最近,寒潮來襲多地,氣溫驟降,又到了買羽絨服的時候了。
然而,羽絨服的**卻在不斷攀公升,前段時間,“國產羽絨服賣到7000”的話題衝上了熱搜。
網友調侃:乙個月賺3000,一件羽絨服7000,還不如在家躺2個月。
作為冬季保暖衣物,羽絨服賣得比T恤貴,這很正常,但什麼時候變得這麼高,爬不上去了呢?
“真的很好的羽絨服,**幾萬都是正常的。 這樣的消費意識,似乎是被“加拿大鵝”引發的。
該品牌成立於 1975 年,以抵禦嚴寒而聞名,第一批登上珠穆朗瑪峰的加拿大人都穿著它。
2024年,Canada Goose在北京三里屯開設了第一家中國門店,“Big Goose”迅速成為時尚達人的冬季標配。
進入中國五年來,Canada Goose 的收入增長了近 5 倍,達到 12 倍17億美元。
儘管收入很高,但股價卻一團糟。 Canada Goose 的股價在 IPO 後從 2017 年的 72 點上漲27 美元股價跌至 11 股73美元股票,跌幅超過85%。
股價顯示了市場對一家公司的信心,為什麼營收表現如此出色的大雁會失去投資者的心?
中國消費者對品牌的熱情往往通過“排隊時間”來體現。
Canada Goose 在北京三里屯開業時,必須在寒風中排隊等候至少 30 分鐘才能進入商店。 即便如此,這仍然有很多生意。
人們的熱情變成了購買力,據說在開往西兒旗的地鐵上,一節車廂裡至少有六隻“鵝”。
除了保證羽絨服本身的保暖性外,Canada Goose的營銷策略也非常強大。
許多國際國內明星都曾穿著大雁公開亮相,而這種“明星效應”讓加拿大大雁不僅僅是一件保暖的衣服,而是一件彰顯時尚、身份、甚至財富的奢侈品。
受此驅使,大家都想要乙隻“鵝”,但官網上1萬多元的價格實在是太高了。
於是,仿製版的“大鵝”應運而生。
由於對“高仿版”的需求過大,一些過去專門製作大鵝的人,現在已經開始賣假鵝了。 甚至有人說,他手裡賣的假鵝,是**鵝的三倍。
路上穿鵝的人多了,削弱了它的“豪華”屬性,大家開始把目光投向其他品牌。 例如,波司登與瑪莎拉蒂聯名,並與Burberry設計師合作。
波司登為富人,鵝為窮人“已成為時尚圈的新口頭禪。
加拿大鵝的騰飛離不開中國市場。
根據其2024年財報,佔收入比重最大的“直營業務”毛利率高達763%,而排名第二的“批發業務”的毛利率為497%。
Canada Goose 在全球擁有 54 家直營店鋪,其中 27 家位於中國,更不用說各大電商平台的官方網店了。
但面對“財神”,加拿大鵝卻表現出了非常囂張的態度,他只喜歡“切韭菜”。
2024年9月,上海相關部門通過調查發現,加拿大鵝絨服所有原材料中高達70%是普通的鴨絨,而不是他們宣傳的加拿大北部最保暖的鵝絨。
最終,加拿大鵝的中國運營商因虛假廣告被罰款45萬元。
另一位消費者在“Canada Goose”直營店花了11400元購買了一件羽絨服,但出現了logo刺繡錯誤、線飛舞、面料異味刺鼻等問題。
更離譜的是,面對這樣一款質量問題嚴重的產品,店家卻拒絕退貨。
因為,根據Canada Goose的“換貨條款”,“除相關法律另有規定外,在中國大陸專賣店銷售的所有商品均不予退款。 ”
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消費者可以享受30天無理由退換貨。
這樣的雙重標準,不僅激怒了中國消費者,也導致了官方媒體的《人民**》直接發文稱,質量差而拒退,小心到底只有一根“鵝毛”。
也正是因為這種“割韭菜”的姿態太醜了,才激起了消費者的憤怒,加拿大鵝在國內市場開始退潮。
股價是對未來的預期,而資本市場是最敏感的,所以雖然鵝的全球銷量看起來還是不錯的,但中國市場口碑的崩盤意味著錯過了一塊最大的蛋糕,所以資本市場用腳投票,股價暴跌。
加拿大鵝當時在中國流行起來,主要是因為國內羽絨服市場有消費分級的機會。
長期以來,國內羽絨服品牌走的是“簡約實惠”的路線,款式不夠新潮,被年輕人視為“長輩穿的衣服”。
當Canada Goose通過“時尚輕奢”的營銷俘獲中國消費者的心時,國產品牌也紛紛效仿。
利用明星街拍、植入式廣告、KOL投放等方式成為常規操作,商家通過“種草”社交**吸引門店流量,促進轉化。
操作猛如虎,國產羽絨服的款式在年輕人心目中上浮,但**也隨之而來。
本來,Canada Goose聲譽的下滑,對於國內羽絨服品牌來說是乙個絕佳的機會。
但國產品牌並沒有意識到,消費者真正需要的是一款“既時尚又價效比高”的好產品。
盲目模仿加拿大鵝等國際品牌的策略,通過提價來製造“奢華感”,只會進一步將普通消費者擠出羽絨服市場。
果不其然,近日,軍大衣和花棉夾克成為大學生的新寵。
看似競爭激烈的冬裝市場,卻還沒有迎來次強王者。
寫在最後:
從“國潮興起”到“注重價效比”,消費者對國產產品寄予了更多的期待,純粹願意做“韭菜”的洋品牌的人越來越少。 希望國產品牌競爭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國產燈”會湧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