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剛踏入大學校園的新生,我曾經想過”。分數扼住了命運的喉嚨高考後就被終止了,沒想到在大學裡,竟然有這麼一場“惡戰”,叫“績點之戰”。
最近北京大學報刊登了《放棄績點——《生物學》中的成績評價改革》一文。調研學校績效考核改革落實情況。
來源:北京大學報官方微信。
文中顯示,在高強度的學業考核壓力下,無數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整體成績。
一兩分,陷入不必要的內捲泥潭。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啟動了改革試點摒棄GPA排名,實行“成績制”考核方式
“績點之戰”。
說到大學成績,就離不開“平均績點”(GPA,績點**erage),這是目前國內高校評價學生的關鍵指標,在獎學金的評選、學生資格保障和申請國外大學時占有重要地位。 GPA 計算將每門課程的績點乘以學分,將它們相加並除以總學分以得出平均成績,因此具有不同學分的課程在 GPA 中的權重不同。
在高校裡,績點作為資源配置和人才競爭的“入門門檻”,幾乎成了學生的“生命線”。
在一篇題為《中國當代大學生內捲化的表現與歸因研究》的文章中,目前正在讀研究生的作者寫到大學的現狀:“他們可以生活在乙個由成績主導的世界裡,無論他們個人的學術習興趣如何。 “真誠交朋友不屬於績點的範疇,到頭來,所有有績點的人都要互相PK......績點爭奪戰,讓這所大學變成了一場更加殘酷的“高考後”。
“劈”最激烈的戰場是寶巖戰場,001分險勝0分01分和失敗的情況並不少見。 績點是考研與保障考核的重中之重,不少高校在《錄取和推薦學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工作辦法》中指出,申請條件是專業成績排名“名列前茅”。
中國大學2024年招收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學位。
此外,在學校的獎項中,在出國報考國外大學的聚會上,甚至在畢業求職的過程中,在某種程度上,GPA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門票”。
南方電網電力排程控制中心2024年校園招聘公告。
資料來源:中國能源報社。
然而一模一樣的績點,因為背後經過了不同的考核過程,所以在獲得難度上有天壤之別。在《中國科學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有學者指出,理科系的GPA比人文學科低0,並以美國大學的平均績點為例4分,社會科學0分低2分。 同時,不同學校GPA的難度不一,曾有網友在知乎上問985是否存在GPA分數偏低的現象,排名在前7%左右,但GPA只有35...每一分之一都能觸動每個人的神經。
資料來源:知乎。
多校創新
2024年清華大學宣布對現有學術評價體系進行全面改革從2024年的本科生和研究生開始,使用A、B、C、D、F等12個年級來記錄學生的成績,而不是100分制。 2024年5月20日,清華大學在充分聽取學生建議後,發布了GPA改革方案,提出“評價學生學術水平是教師的學術權利,教務部尊重教師的學術判斷”。不要在成績評估中設定指導性的卓越指標同時,在2024年和第一批本科生中,將不再有“互惠分數”。 這項改革將評分權還給了教師,給予他們充分的“評估自由”。
來源:知乎網友。
2024年復旦大學提出了“績點為王”研究的新舉措。據中國科學報微信***訊息,復旦大學2024年公布的科研促進和豁免政策是,申請人的平均績點將轉換為100分的學術綜合分數,然後將權重的70%加到總選擇分數中、申請人入伍、參加志願服務、參加國際組織習、科研成果優秀、競賽突出貢獻等指標,經學校專家評審組嚴格審查認可,用於選拔免考生,按最高30分計入總選拔成績。 ”
這項改革引起了保險研究所許多學生的焦慮,擔心未來保險研究所的最終得分會出現“功利性參與競賽和習”,這將引發新的內捲,但中國教育科學院研究員褚朝暉認為,“內容的增加使得評估依據更加多樣化, 而國際競賽設定的評價標準相對嚴格,過程可信,這反過來又增加了學生評價的剛性。 在這方面,這是一項良性的改革。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決定從2020級開始採用“評分制”考核方式該計畫清楚地表明,不再計算GPA,所有學生將用優秀率(A%)和優秀率(AB%)代替GPA。 實施前,學院組織了3次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對試點分級制度的支援率達到88%
這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GPA系統應該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無論採取何種評估形式,改革的目的都是為了讓GPA制度更加科學規範,從而最大程度地激勵和評價學生學習習的過程和習成果,從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合格人才。
正如《中國科學報》的一位學者所說,“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教師,都應該更好地教育學生。從一所好大學接受一流的教育,而不是專注於高分,是高等教育的本質
對於處於競爭中心的學生來說,無論是績點制,還是100分制,或者其他考核評價體系,都是一種“外在視野”,而真正重要的是“內在視野”,即自我實現和成長。 成績只是習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的副產品,更多的是每個人自身的潛力需要“自檢”才能發掘。
歸根結底,GPA只是一張准考證,拿到准考證後,這種獨特性本身就是乙個人的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