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陽在幼兒園監控時總是孤身一人。
媽媽,我害怕上幼兒園,我該怎麼辦?”
早上七點半,自閉症男孩楊洋準時從睡夢中醒來,哭聲總是伴隨著這句話。 進幼兒園都快2個月了,陽陽天天哭著要去幼兒園,說到幼兒園,說得最多的就是“好怕”。 因為害怕上幼兒園,楊洋甚至拒絕洗澡睡覺,因為洗完澡醒來就意味著要上幼兒園,就算哭了就睡著了,半夜也會醒很多次。 楊陽怕什麼?媽媽開始了一系列的想法和行動。 文 |楊楊馬編輯 |眉毛和沙子像水一樣
進入公園後,我發現自己患有自閉症我兒子陽陽上幼兒園的時候才3歲半,因為我知道他性格內向敏感,對某些事情很固執,所以為了順利進入幼兒園,我提前做了大量的準備。 比如提前半年上早教課,大量閱讀幼兒園相關的繪本,選擇人少師多的私家菜園,進幼兒園前多次帶他參觀環境,準備安慰物品讓他隨身攜帶。 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天,楊洋表現得很正常,雖然看得出來有些害怕,但是他沒有哭,回來的時候還興奮地告訴我,他在幼兒園學了一首童謠,叫《閉門門》。 第二天有點悶悶不樂。 第三天,他說他不想再上幼兒園了。 焦慮從第 4 天開始。 第5天,情況急轉直下,他整天緊緊跟著老師,當老師走開一點時,他崩潰大哭。 最糟糕的時候,他開始說放學後見到我怕上幼兒園,說自己不能玩,不能安心吃飯。 為了抗拒第二天去幼兒園,陽陽開始拒絕洗澡和睡覺,即使忍不住睡著了,也會在半夜哭醒好幾次,甚至在早上天還沒亮的時候。 不僅如此,自從上了幼兒園,陽陽的脾氣就變得更加暴躁,不知道哪句話不合他的意,他會突然**,哭著喊著。 雖然我知道孩子在幼兒園第一次會哭,一些老爸老老師也跟我說過,孩子情緒化是正常的,但到了這個程度,我還是覺得有些不對勁。 特別是孩子的老師告訴我,他的哭聲和其他孩子不一樣,其他孩子想念媽媽,但他討厭別人的吵鬧,不知道把東西放在哪裡,也不想和大家一起玩。 為了幫助孩子緩解焦慮,我在網上諮詢了心理諮詢,說明情況後,對方建議我盡快帶兒子去行為發展科,她說兒子很可能患有自閉症。 第一次聽到這個結論,我感到離譜和震驚,但我也隱隱約約感覺到孩子有點不同,所以我一言不發地去了中山第三醫院。 面對面會診後,鄧洪柱主任當場給出了輕度自閉症診斷,後續ADOS評估僅8分,剛好在自閉症譜系之內。
在高鐵上去廣州看病。
子項被忽略當我第一次得到診斷時,我一直認為這是乙個誤診。 陽陽平時說話流利、邏輯清晰,能背誦兒歌和古詩詞,還能用動畫學習英語,發音比我還要標準。 雖然我不喜歡和孩子一起玩,有時我會重複說話,但我與大人交流並表達我的情緒和感受沒有問題。 這樣的孩子怎麼會是自閉症?所以每次去醫院,我都有讓醫生推翻之前診斷的想法。 我從來沒有告訴幼兒園老師真相,但孩子對幼兒園的恐懼並沒有減少。
更讓我擔心的是,老師們對他的態度,已經從一開始的關心,逐漸變成了不太重視他。 我們去了一所私立幼兒園,我能夠一直看到監控,我經常看到兒子因為無聊的等待而焦急地哭泣,無法融入,不能獨自玩耍。 但他性格溫和,沒有攻擊性和破壞性,除了很委屈的時候哭了一會兒,沒有越界的行為,老師也不怎麼注意他,只有當他崩潰哭泣時,他才會簡單地安慰幾句。
陽陽:在課堂上,我為孩子們感到難過,但我也能理解老師。 我沒有去找老師,怕老師覺得我太忙了,不想見孩子。 於是我又請醫生教我一些方法,幫助孩子克服無聊和焦慮,融入群體,獨自玩耍,從而緩解孩子在幼兒園的焦慮。 在聽完孩子的情況後,醫生建議我還是要和老師深入溝通,要想改善情況,一定要有老師的配合。
陽陽使用者指南我別無選擇,只能咬緊牙關去找老師。 臨走前,我諮詢了群裡一些血統的家長,關於如何處理和老師的關係,發現很多家長的心態都和我一樣,“老師已經很慶幸老師不找我了”。 也有一些家長建議給老師送禮物,總之,他們基本都抱著“乞求”的態度——畢竟我們的孩子很特別,確實會給老師帶來壓力。 也有人建議我直接換幼兒園,也打聽過附近其他幼兒園的情況,但冷靜下來想一想,換幼兒園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尤其是自閉症孩子的適應能力本來就很差,貿然換環境可能會加重問題。 想了想,我做了兩個準備,一邊寫一邊向群裡的家長學習如何送禮習陽陽使用者指南,我打算用感情來感動它,以禮貌來了解它。 送禮環節沒什麼好說的,老師當場拒絕了我們。
