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錄我的浪漫生活
在家裡書房的角落裡,有乙個塗成紅色的舊木箱,我還是捨不得扔掉,雖然它極度不合時宜,不成比例,與現在的房間布局不協調。
這個紅色的老木箱,陪伴著我從芋魚峰美麗的校園,到苗家小屋的青山,從青澀的歲月到今天的白廟。 我用這個古老的紅色木盒來珍藏父親一生的回憶和父親給我的父愛。
十五歲那年的6月,中學畢業後,我參加了縣中考的選拔,在父親的影響下,我報考了中學師範學校。 當年的中學生選拔考試,試卷比現在的高考還要差,而鄉鎮中學,甚至是縣里重點中學,能考上中專的,都是非常少的,都是學校頂尖的。 考試成績出來後,我以優異的成績擠進了中學生的行列,被錄取為中等師範學校的師範生。
我成了公社唯一考上中學的孩子,這意味著我以後要當老師,有乙份工作,當國家幹部,服侍“鐵飯碗吃皇帝糧”,讓爹娘很是開心。
按照錄取通知書的要求,爸爸媽媽在家裡開了糧倉,拿出辛辛苦苦積攢多年的500斤大公尺,請了四個叔叔或叔叔,每人一擔100斤,幫忙從我們村里撿下山, 步行到10多公里外的公社糧庫,這樣我就可以替我這個國家工作人員上交公共糧了。
付完公糧後,爸爸媽媽開始準備上學的行李。 母親拿出一兩年前織的三綑紡織布,一直捨不得用,黑白線幫我做了兩三套衣服換洗,黑色的幫我做了兩三雙千層酥底的布鞋, 全白的給我做了一張床單或**。
啊高岱寶媽,呵呵呵苗:孩子的爸爸,我把衣服和被子都準備好了,想想看,少了乙個裝孩子衣服等生活用品的箱子,你做個木箱,好嗎?母親看著她為我準備的物品,對父親說。
雖然我父親不是木匠,但他對木工略知一二。
嗯,流香已經把盤子都換成了朵歐,可可肉也上箱了。 歪木囊包九阿姨卡推卡刀、西奶歪木囊刺梗蒲、湖包九高沙侯傑樂、防高囊阿來船、歪早歐奶傑刀!(淼:好的,樓上有兩三塊上好的杉木板,剛好可以做盒子。 我去從我孩子的叔叔那裡借來刨子、鑽頭、鋸子等工具,明天再和解放軍談談,向他們要一些釘子、活頁和一把鎖,我就做兩天!)
家裡有做木箱的木板,但家裡沒有釘子、活頁夾和鎖。 當時,釘子、活頁和鎖等金屬物品稀缺且難以獲得,不可能兩者兼而有之。 就在這時,我父親想到了向我們山腳下的駐軍要錢。
我父親是我們村腳下苗族村學校的老師,廣州軍區人民解放軍的乙個團就駐紮在這裡。 我父親的學校是軍民小學,駐軍官兵經常與我父親和他所在學校的老師們開會,習討論和研究學校的教育教學和建設,學校的少先隊輔導員是駐軍的一名青年戰士。 我上小學的時候,這個戰士每週都會來組織我們的少先隊活動,給我們講戰鬥的故事。
為了讓村民們出行更方便,也為了讓我們這些孩子安心上學,駐軍官兵們籌集了數萬元,為村民們修建了一座100公尺長的橋梁,為我們建了一座新的教學樓,對老教學樓進行了翻修。 橋和學校建成後,村民和老師向軍隊領導和州縣領導匯報,要將橋命名為“軍民橋”,並將村改為“軍民文明村、軍民文明學校”。
滿母,某羅恩羅,恩歪刀和桌子?苗:孩子,媽媽,你來看,看我得到什麼好東西?第二天下午放學後,爸爸一回到家,就掏出乙個口袋,迫不及待地開啟給媽媽看。
刺穿農夫的包袱,掉進傑樂,不來,而是高,歐洲來!阿戈扎梗茹葫蘆,仙刀葫蘆!苗語:解放軍用那麼多釘子,三頁松,兩把鎖,你好大方!當母親看到父親帶回這些稀缺物品時,她高興得像個孩子。
哈,某張恩妮桌?(苗族:另外,你怎麼看?父親慢慢地從另乙個口袋裡掏出它。
倪表?(苗族:你來自哪裡?母親看起來很驚訝,但父親看起來很神秘,什麼也沒說。
倪漆滿是綠的,狗皮衣盒是綠的,農夫來的箱子是綠的,某樸阮?!“淼:是紅色的油漆,用來給木箱塗上紅色油漆,這樣就不會變成紅色的盒子,你說這個盒子好看嗎?父親不緊不慢地說。
如陽茹瓜,包家扎梗刀茹,曼阿邦馬戴麗卡農扎梗囊腫牛增加?!“苗語:太好了,我們和解放軍一起過得很好,我們一家人忘不了解放軍的恩情?)
