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種種跡象表明,短劇的野蠻生長期已經結束。 此前,11月15日,國家廣電總局宣布啟動為期乙個月的短劇專項治理工作,加快制定《網路微劇創作製作及內容審核細則》,研究推動將網路微劇APP、“小程式”納入機構日常管理工作。 日前,快手宣布,為引導付費短劇業務健康發展,鞏固自身短劇內容和產業生態建設,將於12月31日正式停止商業推廣,上線第三方微短劇小程式。
無獨有偶,微信公眾平台不久前也向短劇從業者下發了關於支付定金的通知,要求1000元定金的支付必須在12月17日前完成,否則相關功能可能會受到限制,包括但不限於限制小程式搜尋。 抖音較早就開始向短劇創作者收取定金,其中微短劇類基本定金為1萬元,會根據銷售訂單而波動。
事實上,短劇行業在2024年底迎來強調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條賽道今年呈現爆發式增長,已經達到了乙個不容忽視的程度。 根據德塔文發布的《2024年上半年微短劇市場報告》,今年上半年,國內共推出微短劇481部,在主流**平台首播的重點微短劇數量達到297部,均已超過2024年全年。
同時,如《無雙》八天賺了一億,《哎呀! 皇后娘娘帶著1200萬元24小時充值上班的神話,吸引了大批參與者入局,有搞笑稱“橫店成了立店”。 其實熱錢的湧入並不是一件壞事,你沒有看到整個網際網絡行業其實都是在資本的幫助下逐漸成熟起來的,但問題是短劇比較特殊,因為無論其題材如何變化,核心往往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追求“酷”。
什麼“一分鐘從女婿變成暴君”和“三分鐘看完現代灰姑娘的甜蜜寵愛故事”,其實都是按照同樣的邏輯,就是千方百計調動觀眾的情緒。 沒錯,短劇的底層邏輯是情感節奏邏輯,你要的是乙個簡單無腦的“酷”輸出,因為它的受眾很多是下沉市場的“五環外人”,所以市面上的短劇大多是低俗、庸俗、媚俗的。
與傳統影視劇不同,由於短劇的短篇型別,注定其劇本難以容納跌宕起伏。 同時,短劇的投入很小,這意味著創作者無法考慮景深、空間布局、鏡頭排程等因素。 既然打不了故事、畫面、演員,剩下的就是用簡單粗俗的粗俗來喚起觀眾的情緒。 其實這套模式在荷里活B級電影中也是司空見慣的,畢竟這種**就是用恐怖、暴力、好奇取勝。
OpenAI發生在上月底的宮鬥劇,吸引了不少吃瓜群眾的目光,而佔據科技圈頭條的事實,或許也有助於大家理解這部短劇為何會火爆,畢竟短時間內高密劇情的反覆反轉,總能讓人想停下來。 但正如德塔文的統計資料所顯示的那樣,今年以來,短劇賽道的火爆帶動了產能的大幅提公升,短劇的同質化加劇,觀眾也逐漸開始對“霸道總裁愛上我”變得麻木不仁。
此時的短劇行業已經分化,有從業者認為需要高質量,尤其是一大批傳統影視劇從業者,以及愛奇藝、優酷、騰訊**的加入,給短劇賽道的野蠻增長帶來了一支正規軍, 比如《唐代蘇無明》《假面子》等,從演員陣容、拍攝技術到可以與長劇相媲美的作品,都開始嶄露頭角。
然而,精品是需要錢的,對於資金不足的參與者,有的選擇繼續下沉,從低俗到媚俗,通過劇情設計,矛頭瞄準渣男、不擇手段的老闆、惡毒的女搭檔,再配合主角翻身後的羞辱和攻擊,讓觀眾進一步發洩情緒。 然而,隨著觀眾門檻的進一步提高,一些短劇創作者已經從媚俗走向低俗,開始以暴力和軟色情為賣點。 顯然,這種趨勢顯然與社會的公序良俗背道而馳。
值得一提的是,與抖音、快手等平台的短劇不同,小程式短劇更加雜亂無章,沒有別的原因,因為平台對它們的監管力度比較小,這也導致了粗製濫造、抄襲猖獗、無底線的情況更為常見。 所以,快手這次限制第三方微短劇小節目的商業推廣和上線,可以說是對小節目短劇七寸的直接打擊,因為流媒體是小節目小節目短劇的起點。
如上所述,小程式短劇的**場景是小程式,而不是抖音、快手、微信**賬號等平台,這導致如果沒有廣告,使用者往往很難知道相關短劇的存在。 一旦小程式短劇的宣傳和發行渠道被切斷,基本上就意味著它們的變現難度會飆公升。 同時,快手還表示,第三方小程式微短劇廣告主可以逐步遷移到快手小程式和快手自建鏈結進行投放,也會給予一定的支援。
一手拿著“胡蘿蔔”,一手拿著“大棒”,快手的操作也不算不完整。 從某種意義上說,隨著快手和微信的終結,短劇賽道的未來也已經定下,優質的產品無疑是唯一的出路,繼續靠三俗來吸引使用者已經不現實了。
一人為研究生入學考試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