主要表現形式
自閉症輕度譜系障礙(阿斯伯格綜合症),認知和智商正常,核心問題是社交障礙,其他複雜問題包括情緒障礙、思維僵化、注意力不集中、興趣狹隘、感覺過敏、平衡和協調能力差。
社交障礙的主要表現:沒有積極的社交意願,同理心差(不是說沒有情感,而是頭腦太單純),不理解他人行為和言語的含義,不知道如何與他人交談和玩耍,社交思維可能只有一歲。 遇到困難時,求助意識弱,難以主動訴說自己的需求,容易因此而哭泣或放棄。
有一次有孩子叫他去豆豆班,他很害怕,以為自己真的想去豆豆班,可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就嚇哭了。 還有一次,有個孩子說,有人叫他去家裡玩,卻不知道該怎麼辦,嚇得又哭了。 情緒障礙的主要表現:情緒比較極端,如果普通人的情緒是十個,那麼As的情緒可能只有三個層次,分別是快樂、一般、憤怒,所以很容易因為一些小事而哭泣。 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他表現正常,但當他遇到他不理解的事情或感到壓力時,他很容易爆發。 僵化思維的主要表現:喜歡固定和有規律的活動,害怕變化,害怕未知,對某些事情特別僵化,強迫症。 例如,如果你告訴他把杯子放在桌子上,你必須說清楚它是哪張桌子,否則他不會知道如何放。
他坐的凳子被拿走了,他很著急,老師也沒說楊洋是來玩的,他不知道自己會玩,但是如果叫他玩,他可能會覺得自己可以一直玩,一旦被攔住玩,他就聽不懂了(他不明白插隊是什麼意思, 而且他不明白輪流意味著什麼,他覺得他是在叫他玩,不讓他玩是不對的)。注意力不集中和興趣狹隘:也就是說,你感興趣的事情很少(我最喜歡鞦韆和公共汽車),我無法專注於我根本不感興趣的事情,而且我通常對短時間保持專注感興趣,所以我經常感到無聊,不知道該怎麼辦。 感官超敏反應的主要表現:會對聲音和一些觸覺敏感(處理的資訊是普通人的數倍),所以一旦環境嘈雜,他就容易走神或焦慮,而觸覺表現是穿衣服和洗漱比較困難,而且經常不配合(每次洗頭洗澡, 這和致命的事情一樣,他不讓我剪指甲),不喜歡被不熟悉的人碰,比如小孩,怕靜電,怕跌倒。
他不喜歡玩學校的遊樂滑梯,因為滑梯有靜電,而且孩子很多,他不想幫扶手滑,怕觸電,但他怕不幫忙被孩子撞到,所以他乾脆不滑。 平衡和協調能力差:不用說,這應該被看出來,這也是他不願意參加很多體育活動的原因。
我們正在干預什麼
1.早期感覺統合課和**運動課:一方面增強他的身體協調和平衡,增強他運動的信心,促進前庭發育一方面,他訓練自己的耐力和專注力。 2.群體社交課:教他識別和識別不同情境下人的情緒和行為,帶他參加群體遊戲,習學習群體生活的基本規則(包括什麼在轉,為什麼不能插隊,以及其他很多其他孩子知道或天生就知道的事情), 並進行干預以調整不當行為(注意力不集中、不耐煩、無法靜坐、分心等)。 3.家庭干預:加強戶外活動,與全家人一起玩模擬幼兒園遊戲,熟悉社交規則。
希望老師配合並幫助您解決的事項
1.希望老師能理解他的特殊情況。 他真的不是故意搗亂或者無所事事(我知道他有時候會糾結,反覆橫跳的狀態真的像是故意找麻煩),但他腦子裡沒有社交弦,還存在一些情感障礙,在幼兒園裡他不擅長集體環境, 更容易焦慮和壓力,所以我希望老師能多一些理解和耐心,對他很有鼓勵和表揚,所以你可以盡可能地鼓勵他。 2.應對無效等待和自由行動的焦慮。 醫生建議,可以試著讓他扮演老師助理的角色,告訴他請他做老師的助手,同時給他更多能幫助老師的任務,比如幫老師收集玩具,幫孩子搬東西,看看哪個孩子需要幫助, 等等,如果他能配合指令,多給他表揚,讓他更投入,因為助理的任務是連續的,就不容易因為閒著而焦慮。