那天晚上,父親通宵工作,為我做了乙個木箱,讓我帶去上學。 第二天早上起床時,我看到乙個木箱已經完成,放在大廳裡,幾乎已經塗上了油漆。 第三天,父親在木箱上塗上了鮮豔的紅漆,紅色的木箱無非是大戶人家女兒給的嫁妝。
九月份開學第一天,爸爸一頭拎著這個紅木箱,一手拎著我的被子,送我去幾十公里外的州府上師範學校。 從那時起,這個紅色的木箱一直陪伴著我,直到現在。
現在家裡狀況不錯,買了新的行李箱和行李箱,但一直捨不得扔掉這個陪伴了我半輩子的舊紅木箱。 於是,我就有了這個老紅木盒,裡面珍藏著父親生前工作和生活的老照片,收藏著父親一生都熱愛的物品——父親編纂創作的幾本苗族歌手劇本。
每當我再次開啟那個古老的紅色木箱時,父親的聲音和笑容再次出現在我面前。 我拿著這些父親的老照片,向妻子、女兒和兒子訴說,父親與軍官兵之間有著不解之餘。
父親是一名鄉村教師,在一所鄉村小學的三尺講台上讀書已經40多年了。 在人生的旅途中,他日夜與軍隊官兵或家屬共度半生,同工同居。
我的父親是個孤兒,我父親在60年代初死於饑荒時只有14歲。
孤兒寡婦的祖母為了撫養四個孩子,經常到七八裡外鄰村的母親家中要些糧食、紅薯等食物,以填飽孩子們的肚子。 有時她母親的家人會分享一兩斤碎公尺,她的母親會高興一會兒。 他們把碎公尺煮成稀飯,裹上麵包屑的穀物或紅薯粥喝,他們可以看到幾塊白飯板,這往往成為他們父親和兄弟姐妹最大的奢侈。
畢竟,奶奶的娘家不是乙個拮据的家庭,她一時半會兒也幫不了爸爸一家五口。 實在沒辦法的時候,奶奶只好當“花童”出門在村子裡乞討。 為了這四個孩子,三十多歲就開始喪偶的奶奶,一輩子再也沒有再婚過。
奶奶是乙個堅強的人,也是乙個受苦的人。 雖然生活很辛苦很累,但她非常重視孩子的學業。 雖然她過著乞討的生活,但她的祖母堅持要送她的四個孩子上學。
人們常說,人生有三個起起落落。 舅舅、爹、舅舅長大後,都紛紛走出大山,奉上全國的“鐵碗飯”,吃了御糧,成為十里八鎮學習的典範。 周圍的村民,每次奶奶都稱讚她養育了三個好兒子。
2024年11月,湘西王陳渠貞在鳳凰古城孔廟大成殿召開各界人士代表大會,宣布鳳凰和平解放。 鳳凰和平解放後,苗家山寨一片廢墟。
初中剛畢業的叔叔外出參加縣里組織的水庫建設。 看著家境貧寒的家庭,父親再也不忍心看著奶奶借錢乞討為生,乙個學期初中畢業的父親輟學回家,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擔,村里的大人也一樣辛苦, 爭工養家餬口,奶奶一起養家餬口,撫養弟弟妹妹。
習慣了艱苦生活的父親,雖然在村里的工作時間只有成年人的一半,卻匆匆忙忙地幹活。 也正是因為父親的業績,在他18歲那年,村里的生產隊長積極推薦父親加入中國共產黨。
父親20歲那年,瞞著奶奶報名參軍,想改變自己和家人的命運。 讀了幾年書的爹識字勤奮,力氣不窮,自然通過了入伍的身體指標。
體檢合格後不久,鄉公社領導帶著駐紮在我們村山腳下的廣州軍區軍長來到我們村,找到我的祖母,高興地告訴她,我父親已經選拔當兵了。 當著奶奶的面,他們說,經過公社和軍隊的推薦,我們鄉公社選拔參軍的年輕人,都是由父親當班長帶隊的。
從未聽說過普通話的奶奶一頭霧水,不知道軍區領導在說什麼。 幸好公社領導及時幫忙翻譯苗語,奶奶也明白了是怎麼回事。 當祖母聽說父親被選入伍時,一時間非常高興。
