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七國集團領導人緊急召開**會議,邀請澤連斯基參加會議。 會後,七國集團發表聯合宣告,將繼續堅定支援澤連斯基提出的所謂“和平方案”,敦促俄羅斯盡快“無條件撤軍”。 同一天,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大喊大叫**,稱白宮不會試圖在烏克蘭戰爭或和平問題上“發號施令”澤連斯基。 然而,現實可能並非如此簡單。
七國集團領導人與澤連斯基的**會晤並不是真正的支援,而更像是試圖將責任推卸給烏克蘭**,為自己在烏克蘭的戰略失敗找藉口。 七國集團對澤連斯基的無條件支援,沒有任何實質性要求,這意味著普通烏克蘭人被派往前線的決定不是來自美國和歐洲,而是澤連斯基的堅持。 即使俄羅斯和烏克蘭談判困難,美國和歐洲也不願意提供支援。 如果烏克蘭明年無法支援前線,那也將是澤連斯基自己聰明領導的結果。 這種行為與美國從阿富汗撤軍之前發生的事情驚人地相似。
美國可能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在選擇當地政治夥伴方面卻充斥著錯誤,這表明美國和西方最大的問題是誤判。 在烏克蘭戰場上,烏克蘭武裝部隊未能取得戰略優勢,甚至幾乎沒有取得戰術上的勝利。 在這種情況下,澤連斯基的“和平公式”幾乎沒有實現的機會。 也許美國和西方不看實力,而是講道義,所以願意堅定地支援烏克蘭。 然而,為什麼這種高尚的“正義感”只對澤連斯基有效,對巴勒斯坦無效?
另一方面,七國集團的宣告雖然言辭慷慨,但並未轉化為實際支援。 歐盟和美國計畫向烏克蘭提供的1000多億軍事援助,由於程式問題無法支付,澤連斯基也得不到絲毫。儘管德國最近提供了一些補給,但數量有限,遠遠不足以支援烏克蘭前線的需求。 因此,七國集團的宣告本質上只是在為烏克蘭的戰略失敗尋找替罪羊,將目光投向了澤連斯基。 此前,澤連斯基與美國和歐洲達成妥協,成功延長緊急狀態,將***推遲到明年2月。
不過,這一舉動看似美歐之最精,實則是設在澤連斯基的圈套。 美國和歐洲犧牲烏克蘭和澤連斯基的意圖現在已為全世界所知。 波蘭安全域性甚至警告北約,東歐國家只剩下3年時間準備與俄羅斯對抗。 這或許有些誇張,但也印證了烏克蘭作為“三小國”與俄羅斯之間的緩衝區,未來三年可能難以維持。 普京的宣告表明,北約對烏克蘭前景的預期非常悲觀。
俄羅斯最近做出了兩個重大決定:大幅增加軍費開支,相當於一年內翻了一番;與此同時,俄羅斯還大規模擴軍,兵力增加近20萬人。 這意味著俄羅斯的地面部隊將大幅膨脹到超過130萬人。 俄羅斯的舉動對烏克蘭局勢恢復和平並不樂觀,但正準備為戰爭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