在自由活動中玩玩具時,可以給他乙個特定的任務,比如畫乙個五頁的迷宮,搭建乙個超長的積木,捏五隻泥兔等等,當他完成這些任務時,他可以分配下乙個任務,這個特定的任務對他來說不容易迷路。 3.除了最常見的無效等待焦慮,以及刻板思維和社交障礙外,他的一般情緒爆發是有原因的。
比如剛進幼兒園的時候,他不知道哪個凳子是屬於他的,不知道毛巾放在哪裡,不知道把垃圾扔到哪裡去,也不明白老師要脫掉衣服拿走等等,他無法接受這種突如其來的未知和變化。 針對這種情況,希望老師在給他指示的時候,盡量說清楚、具體具體,也就是把事情的具體位置放在哪裡,在玩遊戲前提前告訴他,陽陽會到後面排隊,等待下一輪(點名他的名字, 不說他的名字,他可能以為沒說他),脫掉衣服放**最後還給他等等,盡量提前說,說得更具體一點,說好話或者把事情盡量不改,他有心理預期就不容易惹麻煩了。
3.社交障礙是他不明白別人的意思,不知道該如何處理,如果老師遇到,幫他解釋,告訴他如何回應(他在樓下被我和孩子玩老鷹抓雞,在這個過程中別人撞到他,他不知道為什麼, 他覺得有人打他,他崩潰哭了,我告訴他玩遊戲就是撞到,人家不是故意的,他沒事,然後他道歉了)。 4.幫忙觀察班上哪個孩子更有愛心,更包容,更願意和他一起玩,最好他不要太抗拒,能不能想辦法引導對方帶走他,或者告訴我,課後我會找個機會和對方的家長約個時間, 讓他們一起玩。 5.如果時間方便的話,最好每天簡單告訴我陽陽的情況,比如因為某事而哭泣,因為某事而高興,只是一兩句話的聲音,這樣我就可以更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加強他的行為。 雖然我現在經常看監控,但畢竟沒有聲音,也不是那麼清晰,有時候我只知道他開心或者又哭了,但是我不明白前因後果,他自己也說不清,所以我也幫不了他糾正。
向上滑動檢視更多。
讓我們關注一下“陽陽使用者指南”,它最初是為了提醒我自己而寫的。 我自己就是乙個社交恐懼症,所以我給自己寫了乙個聊天大綱,以避免對第一次見面過於緊張。 我一邊寫,一邊覺得可以寫得更詳細一些,可以直接交給老師,讓老師全面系統地了解孩子的問題。 編寫本指南並與教師交流有 4 個原因:
1.幫助老師了解孩子行為的原因,他不是故意惹事2.讓老師們知道,我們非常重視孩子的育兒,正在努力找出答案3.對於孩子的問題,請提供一些建議,請諮詢您自己或醫生4.我懇請老師多注意鼓勵孩子,如果家長有疑問,可以與家長溝通。考慮到這些目的,我最終給老師的指導分為三個部分,包括孩子的情況、我干預的內容以及我希望老師配合的內容。
正式見面後,我和老師的交流也集中在這幾個方面,同時詳細講解了孩子在幼兒園的情況。 我向老師明確表示,我會一直檢查監控,孩子們在幼兒園期間哭得很厲害,這意味著老師知道他們忽視了孩子,但也明白老師精力有限,無法照顧所有學生。 我還向老師強調,為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我特意諮詢了醫生。 在整個過程中,兩位班主任都非常配合,他們也談到了自己的焦慮,比如問陽陽哭的原因,他總是回答“我很無聊”、“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很無聊”,他也不想參加給陽陽看書、玩玩具等活動, 這讓老師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因此,他們表示願意配合我提供的方法和醫生的建議。
你不能做乙個太合格的父母就是這樣!要想讓老師關注孩子,就不能做太優質的家長!“在這次採訪中,我和兩位老師聊了將近兩個小時,下課後被打擾讓我感到非常抱歉,但聽了做了十年幼兒園老師的同學的話後,我徹底改變了觀念。
在見到老師之前,我找到了一位從業10多年的幼兒園老師,告訴她陽陽在幼兒園的經歷,希望她能從老師的角度給我一些建議。 她告訴我,幼兒園老師不理會孩子是家常便飯,如果家長不和老師溝通,更可能再上幼兒園也一樣。