那天晚上,奶奶跟爸爸說,她同意讓爸爸參軍,但臨走前,她要把房子修好,把屋瓦解開,然後砍掉一些竹樹,在還沒建好的土牆四面牆上做一堵柵欄牆, 然後用腐爛的土壤平放,以防水、防風、防雨。
那些日子裡,父親默默早起,貪圖天黑,用當地的材料對房子做了乙個簡單的“裝飾”,把籬笆綁起來,泥巴也蓋上了。 可是父親在修屋頂瓦片的時候,發現奶奶經常在背後偷偷哭泣,看著弟弟妹妹們,父親心軟了。
有一天,父親找到生產隊的隊長,說要去遠方參軍,只有奶奶乙個人照顧弟弟妹妹。
看著老實實的父親,生產隊長也很有同情心。 於是他到十公里外的鄉公社向領導匯報。 考慮到我奶奶家的實際情況,軍隊領導同意讓我父親暫時不去當兵,留在家裡。
就這樣,父親參軍的夢想戛然而止。父親沒能當兵,生產隊長見父親識字,村里小學唯一的老教師都快70歲了,村里也找不到人教孩子。 於是,成長隊的隊長向上級請示,讓父親留下來,成為村里的私家教師。
我不能忘記,乙個無名的士兵,乙個我仍然不知道名字和出生地的解放軍士兵,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成為私人教師後不久,父親就認識了母親。 也是孤兒的母親,和父親有共同語言。 相處一段時間後,命運同歸的父母,可以自由成為夫妻。 後來,偉娘說,在見到父親後,他們相似的命運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母親嫁給父親後,她期待的幸福生活並沒有隨之而來。
因為母親小時候家境殷實,所以她被解放了,分成了幾個部分,母親莫名其妙地被冠以“有錢大人”的稱號。 奶奶擔心母親的作文會影響父親的成長和工作,她對母親很不滿意。 為此,我的母親經常被我祖母倒數,被我祖母責罵。 沒有父親,沒有母親的母親非常害怕和痛苦,但幸運的是,她的父親堅持,否則她的母親可能會成為乙個被遺棄的女人。
父親是第二順位,按照村里的習,父親和母親只能分開。 也因為婆媳關係非常僵硬,父親選擇了分手。 在得到村生產隊和大隊的許可後,我的父母得到了乙個兩毛錢的宅基地。
爸爸媽媽沒錢蓋房子,只好砍點木頭,搭臨時的稻草屋住進去。 一家人分居後,姐姐出生了,奶奶除了給父母打三份工外,一無所有。 這就是為什麼我出生在這個草屋裡。
我的父親、母親和姐姐在這個草屋裡住了兩年,我出生了。 我出生的時候,母親和父親商量,向村里的生產隊和大隊申報了砍伐森林的指標,再難也要蓋房子。 我父親照我母親說的去做,向村里宣布了砍伐目標,村裡人都同意了。 就這樣,父親在週末花了一天半的時間(原來是週六半天的課)砍伐杉樹,在指定的山上蓋房子。
父親砍掉雪松樹後,利用下午放學後和母親一一抬回山上,夫妻倆經常抬到半夜。 蓋房子需要很多木頭,就這樣靠夫妻倆搬運,不是一種選擇。 無奈之下,母親只好請三個叔叔幫忙。 就這樣,所有用於建造房屋的冷杉樹都被帶回了。
碰巧的是,我姨媽嫁給了乙個叔叔,他從父親那裡學了很好的木工,是一名木匠。 就這樣,父親讓舅舅當師傅,幫我們家蓋了木屋,逢節期間,父親和舅舅還建了一堵土牆,把周圍圍起來。 斷斷續續地,三年多後,終於建成了一座青石土坯木屋。 我們一家人終於有了自己的家。
