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談談華晨寶馬和華晨的故事。
楊榮和寶馬的命運,在中國轎車下線之前,還得再談。 2024年以前,金盃雖然一度依賴海獅風光,但輕乘用車市場競爭加劇,海獅業績下滑,揚榮一邊等待中國汽車下線,一邊計畫擴大海獅的產能。
2024年,楊蓉無意中得知河北保定一家名叫“天業汽車”的公司陷入困境,但模具相當不錯,適合生產輕乘用車。
到了野外汽車廠,更是巧合,幾乎和金盃公交車一樣。 再次詢問後,我發現兩家工廠來自同一家設計院,圖紙幾乎一模一樣。
而且這輛野戰車也不小。 早些年從生產皮卡起家,引進了擁有大量優質皮卡產品的豐田海拉克斯,後來又與加拿大華僑成立合資公司,成立了中興汽車,也就是前幾年與長城皮卡有來有回的中興通訊。 至於後來混到破產的邊緣,完全是管理層急於擴張,導致了資金鏈的斷裂,據說在楊蓉來之前已經停職了幾個月。
為了抓住揚融的稻草,田業廠長故意放出一條訊息,稱自己已經談了三年與寶馬的合作。 是真的嗎?是。 事實上,看到奧迪在中國的受歡迎和辛辣的食物,寶馬早就貪婪了,2024年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一直想在中國建一家合資工廠。 但畢竟是奢侈品牌,在選擇合作夥伴時要慎重,田燁只是接近完美合作夥伴之一,但揚榮認為華晨是完美的合作夥伴,沒有乙個人。
為了顯示自己的誠意,揚榮斥資數百萬美元,為華晨的所有高管每人配備了一輛寶馬。 2024年初,當寶馬代表來到瀋陽考察時,他們第一次看到這些車,就認定楊榮是乙個特別的人。 再次看到生產線,他讚不絕口,說在國內看到這麼多工廠後,只有中華汽車的生產裝置才能在同一條生產線上生產寶馬。 這不是胡說八道,中國幾乎所有的裝置都是從德國進口的,而且很多都和寶馬一樣。
這裡什麼都談過了,合作是合乎邏輯的。 到2024年初,揚榮已經開設了合資公司的所有關節,寶馬也準備在中國開始生產3系和5系。 然後,眾所周知,直到2024年5月23日,華晨寶馬才在瀋陽正式成立,開始在中國一飛沖天。
這期間,又發生了其他的事情,楊榮又完成了幾個合作專案。
首先是金盃普世。 這是金盃汽車與美國通用汽車於2024年成立的合資企業,外資和外資持股比例為3:1,準備開始生產雪佛蘭的皮卡和越野車。
然而,在隨後的幾年裡,金盃通用的經營條件極差,到2024年底,累計虧損近3億元。 2024年6月,由一汽牽頭的金盃與通用共同增資,將合資專案列為“市長一號專案”,引進了廣受歡迎的越野車先鋒,業績逐步提公升。
但楊蓉卻覺得這是一場小打小鬧,他看中的又是一輛找上門來的三江雷諾。
這是一家自2024年合資以來問題嚴重的汽車公司,一方面有軍事航天背景,但實力雄厚卻沒有技術,另一方面是囂張跋扈的法國雷諾。 在合資的這幾年裡,雷諾一直在瘋狂地向法國員工支付工資,同時堅持使用最原始的進口發動機,投入生產的Tafic車型質量稀疏,已經推出的espace專案也在緩慢推進。
於是從2024年開始,三江集團就開始找家,準備甩掉這個燙手山芋,正好遇到了揚融。 對於後者來說,三江雷諾的產品並不重要,但15萬只的產能很有吸引力。 2024年初,華晨收購了合資公司三江集團55%的股權,雷諾正式進入華晨帝國的版圖。
至此,以金盃客車為基礎,以中華轎車為主軸,寶馬專案、金盃通用、三江雷諾為背景,揚榮打造了著名的“五朵金花”,如果羅孚專案建成,將是六朵金花。 華晨還將擁有越野車、中級轎車、輕客車、皮卡、卡車等車型,再加上寶馬的豪華轎車,以及可能從雷諾進口的緊湊型轎車和MPV,一整套汽車帝國即將形成,華晨被譽為中國第四汽車。
可惜的是,華晨的發展勢頭被打斷了,隨著揚榮的離職,除了寶馬專案外,所有對外合作幾乎都停止了。 羅孚專案以“專案審批錯誤”為由中斷,並移交給NAIC和SAIC金盃通用沒有迎來爆發,銷量下滑,2024年,全部股份無償轉讓給上海通用;至於雷諾,則在瀋陽生根發芽,然後演變成華晨雷諾,收購了金盃品牌,推出了多款車型,但在市場上的聲音卻越來越小。
華晨本人呢?
