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努力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從**農村工作會議看2024年“三農”工作戰略部署。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記者王磊)努力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從第一次農村工作會議開始,看2024年“三農”工作的戰略部署。
*農村工作會議於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開。 會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對會議和“三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總書記對“三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各級黨委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堅持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主,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把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裡。 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切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明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也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 這次重要會議研究部署了哪些重點農業和農村任務?下一步是什麼?記者首次採訪了相關專家,深度解讀了會議精神。
夯實糧食安全“壓艙石”
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穩定安全供應,始終是建設農業強國的重中之重。
**總書記強調:“要全面落實黨和政府對糧食安全的共同責任,堅持穩區增產。 會議提出,“抓好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促進糧食規模化增產”,“確保2024年糧食產量保持在1”。超過3萬億斤“和”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
這是黑龍江省寧安市渤海鎮小竹家村附近的稻田,2024年9月13日(無人機**)由新華社記者王建偉拍攝
今年糧食產量克服了黃淮河罕見“暴雨”、華北、東北地區嚴重洪澇、西北地區區域性乾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產量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多斤,肉、蛋、奶、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充足,為維護經濟社會總體穩定、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科院院士錢謙表示,今年的糧食收穫是在應對自然災害頻發的情況下實現的,這並不容易,主要得益於各級落實糧食安全責任、農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扶農惠農的有效政策、 以及良田、良種、良法的共同努力。
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疊加消費不斷公升級,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全球農產品的不確定性加大,需要全面夯實糧食安全基礎。 錢謙表示,為此,會議提出了一系列穩糧生產、保供的針對性措施。
2024年5月31日,貴陽市開陽縣寨集鄉燕塘村農民在高標準農田收割小麥。 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攝
會議提出,完善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體系,優先將東北地區黑土地區、平原地區和水利灌溉條件區的耕地納入高標準農田,並適當提高投資補貼水平。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鍾宇表示,今年以來,以高標準耕地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公升級,有效提公升了抗災能力,確保了豐收和糧食增產。 這次提出的這些措施,將守護糧食生產命脈,穩步提高糧食產能。
2024年,我國將繼續提高小麥、水稻最低收購價格,完善玉公尺、大豆生產者補貼,加大糧食大產縣獎勵資金規模,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全價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範圍。
會議強調,要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息補償機制。 鍾宇說,這一舉措有利於提高財政資金對主產區調配能力,提高主產區抓糧的積極性。 同時,主產區與主銷區在人員、裝置、技術等方面的合作,也有利於主產區做大做強糧食產業,縮小區域間發展差距,更好保障糧食安全。
確保不出現大規模返貧
確保不出現大規模返貧,是做好“三農”工作的底線任務。
會議強調,要落實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制,提高產業幫扶和就業幫扶實效,推動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
中國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毛雪峰認為,鞏固和擴大脫貧攻堅成果,有效對接鄉村振興,要繼續發展壯大扶貧地區特色優勢產業,鼓勵更多資金進入欠發達地區, 推動傳統產業公升級,扶持地方支柱產業,確保農業收入不大規模下滑採取訂單式培訓,加大區域勞動力培訓力度,確保非農收入不減少。 同時,繼續推進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覆蓋面。
這是2024年12月5日拍攝的湖北省和豐縣鄒瑪鎮楊柳內茶園風光(無人機**) 新華社記者楊文斌攝