在我兩歲多的時候,母親生了乙個弟弟。 當時,國家開始提倡計畫生育,主張育齡夫婦少生好孩子,要求黨員幹部和國家幹部帶頭作則。 我爸爸媽媽是半戶人家(乙個有工作,乙個沒有工作叫半戶,爸爸是國家官員,媽媽是農村戶口),政策允許我爸媽生三個孩子,但不能再生孩子。
於是,鄉公社、鄉學區、村里的領導通知父母要節育和絕育。 父親回來做母親的工作,雖然不甘心,但還是支援父親,第二天就去鄉鎮醫院做了結紮手術。
也許是家裡條件太差,食物沒有營養。 弟弟才三個多月大,就病了,而且越加越嚴重,家裡實在負擔不起,爸爸媽媽也帶不上弟弟去大醫院看病。 就這樣,剛滿半歲的弟弟死了。 母親說她孩子不多,弟弟這麼早就死了,這不是在她的傷口上撒鹽嗎?能不疼嗎?
我哥哥剛走,我也生病了。 這讓我母親感到焦慮、恐慌,生怕我會再次離開她。 在這個世界上,像我母親這樣的人可能並不多。 乙個孩子剛剛死去,又乙個孩子生病了,誰能想象,誰能理解,這樣的女人,這樣的母親,要忍受多少痛苦和壓力。
媽媽經常說,當時她快瘋了,精神完全迷茫,晚上不敢睡覺,白天不敢離開我半步,**的時候還得背著我,生怕我隨時悄悄離開。
我越來越瘦,我越來越差。 媽媽越怕什麼,她就越來。 在我四歲的時候,發生了我母親無法想象的事情。 那天,媽媽把我從後面放下來,準備給我餵奶。 可是我已經像個死去的嬰兒一樣,無論媽媽如何淒厲地尖叫和哭泣,我還是睜不開眼睛。
她趕到學校給父親打電話,父親靠在我的鼻子裡,沒有聞到呼吸的味道,手上和胸口的脈搏也停止了跳動。 父親哭了,母親連哭的力氣都沒有。
我父親把我帶到村外的乙個土坡上,可能準備埋葬我。 媽媽很不情願,就把我從爸爸手裡搶過來,看了又看,把臉貼在我的臉上。 這時,我微微動了動,敏感的母親,覺得自己可能還有生命的跡象。 她告訴了她的父親,父親對此持懷疑態度。 母親一再要求父親帶我去救援,哪怕是死馬醫。 於是,帶著一線希望,父親抱起我,拼命衝下山。 儘管他身無分文,但他不知道奇蹟是否會發生。
在我們村腳下的乙個村子裡,廣州軍區後勤部駐紮了乙個團。 母親像個瘋女人一樣,和父親一起一路跑下山。 也可能是奇蹟,也許是天意,也許天空不會阻止我,天空不會在我父母之後結束。 爹媽剛到山腳下的駐軍門口,正好遇到一輛軍車開回來。 當年輕的解放軍看到父親抱著我焦急的表情時,他大概猜到了**點。
他停下了車,攔住了父親。 打聽完情況後,他讓父母上車,然後立即倒車掉頭。 號角一路吹響到湘西州人民醫院。 30多公里的路,我父親後來說,可能不到半小時就能到達。 落車後,解放軍把我從我父親手裡搶走,直接了找醫生的隊伍。 在醫院等候看病的人,看到解放軍的插線,也能猜到他懷裡的孩子病重,需要趕緊搶救,於是大家也讓路了。
我父親說,經過醫生的檢查,我只有九度呼吸的能力(我不明白這個九度呼吸能力的概念)。 如果不是樂器,我會像乙個死去的嬰兒。 就在醫生搶救我的時候,解放軍趁機幫我辦理了住院手續,幫我交了住院費。 醫生把我搶救出來送進病房後,解放軍臨走的時候,又給了我父親5塊錢的生活費,70年代的5塊錢,這對我爸爸媽媽來說是個天文數字。 也許是因為父母對我的病情很關注,出院時還不知道解放軍叫什麼名字。
直到現在,父親不在的時候,母親經常給我講這個難忘的老故事,說起這個不知名的中國**人。 是的,是這個中國****人給了我第二次生命,但我還是只能叫他“中國人民解放軍”!
