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至28日,外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這是五年多來首次再次召開外事工作會議。
在會議上,關於“新”有兩種說法:
回顧過去,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展望未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進入乙個可以做更多事情的新階段。
在新形勢、新階段,中國將如何與世界互動,本次會議釋放了四個訊號。
會上,對大國外交有這樣一種普遍的表述:
中國已成為乙個負責任的大國,具有更強的國際影響力、創新領導力和道德感染力。
這是大國外交的成績單,也是大國外交的新形勢。
不知道有多難,這個成就也不容易。
回顧這幾年的世界,“變”和“混沌”可能是很多人最直觀的感受,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猛烈地衝擊著我們的認知。
正如外交學院副校長高飛所說,這是全球經濟週期調整、國際權力結構變化、國際秩序轉型等一系列重大變革的結果。
對於我們所看到的外部環境的變化,總書記在2024年底做了乙個預判:
放眼世界,我們正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不僅如此,世界、歷史和時代的變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
新形勢下,其背景恰恰是這樣的變化。 “變”之所以亂,是沒有人知道現成的解決辦法,但中國外交的新形勢正是把握“變”趨勢,主動抓住機遇而形成的。
在這個過程中,國家元首的領導是乙個至關重要的環節。
2024年,譚董事長與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領導人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
在國家元首的指導下,他指引了中國外交的方向和原則。
高飛告訴譚勳爵,國家元首不僅是外交決策的核心,也是外交的最高執行者,當今世界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化,客觀上要求在重大問題上迅速有效地做出決定。 國家元首外交有效地將決策與執行聯絡起來,有利於快速決策和立即行動。
中國外交的這一特點,使中國成為更加強大的實幹家,也使中國發揮更強的國際影響力,結交朋友。
目前,在同中國建交的182個國家中,近百個在雙邊關係定位上具有“夥伴”稱號的國家遍布五大洲。 此外,中國還與歐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協會、阿拉伯國家聯盟等10多個地區和地區組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夥伴關係。
總書記的每一項重大外交活動,都是為了關係的穩定和改善。
高飛表示,與傳統的國際關係聯盟政治相比,中國建立的夥伴關係是一項開創性舉措。 聯盟關係的價值取向是找到敵人,通過共同的敵人實現內部的“團結”,通過制衡實現外部的穩定與和平;另一方面,夥伴關係是關於尋找朋友並共同努力解決共同的全球挑戰。
全球夥伴關係網路的廣泛性和高質量,體現了中國外交對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的塑造力。
新時代10年來,我們對外工作經歷了許多風浪,在風雨之中,也開創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新局面。
在新時代外交實踐中,大國外交積累了一系列寶貴經驗,本次會議也作了總結。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吳心伯與譚勳爵分享了他的觀察:
與2024年外事工作會議相比,本次會議的乙個很重要的特點是強調奮鬥精神。
吳心伯說,這與2024年以來我們面臨的國際環境變化,特別是中美關係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近幾年來,美國幾乎在各個領域挑起了一場又一場的公開和秘密的對華戰爭,致使中美關係徘徊在建交以來的低點,甚至跌落到“中美關係正常化後的最低點”。
打壓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政客的“政治正確”。 面對美國的遏制、打壓和挑釁,中國為讓美國回到談判桌上而堅決奮鬥。
美國還不時表示希望與中國對話。 美國自己也明白,建立溝通渠道和機制本身對中美關係具有重要意義。
這些都是奮鬥的結果。
當然,大國外交不僅是為了維護中美關係,也是為了維護自身的主權、安全、發展利益。
國際問題專家時殷弘說,這場鬥爭與美國有關,但並不完全針對美國。 當今世界,我們正面臨著乙個“霸權聯盟”。
在會議上,有這樣一句話:
在事關人類前途命運、事關世界發展方向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必須旗幟鮮明,站穩腳跟,牢牢占領國際道德制高點,團結一致,爭取世界大多。
當今世界,面對一些國家破壞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破壞以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為核心的國際規則,推動逆全球化,搞地緣政治對抗,發動新冷戰,中國也將採取鮮明立場。
這既是奮鬥精神的體現,也是大國的責任。
根據經驗,中國外交,我們下一步應該怎麼做?