其次,老師大多是普通人,既不特別愛孩子,也不故意欺負孩子,只是要求孩子的安全和順利完成教學活動。 幼稚園老師提醒我,老師一般比較關注這3類家長:1.舒適自然地溝通,像朋友一樣無壓力地相處2.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經常參加幼兒園組織的活動3.始終主動與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她還提到,確實有一些學校老師會私下收禮,但大多數幼兒園都有嚴格的管理,強行送禮只會給老師帶來麻煩,不會讓老師多看你的孩子一眼,但主動溝通尤為重要。 她告訴我,要想讓老師關注你的孩子,就一定不要太善解人意或太合格的父母,也不能總是想著給老師添麻煩。 她接著解釋說,老師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家長不想麻煩她,她會認為你真的不麻煩,甚至明白家長不重視孩子,所以只要孩子不干擾上課,他們真的不在乎。 而積極真誠的溝通(不要囂張跋扈),即使增加了老師的工作量,老師也會因為家長的關心而不得不更加關注孩子。 聽了幼兒園老師的話,我突然意識到,自己也改變了和老師相處的態度,從可以不找老師,到每天給老師發兩次資訊,告訴他們孩子在家的情況,問孩子有沒有問題。 堅持一段時間後,老師確實會對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會按照醫生的方法對孩子進行管理,也會給孩子更多的安慰和鼓勵。 於是,陽陽對幼兒園的恐懼逐漸減弱了,最近還主動跟我說,自己喜歡主教和助教——原來他只喜歡分發飯菜的托兒所老師。
在社群曬太陽
改變你的想法,共同教育你的家在私下與其他血統家長聊天時,發現孩子上幼兒園了,很多家長特別害怕被老師發現,生怕孩子惹事被勸退。 但事實上,老師說沒有問題,只能說明孩子沒有干擾其他孩子,並不代表孩子真的沒問題。 尤其是對於一些性格溫和的孩子,只要不惹麻煩,不發生危險,老師通常不會注意,自然不會覺得孩子有什麼問題。 水稻小公尺首席科學家袁巧玲博士在她的著作《慢飛天使都要上幼兒園》中提到,我們的孩子上學時不會自然而然地從同學那裡學到新技能,也不會早早上學適應環境。 如果孩子的能力不夠,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和配合,強迫孩子上幼兒園就是浪費習時間,更糟糕的是,還可能導致孩子被拒學,給孩子以後的學業帶來更多的阻力。 因此,自閉症兒童進入幼兒園後,家長一定要主動與老師溝通,放下“面子”和“品質”,積極爭取老師習的理解和幫助,最好讓老師也配合干預,為孩子創造最好的學習環境,實現真正的家庭男女同校。
監督審查大公尺和小公尺融合支援監管。
龍飄自閉症兒童在幼兒園的融合中,除了孩子的綜合能力外,環境的接納和支援也很重要,但往往幼兒園老師缺乏對自閉症的認識和理解,在面對一些問題時,孩子往往不重視或有足夠多的方法去做。 在文章中,陽陽的媽媽在主動與老師溝通方面做得特別好,在溝通前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明確了溝通的目的,並形成了文字,為老師科普和提供方法做了清晰的途徑。 作為一名在小組課程和融入支援方面擁有超過 8 年經驗的主管,我想告訴家長:
主動溝通很重要,家長千萬不要積壓想法,以免小組中的小問題發展成大問題,到時候會更難處理。
溝通技巧也很重要,建議家長提前想想怎麼說,讓老師在與老師溝通時更容易理解,先與老師感同身受,再表達想法,如果實在是不太擅長溝通,盡量寫信。
在交流時,給出具體的方法,給出更具體的例子,很多時候老師缺乏專業的方法。
溝通也是無效的,不要溝通。
放棄一兩次,我們不要急著說老師能理解一次,溝通的過程也是和老師相互理解和磨合的過程,我們溝通得越多,就越能理解對方的想法,老師也需要時間去理解和消化或驗證我們家長給出的建議。
父母在溝通時要有良好的心態,避免用情緒來溝通,不要強勢或太弱。
教師的工作也需要得到認可,教師需要加強去嘗試和調整,而不是只知道給出意見和要求。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