從那以後,我一天比一天好。 到6歲時,我終於學會了走路。 為了我以後能活下來,這麼健康,爸爸媽媽經常感激地說:他們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感激,特別感謝默默無聞的解放軍。 父母經常叮囑我,不要忘恩負義,要把這支默默無聞的解放軍牢記在心裡長大後做乙個樂於助人的人。
如果沒有解放軍,我想:我和爸媽都沒事,兩個人就不生孩子了,會後悔晚年。
80年代初,我剛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父親被調到我們村腳下的村里當老師,一年後,父親成為了小學的校長。 這所小學有100多名學生,小學6個年級,6名教師。 就這樣,我和姐姐隨爸爸來到了這所小學,姐姐五年級,我二年級。 那時,我父親是我的班主任,他教我們所有的課程。
廣州軍區下設乙個團、三個營,常年駐紮在這個村子裡。 後來長大後,我才知道,這裡的駐軍除了在平時接受新兵訓練外,還把我們當作戰準備基地。
為此,在我上三年級的時候,我們來到我們學校,老師會說普通話——潘老師。 潘女士是駐軍乙個團長的妻子,她是我的數學老師,她的兒子上一年級。 因為父親是半邊戶,平時在教書之餘,他經常回家幫母親做一些母親做不了的繁重體力活。
我父親當時的工資只有5塊錢,只能給家裡補充一點。 我們一家四口的衣食主要靠母親剃鬚的那天賺來的,她黃色的背對著天空。 姐姐上六年級的時候,就去鄉鎮中心讀完小學。 為此,每次離開學校,我都成了“孤兒”。
潘老師從他的眼中看到了,心裡感到痛苦。 她經常帶我回駐軍宿舍,讓我和兒子一起寫作業、背課文,還下廚房幫我們做飯。 小時候經常能吃肉,那是潘先生的家。
後來,越來越多的家庭成員和孩子隨軍而來。 直到那時,我才開始學習說普通話,並用普通話與我這些軍隊指揮官的孩子交流。
從我記事起,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學校,村里夥伴、大人和同學之間的交流都是苗族的。 我在這所小學開始用普通話與軍隊指揮官的孩子交流,如果沒有他們,我可能甚至沒有在中學用普通話交流的環境。
由於越來越多的軍官來到這裡,部隊與學校和村莊的聯絡越來越頻繁。 這樣,軍民就實行了軍民共建文明村、文明學校。
上世紀80年代,在這個村子裡,我們學校是全鄉第一所擁有電燈、彩電的一流學校,就連鎮中心的老師和孩子都羨慕不已。
父親經常受軍隊領導邀請,做黨的講座,討論文明校園建設的問題。 父親隨和好學,學校學生成績在鄉里名列前茅,駐軍首長經常傳給廣州軍區司令。 後來,在由駐軍出資修建的文明大橋竣工慶典當天,廣州軍區司令員來了,在橋上與父親愉快地握手。
因為父親一年四季吃飯不規律,所以那些年他患上了嚴重的胃病。 駐軍醫院為父親免費辦了兩年多,效果不盡如人意。 他來找指揮官,給了他父親乙個秘方。 從那以後,我父親的胃病就再也沒有***。
我父親在這個村子裡當了半輩子小學的老師,一直和衛戍部隊的官兵們關係很親近,從團長,下到班長,還有士兵們,十幾個衛戍司令的孩子都在我父親的班上讀書, 其中有五六個是我的同學。
我的父親是乙個感恩的人,他用自己的行動影響和教育了我們。 雖然生活艱辛,但父親總是快樂地面對生活,把不如意的生活變成嘴裡的一首歌,唱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