2024年楊蓉離開後,只能用乙個詞來形容:混亂。
6月18日,華晨董事會換血,遼寧很清楚,除了揚融,誰也玩不了這個攤位。 要想盡可能維持企業的運轉,就需要留住揚融身邊的核心人員,所謂四大金剛:蘇強、吳曉安、洪星、何濤,他們將接替揚融的位置。
也有人認為,這四人是楊榮故意留下的,他自己也認為,以輝煌的複雜性,遼寧玩不了,四人一定會留下來,這樣他就算在美國也能遠端控制。
但事情並沒有朝著陽榮希望的方向發展,留在華晨的四大金剛的待遇沒有改變,他們也得到了8000萬到9000萬的低價期權期權。 顯然,四金剛沒有聽從楊榮,落入了華辰的手中。
不管怎麼說,四家接手後,華晨開始了戰略收縮,從走金融+汽車兩條腿,到全力看汽車,砍掉了金盃通用和羅孚專案,雷諾也被邊緣化了,所有的賭注都壓在了金盃客車和中華汽車上。
的確,新推出的中華轎車,空間大,配置高,看起來很漂亮,雖然內飾略顯粗糙,但也不是沒有能力駕駛。 但時間長了,零件質量差的缺點暴露無遺,菸灰缸蓋夠不到,內部異常,甚至發動機熄火,中國的聲譽急轉直下。 再加上16萬多元的價格,完全可以買到更小但質量更好的大眾寶來,中華的銷量從巔峰時期的每月8000多輛迅速下降到不足1000輛。
這也與揚榮的初衷背道而馳。 他認為,零部件質量差的原因是遼寧要求華晨更換省內所有零部件企業,他本可以通過與羅孚的合作,徹底改善內飾工藝。 至於**,原定在12萬元左右,主打錯位競爭,如今已經完全失去了機會。 ·
從2024年到2024年底,在中國汽車市場騰飛前夕,華晨一號換了四波,訂單一天天變換,各派忙於利益爭奪,大量核心技術人員流失,利潤從巔峰時期的9億元下降到不足4000萬。 寄予厚望的寶馬專案,提前上市的3系、5系,因為質量和價格問題沒有形成戰鬥力,四大金剛相繼跑路,揚嶸存在的最後一絲痕跡也煙嶸不見蹤影。
這個時候,楊榮看著自己創辦的公司變成這個樣子,甚至還想過要回來,甚至很少低下姿態說:如果把羅孚專案放在大連,就不會有這麼多東西了。
但這一切都只是假設,華晨的隕落已經勢不可擋。 哪怕齊昱敏在2024年初進入輝煌,也把自己本來可以維持30年的陽命換成了15年,但他只是強行延續了自己的生命。 現在對齊昱敏的評價褒貶不一,也是因為輝煌。
齊昱敏來了之後,他做了三件事,找錢以備不時之需,中國降價,擁抱寶馬。 從結果來看,只有擁抱寶馬的一件事成功了,但代價是華晨本身的消失。
找錢很簡單,靠著自己的人脈,齊玉敏在5天內拉了7億元的貸款,平息了華晨的饑荒。
中國降價更加狠心,更名為尊馳的中國車一口氣降了4萬元,重回了揚榮的初衷,原計畫10月份上市的中國駿捷也提前下線,定價在10萬元以內。 效果立竿見影,當年中華的銷售額幾乎翻了三倍,扭虧為盈。
在暫時拯救了中國之後,齊昱敏也明白了,對於華晨來說,生命的唯一一線曙光就是寶馬。 於是,他主動放棄了華晨寶馬的財務和銷售權,擱置了自主研發,希望換來德國人的技術和資金支援。
但齊昱敏大概沒讀過歷史,這種割地賠款的方式,從來都沒能換來和平,德國人在華晨寶馬的話語權越來越強,期待的技術和資金支援也沒等到,只是為發動機提供了技術授權,以及名義上的聯合研發平台。
十幾年來,華晨用這些東西折騰出了中華H系列、V系列車型,以及華頌、智諾等一系列品牌,推廣起來必須叫寶馬。 但直到現在,技術根本沒有學過,華晨在中國汽車市場“找不到這樣的人”,就連大連工廠的金盃專用車業務也比瀋陽的乘用車強很多。
至於寶馬,這些年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華晨成為了負擔。 例如,2024年,華晨寶馬為華晨貢獻了近50億元的淨利潤,而其他品牌加起來僅貢獻了3億多......
最終,花錢為別人養兒子的寶馬再也忍無可忍,2024年斥資260億元收購了華晨在合資公司的部分股份,持股比例從50%提高到75%,並將合作延長至2024年。 華晨寶馬成為中國首家突破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合資車企,徹底成為寶馬代工廠,華晨的利潤**也直接打折。
過去總有個笑話說,國內寶馬車主買車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扣除華晨二字,要說不如加乙個字,形成半個華語樂壇......這一次,沒關係,寶馬自己扣了“華晨”二字,省去了麻煩。
最終,2024年10月,在多重因素影響下,一場10億元的債務違約徹底壓垮了昔日的華晨巨頭,華晨集團宣告破產重組。 我認為毫不誇張地說,有人感冒時去了太平間來形容這次破產。
但好在瀋陽並不想放棄華晨。 由瀋陽市國資委牽頭的瀋陽汽車以164億元收購華晨集團全部資產和債務,預計兩年內分五期清償,維持與寶馬的合作關係。 讓我們希望不會再有飛蛾了。
華晨的故事快到了,也許我的能力不足以駕馭這麼龐大複雜的故事,如果你有興趣的話,我真的推薦你讀一讀這本《謎陽融》,作者對故事的記錄遠比我**精彩生動,並不是說汽車行業的創業者不值得記錄, 但疊加在金融家的身份,以及故事的跌宕起伏,楊榮成為了乙個獨特的傳奇。
至於楊榮和遼寧的故事,只能說這是一場極其令人遺憾和痛苦的雙輸,難道有人做錯了嗎?遼寧要實業,楊榮要事業,三方不能尿到一鍋裡。 那個楊榮走了,咱們的車發展是不是慢了?當然不是,因為他的財富財富**有太多莫名其妙的灰色地帶,也是別人根本無法從中吸取教訓的謎團。
那些想玩錢的人,沒有陽融的能力,比如眾泰的創始人應建仁,那些想認真造車的人,是不允許有這樣的金融背景的,比如現在所有的主流車企。 楊榮只是乙個偶然出生的“異類”,背景非常特殊。 只能說他是受害者。
家裡的話,僅供參考,我是黃師傅,我們下次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