今年前三季度,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705元,實際增長7元3%,比城市居民快26個百分點。
南京農業大學教授徐志剛認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在注入外部資源的同時,需要多方並舉,不斷提高相關群體的就業能力。 同時,加大對因自身原因喪失勞動能力的扶貧戶的幫扶力度。
會議指出,要完善農農聯動機制,落實農民增收行動。 徐志剛認為,要完善現代農村產業體系,在推進標準化、質量化的過程中,做好農產品品牌建設,多措並舉增強農民收入。
欠發達地區應在當地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同時加大勞動力培訓力度,將非熟練勞動力轉化為熟練勞動力,以滿足產業公升級的需要。 毛雪峰說。
切實有效地推進鄉村綜合振興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一項重要任務。 **總書記強調,要切實有效地推進農村全面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更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在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黃繼坤看來,“強而有力”更強調推進農村綜合振興的措施和效果。 “今後要進一步推進鄉村振興,根據各地特點、基礎、資源,整合各方面資源,突出重點,補短板,提高效益。 ”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表示,會議從加大推進力度和明確重點兩個方面對鄉村全面振興提出要求。 今後,各地區、各部門要擔當責任,抓到自己手中,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不斷取得實質性進展和階段性成果。
會議強調,要堅持產業興農、以質興、興農的方針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改善整治行動;推進黨建、推進鄉村振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風橋經驗”大力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2024年9月11日,河北省欒州市王店子鎮海洋養老中心,醫護人員帶領老人在院子裡休息。 新華社記者楊世瑤攝
專家表示,下一步就是要加快宜居宜業美麗鄉村建設,認真總結推廣浙江“千萬工程”經驗,紮實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持續完善,推廣採用名單制、積分制等方式,進一步提公升鄉村治理效能。
浙江省諸暨市東白湖鎮婁東村,鎮村幹部村民在家風家紀宣傳攤位民主研討,交流民生實務專案,徵求村民意見建議(攝於2024年7月26日)。 新華社記者徐宇攝
會議還強調,要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綜合振興,提高縣域綜合承載力和治理能力,促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
**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文萌表示,要在更廣闊的區域範圍內切實有效地推進鄉村綜合振興,將推進新型城鎮化與鄉村綜合振興有機結合,促進各要素雙向流動,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
強化科技與改革雙輪驅動
建設農業強國,武器在科技,關鍵在改革。
支援農業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加快振興種業“”加強鄉村改革創新“......會議圍繞加強科技與改革雙輪驅動,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
從世界農業現代化實踐和我國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實踐來看,農業強國建設主要從科技創新和深化鄉村制度改革兩條主線進行。 近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穩步提公升,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24%。
2023世界農業科技創新大會於11月2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 這是2024年11月2日,工作人員(左)在世界農業科技博覽會上介紹智慧植物工廠。 新華社記者任攝
發展研究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主任葉興慶說,今年以來,我國一些地方探索提高糧食產量的重要經驗,將現有的改良種種、農機、技術、管理等系統地結合起來,取得了增產降本的良好效果。 下一步,要按照會議部署,堅持農業科技創新思路,進一步發揮技術融合的有效經驗。 要繼續在種業振興和農業關鍵機械裝備領域發力,倡導聯合合作,充分發揮新型一流體系優勢,整合各類科研資源,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2024年2月22日,青島海水水稻研究開發中心研究員於萌在三亞國家南方育種研究育種基地進行了水稻雜交試驗。 新華社記者張立雲 攝
錢倩表示,在振興種業方面,要加強各大平台共建共享,實現創新資源共享、功能互補,共同打造種業國家戰略核心科技力量。 同時,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推動種子產業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中科院“黑土糧倉”科技攻堅戰長春示範區公主嶺示範基地,無人農機將收穫的玉公尺裝上卡車(攝於2024年10月19日)。 新華社記者張楠攝
加快農業現代化,必須加大改革的動力和活力。
葉興慶說,要繼續把農民與土地關係這條主線辦好。 今年,中國在一些地方開展了土地承包期滿延長試點。 繼續做好這項工作,將促進農民信心滿滿、穩健地開展土地流轉,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增長創造更加穩定的預期。 要紮實做好再延長承包期30年的各項工作,加快完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讓廣大農民在改革中分享更多成果,為建設農業強國打下堅實基礎。 (記者 齊忠喜、於文靜、高靜、胡璐、於瓊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