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查明病因,劉先生在榆林當地一家醫院做了檢查,頭部CT顯示有顱內佔位性病變,醫生懷疑面部疼痛是由腫瘤引起的。 為了進一步弄清病情和**,他來到習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外科顱底顱神經疾病專家組江海濤教授的門診就診。
顱神經閃爍顯像顯示右側腦橋前池和腦橋小腦角池可見不均勻的短T2訊號,導致右側三叉神經、外展神經和面神經受壓和扭曲。 DW1結果顯示,腦橋右側小腦角區、橋前腦池和鞍上腦池異常,考慮表皮樣囊腫。 我們可以通過右腦橋小腦角腫瘤切除術中塊狀的腫瘤組織切除,並緩解三U神經的壓迫,**疼痛症狀。
表皮樣囊腫起源於異位胚胎殘餘組織的外胚層組織,是胚胎後期次生腦細胞形成時引入表皮的結果,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先天性良性腫瘤。 由於其白色帶有珍珠光澤,因此也被稱為膽脂瘤或珍珠瘤。
表皮樣囊腫(膽脂瘤)多發生於幕下腦橋小腦角和幕上顳極-外側裂等,對周圍組織有較強的損傷,患者常有三叉神經痛和癲癇發作,臨床表現因生長部位不同而不同。 手術切除是本病的主要方法,對於病灶較大且臨床症狀明顯的患者,應盡快尋求手術完全切除。
顱內膽脂瘤的臨床表現是什麼?
1.小腦橋角膽脂瘤。
它通常以三叉神經痛(70)開始,常有患側耳鳴、耳聾、面部感覺減退、面部肌肉無力、聽力損失、共濟失調等。
2.鞍區膽脂瘤。
視力喪失和視野缺損往往是早期的主要臨床表現,少數患者可出現內分泌失調,表現為減退、煩渴、多尿等垂體功能不全和下丘腦損害。
3.實質內膽脂瘤。
腦半球腫瘤常有癲癇發作、精神症狀和偏癱,小腦腫瘤常有眼球震顫和共濟失調。
4.室性膽脂瘤。
腦脊液迴圈受阻可引起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5.顱膽脂瘤。
顱骨經常被偶然發現抬高多年,摸起來有橡膠感,沒有壓痛。
膽脂瘤通常是良性的,但應盡快進行手術。
膽脂瘤多為良性腫瘤,腫瘤的佔位效應可通過磁共振、CT和影像學檢查發現。 目前主要的方式是通過手術進行,因為“見縫就能長”,而且往往提倡早期手術,術後患者預後理想。 由於生長位置特殊,解剖結構複雜,周圍血管和神經較多,膽脂瘤在早期基本可以完全切除,但在後期,極有可能侵蝕血管和神經周圍的骨骼,這使得手術非常困難,必要時甚至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