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中國志願軍與美軍在朝鮮半島進行了第五次戰役。 由於後勤問題,我軍逐漸將戰線轉移到線附近,但當時負責掩護主力的志願軍第60軍第180師最終落入敵人的包圍圈。
代理政委、政治部主任吳承德被俘,直到戰爭結束才回國。
作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俘虜的志願軍最高階人員,吳承德回國後不僅被開除黨籍、免職,甚至被扔進“南荒”開墾。
2024年7月27日,隨著中美簽署《朝鮮停戰條約》,韓戰開始生效。
中美兩國也開始交換大量戰俘,包括被俘的吳承德。
十四個月的游擊戰和九個月的拘留,使他從乙個健壯的將軍變成了乙個面容枯悍、身體搖搖晃晃的病人。
但坐在回國火車上的吳承德此刻並不在意這些,他心中充滿了祖國勝利的自豪感和流浪者回鄉的興奮。
然而,現實是殘酷的,歡迎這批歸國戰俘的只有八個字“向自己解釋,互相幫助”。
吳承德率領的戰俘抵達瀋陽後,被臨時安排到東北軍區招待所,隨後轉移到“歸國人員人事管理處”。
他們被暫時安置在“重返拘留所”,在那裡他們可以休養和修復他們在以前被拘留期間遭受的傷口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給他們文化訓練,讓他們在闊別兩年多後也能迅速融入祖國。
然而,這八個字卻讓一些人覺得有些不合適。
你說的“懺悔”是什麼意思?
這讓吳承德等人感到無比嚴厲,但一時間卻有些無力反駁。 畢竟,雖然他們理解自己的毅力,但不透露資訊,真的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清白。
當時,我們用一些特殊的色彩來看待“戰俘”,主觀上我們甚至能夠將他們等同於“叛徒”和“間諜”。
在我國對這些歸國戰俘的第一次調查中,很多人認為吳承德應該對180師的失敗負有主要責任,而吳承德當時一直沒有給出乙個令人滿意的“交代”,所以最終他被開除黨籍,開除軍籍。不僅如此,他還被送到了遼寧盤錦大窪農場,當時有南荒的稱號。
2024年5月21日,由於中國志願軍主力要搬遷休整,吳承德的180師承擔了掩護主力撤退的任務,上級給吳承德的命令是堅守陣地3至5天。
當時,李啟偉率領的美軍攻勢十分猛烈,吳承德充分發揚了志願軍不屈不撓、英勇無畏的精神,最終艱難地完成了任務。
然而,就在第180師準備撤退時,美軍突然有兩支部隊從兩側包圍,直接對第180師發動側翼攻擊,到5月26日,第180師已經完全被圍困。
美軍的意圖很明確,就是不斷縮小包圍圈,最終徹底吃掉第180師,而第180師在堅守先前陣地,多次迂迴突圍後,彈藥幾乎耗盡。
部隊三四天缺糧,彈藥只夠一兩天,兵力的急劇增加,大大拖累了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在如此被動的情況下,180師只能選擇各自突圍。
但就在吳承德準備與師部突圍時,他突然注意到了數百名傷兵熱切的目光。
在部隊選擇各自突圍的情況下,上百名傷員無疑是乙個包袱,而這群戰鬥力不高的士兵,如果沒有人站出來組織起來,恐怕最後任何人都很難活下來。
該怎麼辦?是跟隨主力增加生存幾率,還是留下來帶著這群傷員生存?
吳承德沒有猶豫太多,直接用動作回應——他射出了自己的坐騎。當時主力已經率先突圍,沒有馬匹的吳承德無疑是追不上來的,原本緊張的傷員們看到政委如此果斷,情緒初步穩定下來,隨後按照吳承德的安排,開始分組突圍。
在帶領一群傷員突圍的過程中,吳承德經常會遇到同樣在尋找出路的同伴,每當這個時候,他都會鼓勵他們不要放棄。 而也正是憑著這種永不放棄的精神,吳承德才得以在山區與美軍打得手14個月。
只可惜,隨著美軍包圍圈的逐漸縮小,吳承德終究還是**。
韓戰中,志願軍官兵被俘2萬餘人,而第180師團這次被包圍,一次俘虜近7000人,幾乎佔志願軍戰俘總數的三分之一。
美軍在得知吳承德的身份後,急於對他進行脅迫和引誘,並從他那裡獲得志願軍的有關情報只可惜他們最終低估了吳承德的骨幹,乙個為了保護戰友而甘願放棄生存機會,堅持戰鬥的士兵,怎麼會順其自然呢?
無論是被美軍囚禁在小黑屋子裡,還是日夜使用擴音器**,抑或是被殘酷的電刑折磨,吳承德都咬牙切齒地活了下來。
最後,《朝鮮停戰協定》的簽署給了吳成德希望。
其實,在中美交換戰俘之前,美國也曾試圖洗美我**人,製造“善良”的假象,但飽受折磨的吳承德不僅不領情,還把美軍送來的衣服和鞋子都扔掉了。
在游擊戰爭的14個月和被囚禁的9個月裡,吳承德把從中國帶來的鞋子穿在了腳上。
哪怕是縫紉補,他也絕不會扔掉,因為那是家鄉的寄託。 後來,這些舊鞋被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收藏。
事實上,甚至在中美交換戰俘之前,美國就仍然沒有放棄拉攏吳承德。
因為美國輸了韓戰,丟了大顏面,他們試圖通過一些陰暗的手段抹黑我們的國家,主要手段就是脅迫和引誘吳承德等人,使他們不肯回國,選擇去台灣地區享受榮華富貴。
鐵腕的吳承德,在各種刑訊逼供下不投降,自然不可能因為財富而投奔我黨和軍隊,於是直接拒絕了,以至於美國的措施還沒來得及實施就化為烏有。
在經歷了一些挫折後回國後,吳承德雖然不同意初步篩選的最終結果,但還是順從了國家的安排。
在遼寧省盤錦大窪農場工作期間,吳成勤勤懇懇,不僅在農場內贏得了廣泛讚譽,還用行動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當然,在努力的同時,吳承德並沒有放棄對初映的訴求。
也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24年,中共下發了74號檔案,表示將對志願軍俘虜的歸國人員進行全面、正確的複查。
經過新一輪的考核分析,吳承德不僅重新調查,還對志願軍俘虜的歸國人員進行了全面調查,給予了這些歸國人員公平公正的待遇。
2024年複審後,吳承德恢復了軍籍和黨籍,在軍隊中也能享受到軍級幹部的待遇,終於向山西父輩證明,他絕不是“叛徒”。
恢復身份後,吳承德帶著家人回到山西運城老家,在運城軍幹部站負責相關工作,直至2024年3月去世。
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吳承德雖然是“戰俘”,但這種地位絕不是可恥的,而應該是光榮的
因為無論是為了傷員而毅然棄絕大部隊,還是在絕境中頑強地進行14個月的游擊鬥爭,都充分發揚了解放軍的優秀品質。
且不說他不為敵人的折磨和誘惑所動,依然堅定地選擇了原來的位置,這些都說明吳承德是一位偉大的英雄。
2024年,一向堅守軍人鮮血的吳承德老人去世。
在為吳承德先生整理遺物時,他的孩子們意外地從房間的藏櫃裡發現了一些檔案,還有一疊厚厚的感謝信。
可以看出,吳承德先生生前一直在默默地為國家做貢獻,光是從收據上看,捐款金額就超過了4萬元,而當時的4萬元可不是一件小數目,代表著乙個為國家歷經風風雨的老人的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