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盱眙地處江蘇蓋眙,是典型的勞務輸出縣,常年有16萬多人外出務工,縣內留守兒童近萬人。 為了保護留守兒童的成長,山里的老師們成了孩子們的“山爸爸媽媽”。
多年過去了,當年需要別人照顧和保護的孩子已經長大了。 這群年輕人自發組建志願服務隊,回到原校區,接過愛心接力棒,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12月5日上午,位於盱眙縣山區的邱中心學校舉行了集體生日會。 “山姐”趙詩琪和小夥伴們給孩子們送上了精美的生日禮物,大家一起分享蛋糕,孩子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山哥”和“山姐”還帶了一車圍巾、手套、毯子等生活用品,希望孩子們能度過乙個溫暖的冬天。
邱集中學校地處偏遠山區,很多學生家長常年外出打工,留守兒童很多。 在學校的233名學生中,留守兒童86人,佔三分之一。
“山姐”趙詩琪感同身受,小時候因為父母也長期在外打工,孤獨一直伴隨著她,性格也比較內向。 自從《山爸爸山媽》與她搭檔後,她說,這就像一束光,照進了她幼小的心靈,成為人生的燈塔。
趙世琪印象最深的是元旦那天,習晚上放學的時候,“單爸爸”偷偷給每個孩子準備了一張賀卡,賀卡上寫著一句鼓勵的話,“老師絕不放棄,不拋棄乙個學生。
趙世琪在學生時代就立下了志向,將來一定要做“山爸爸山媽”那樣的老師,回到家鄉,幫助弟弟妹妹,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說,他們永遠不會拋棄或放棄每乙個孩子, 這種精神深深地感動和震撼了我。 如果不是我的山區父母,我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但山里有很多像我一樣的孩子,他們渴望愛,渴望陪伴,渴望走出大山。 ”
這些年來,趙世琪一路努力,終於走出了大山,考上了大學,成為了一名教師。 在一次“山爸爸山媽”活動的家訪中,在與“山爸爸”邱集中學校校長王翔交流後,她了解到,由於年齡差距,“山爸爸山媽”與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在溝通上存在一定的困難。
盱眙縣秋集學校校長王翔說:“第一批學生畢業後回來,他們的年齡和學生更相似,他們的參與讓志願服務隊更加青春有活力,也拉近了他們與留守兒童的距離。 ”
15歲的陳心怡,初中三年級畢業,從小就和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母離異,父親長期在外打工。 雖然他在習的成績一直很好,但他很內向。 在了解了欣怡的家庭情況後,志願者們立即與她結對,關心她的學習和習生活。
盱眙縣秋中中學學生陳心怡告訴記者:“我想從考馬場中學畢業,畢業後成為像姐姐一樣的老師。 我也希望更多的貧困和偏遠地區的孩子能夠走出大山,像他們的哥哥姐姐一樣,用知識改變自己的命運。 ”
在“山哥”的陪伴下,孩子變得開朗笑容,團隊也在不斷壯大......越來越多走出大山的孩子回到大山,加入到“姍姍哥”的團隊中,從最初的幾個人到現在的45人,他們利用各種機會回到家鄉,回到母校做志願者,開展愛心接力, 一起繼續書寫愛情的傳奇。在短短兩年時間裡,隊員們服務了1200多個小時,服務了3900多名留守兒童。
趙世琪說:“作為山里的兄弟姐妹,我希望這些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我們的幫助,走出這座山,讓他們有乙個更好的未來。 也希望他們能像我們一樣接過愛的接力棒,幫助更多的留守兒童,用知識改變他們的命運,走出這座大山。 ”
江蘇新聞播報,徐仁飛,淮安站,盱眙站,編輯,高若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