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lu.com 閃電網12月9日電 中國能為全球島國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怎樣的智慧?此時此刻,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長島。
12月8日,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期間舉行的中國角城市氣候合作對話上,煙台市委副書記、市長鄭德彥介紹了煙台在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方面的探索與實踐,並對“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做出了重點推動。
城市氣候合作對話由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和C40城市氣候領導力聯盟共同主辦,旨在為中外城市市長和城市氣候行動實踐者提供乙個平台,加強中外城市在氣候行動與合作方面的了解和互信,促進中外城市務實合作。
我們的目標是到 2027 年將長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比 2023 年減少 20%到2024年,長島將形成具有廣泛國際領導地位的“零碳島”模式到2024年,長島國際零碳島將高質量建成,整個地區將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鄭德彥表示,希望通過國際零碳島的建設,能夠從長島觸控到日新月異的煙台,感受中國的進步。
同時,他向世界發出邀請:誠邀聯合國各機構和國際非政府組織共同推進長島國際零碳島建設,為全球島國城市應對氣候變化貢獻智慧。
煙台負責應對氣候變化。
b>為什麼選長島?世界可以從長島學到什麼教訓?與會者睜大眼睛等待著。
煙台有230個島嶼,其中最大的島嶼群是常山群島,陸地面積59平方公里,人口4人10,000人。 長島在歷史上被稱為“海上仙女山”,是人們嚮往的地方。
2024年,長島成為中國首個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系統推進長島生態保護工作。 鄭德彥舉例說,島上80個風力發電設施全部拆除,以保證候鳥遷徙實現垃圾分類、汙水無害化處理、清潔能源供暖由於生態環境的改善,海豹數量從近200只增加到400多隻大蒙特內哥羅島成為中國第乙個負碳能力超過2000噸二氧化碳當量的負碳島。
加快建設碧水、青山、海島,加快重塑金山銀山產業生態,加快建設幸福宜居美麗家園......在過去的幾年裡,長島的綠色發展取得了新的突破。
如今,低碳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雙碳”戰略引領綠色轉型。
為了更好地保護海島,探索世界有人居住的島嶼綠色低碳發展之路,我們提出建設“長島國際零碳島”的目標,由三位院士帶領開展科研研究,聚焦碳匯現狀、碳匯增加、清潔能源替代、 在汙染減碳、零碳旅遊、碳交易、綠色金融、國際合作等八大方向開展深入研究,制定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發展規劃(2023-2024年)》及行動計畫,堅持減碳增匯並舉,力爭早日實現零碳島目標。鄭德彥講解了長島國際零碳島的方向、路徑和目標,展示了煙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做好減碳“減法”。
減碳是建設零碳島的意義。
在交通方面,城市公交和旅遊公交“新能源”,每年減少燃料使用量5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300噸,二氧化硫減少5噸,氮氧化物減少4噸3噸。
在冬季採暖方面,採用閉式空氣熱源塔和空氣源熱幫浦技術,推動清潔能源供熱工程由煤轉電建設,實現城市清潔能源供暖全覆蓋。
在漁業養殖方面,海洋牧場平台配備了自動投喂機、水下機械人、各種智慧型感測器、養殖大資料管理系統等智慧型裝置,只需4人即可完成所有工作......
這些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反映了長島朝著碳減排目標邁出的堅定步伐。 近年來,長島千方百計減碳減排,在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結構、生活消費習等不同領域持續發力,探索減碳新路徑,啟用零碳建設大局。
未來,長島將大力發展綠色產業,通過應用零碳漁業技術,計算旅遊碳排放和碳足跡,構建綠色產業體系。 大力推進新能源替代,構建多能互補清潔能源體系,實施終端能源清潔替代工程,推廣新能源車船,全區開闢自動駕駛場景,到2024年長島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提公升至52%到2024年,超過90%的新能源交通將在陸地上。 大力實施減汙降碳全流程治理,到2024年,長島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佔比達到100%,到2024年,綠色出行比例達到100%。
做好“加”增匯
不僅要減少碳排放和“減少消耗”,還要增加匯和“開源”。
近日,被譽為“海底草”的大蒙特內哥羅島海草床和海藻養殖場修復工程已經完成。 該專案涉及將沿海地區填海造地,拆除約2,600公尺的水產養殖圍堰,生態恢復7公頃的海藻養殖場,以及生態恢復4公頃的海草床。 專案建成後,生物生境、生態碳匯等生態服務將得到恢復和完善。
這是煙台不斷“加”增匯的乙個縮影。 近年來,長島統籌推進“山河林海城”全域生態保護修復,同時以碳匯產業為主攻方向,堅定不移地拓展綠色成長。
在完成1萬畝退化森林植樹造林改造,為長島增加50萬平方公尺綠地的同時,重點推進海洋牧場建設,“漁業碳匯”持續增長。 目前,長島已獲批省級以上海洋牧場14個,佔全市總量的31%,全面推廣“魚一殼一藻、鮑魚一海帶”和“鮑魚一海帶一海參”立體多層次養殖模式,藻類養殖面積2萬畝,天然海藻養殖場約06萬畝,貝類養殖面積20萬畝。 據測算,長島海水養殖潛力約171萬畝,漁業碳匯儲量60多萬噸。
未來,長島將做好增加外匯的工作。 大力發展海草床、天然海藻養殖場、養殖海藻等專案增匯,穩步提公升藍碳匯能力。 恢復和增加森林面積,到2024年,森林面積達到3377公頃,林業碳匯能力達到2730,000噸。 深入挖掘海洋碳匯新潛力,探索海洋貝類和漁業匯綜合管理模式,建立海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管理體系。
向綠色,向藍色,向未來。 乙個具有全球領導地位的零碳島嶼正在走向全球。
快訊記者於北佳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