在此之前,首先要判斷的是情況。
會上提到,世界進入了動盪變革的新時期。 2024年首屆外事工作會議提到,“既要把握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大趨勢,也要關注國際安全挑戰的複雜形勢”。
連日,英國國際戰略研究所發布報告稱,今年衝突數量達到近30年來最高水平,全球衝突和武裝暴力日益難以解決。
在此背景下,中國提出了“三個常數”:
人類發展進步的大方向不會改變。
世界歷史曲折程序的總邏輯不會改變。
國際社會命運與共的大趨勢不會改變。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執行院長朱峰表示,這種自信首先來自自身——中國已進入“強”的戰略時期。
乙個“強大”的中國將對世界產生什麼影響?朱峰用會議中的三個字向譚大人解釋:
影響。 魅力。
塑造力量。 從經濟角度來看,影響力更多。 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經歷了波浪式的發展和曲折的程序,克服了重重困難,展現出強大的韌性和發展潛力。 在此背景下,今年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將達到三分之一。
乙個開放的中國越是發展,就越能促進世界經濟的合作與發展。
魅力主要集中在凝聚方向性共識上。 朱峰說,中國的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和全球文明倡議,包括團結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反對某些國家的霸權主義、霸凌主義和霸權主義,都是大國外交號召力的體現。
塑造權力更多的是在思想的層面上。 **外交思維是建立在中華文明的優良傳統之上的,中國人在看待國際問題時有著獨特的東方智慧和觀念,而現在,這種觀念也在賦予世界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今年的沙特與伊朗和解就是這種塑造力量的最好體現。
在一些西方國家的敘事中,沙特和伊朗之間的矛盾是文明與中東“命運”不可調和的矛盾,但中國卻為沙特和伊朗提供了談判桌,也為看似無法解決的矛盾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沙特與伊朗和解後,中東迎來了“和解浪潮”——敘利亞12年來首次重返阿盟,土耳其和埃及......改善關係“停火”、“恢復外交關係”、“和解”和“發展”已成為中東地區的熱詞。
大國外交的國際影響力、魅力和塑造力不斷增強,這樣的中國也在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正是這種信心,我們在會上提到: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將進入乙個可以做更多事情的新階段。
這是對大國外交的新判斷。 朱鋒說,中國將在未來世界政治方向和國際秩序和平發展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一方面,中國在今年的烏克蘭危機和巴以衝突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我們將繼續作出貢獻。 另一方面,要在堅決捍衛主權和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中美交流與聯絡,反對新冷戰,反對國家間陣營對抗,中美關係的改善也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確定性。
世界也期待著乙個能夠做得更多的中國。
中國主張建設什麼樣的未來?在這次會議上,我們還解釋了:
我們倡導平等有序的多極化世界和包容性經濟全球化。
世界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被很多國家提及,中國如何理解這兩個詞?您可以檢視這兩個詞前面的字首。
讓我們從平等和秩序開始。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徐秀軍表示,在西方語境下,人們認為只有大國才能成為國際政治的一極。 當中國提到“平等與秩序”時,首先要傳達的是,所有國家,無論大小,都是平等的。
同時,“平等有序”也傳達了中國致力於推動多極化有序發展的決心。 多極化不是形成乙個派系,更不是肉搏弱肉強食,而是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使世界更加和平、穩定、繁榮、更快發展。
今年,在中國的首次支援下,非盟成功加入二十國集團,標誌著非洲在國際事務中的參與和發言權不斷增強。
非洲聯盟擁有55個成員國,可以成為影響國際秩序發展的重要力量,為國際社會作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同時,中國倡導包容包容的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促進了世界資源要素的有效配置,對全球經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與此同時,經濟全球化也帶來了一些問題。
徐秀軍說,之所以出現反全球化思潮,是因為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好處沒有得到各國和各群體公平合理地分享。
中國一直在積極探索解決方案,其中之一就是“一帶一路”倡議。 這一倡議是以發展為導向的,即促進各國共同發展,解決各國面臨的發展問題。
正是因為這種探索,中國才提到普惠共融——發展成果需要分享,不僅要由每個中國人分享,也需要由每個人分享。
這背後是中國創新和完善國際秩序的計畫。
這一計畫旨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院長王洪剛表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反映了中國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它不僅包含國家層面,而且包含全球層面,例如世界最終將走向大和諧的願景。
相應地,中國外交的使命也是雙重的,一是服務於國家和民族的利益,二是促進人類進步。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追求的崇高目標。
當然,目標和結果之間還有一段距離。 而這個距離,正是大國外交取得更多成就的空間。
中國的發展需要乙個穩定的世界,世界也需要乙個生產力更高的中國。
*: Yuyuan Tan 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