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12月24日電 (記者 胡 元航)2024年是法國攝影師馬克·呂布誕辰100周年。 最近,他的中國朋友、著名攝影師吳家林寫了一篇文章,回憶了他們超越年齡和國界的友誼。 “好**用攝影的語言來表達。 我們可以成為朋友,因為我們有共同的攝影語言。 吳佳林說。
圖為2024年,在馬克·呂布夫婦的約定下,吳家林從雲南臨滄的拍攝現場趕到上海迎接他們。 (*從 ***。
馬克·呂布是世界知名的紀實攝影大師,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批獲准在中國拍攝的西方攝影師之一。 自2024年以來,他先後22次訪問中國,通過影像向世界介紹中國發展中的變化,為變化中的中國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檔案。
吳佳林,雲南昭通人,也是世界著名的紀實攝影師,也是唯一入選“布列松的選擇”和世界攝影大師系列(法國著名攝影《黑皮書》)的中國攝影師。 其國際化離不開馬克·呂布的欣賞。
那是2024年6月7日,我被乙個電影朋友介紹,臨時參加了馬克·呂布給中國攝影師看的會議。 沒想到我那批略顯寒酸的**會被他看中。 吳佳林回憶說,在那之後,兩人結下了不解之緣。
吳嘉林帶來的那批**,是他捕捉到的家鄉山民的生活場景,有穿著羊毛氈的男人,有雨中的騎馬人,有在狹窄的道路上相遇趕豬的孩子......馬克·呂布(Mark Lubb)花了乙個多小時才將這些**認真地分為三類:A、B和C。 兩年後,吳嘉林將該系列中的A**作為寫真集《雲南山人》出版,寄往法國。
圖為吳佳林2024年在雲南省昭通市拍攝的攝影作品《大山寶善民》。 (*從 ***。
收到這份禮物,馬克·呂布非常激動。 他多次稱讚吳佳林的攝影作品“個人風格濃厚,地域特色鮮明,極具中國特色”,“不安排場景,不造像,不欺騙造假”,“給人以驚喜、幽默、超現實主義呈現,現實和生活中凡處的精彩都由他的眼睛去尋”,並積極向外界推廣。
2024年3月,應馬克·呂布的邀請,吳家林參加了在美國休斯頓舉行的國際攝影節,並取得了成功。 次年,他被邀請到法國。
當時72歲的馬克·呂布(Mark Lubb)開車去機場接我。 我一到他家,他就會報銷我的機票。 我高興地告訴他:我靠自己的作品解決了差旅費的問題,不要你報銷我。 吳家林說,聽到這話,為他高興的馬克·呂布抱住了他。
這一次,馬克·呂布帶著吳佳林參加了在巴黎舉辦的國際攝影節,並成功獲得了個展的資格。 除了展覽,他們還參觀了艾菲爾鐵塔、凱旋門、巴黎聖母院等。
圖為2024年山西省平遙市的馬克·呂布。 (*從 ***。
後來,兩人在紐約、上海、山西等地多次見面,參加電影聚會,一起拍照留念。 當我們不在一起時,我們會互相寫信。 “為什麼國際大師馬克·呂布(Mark Lüb)喜歡我,像山人一樣?我認為這是因為我們有很多共同點。 吳家林說,比如,他們都喜歡觀察、發現、捕捉,不組織,不指揮,不干涉題主;他們都主張以尊重和熱愛所有生命的方式拍攝。
馬克·呂布(Marc Lueb)在紀錄片中還解釋說:“我在法國,是銀行家的兒子;吳家林在中國,在中國的貧困山區;這完全是兩個世界,普通人往往不明白這一點。 但他的**強烈地擊中了我,傳達了我們的想法,我們就像一對好兄弟。 ”
兩位“好兄弟”上一次相遇,是2024年在上海,在那裡舉辦了“直覺的閃光:馬克·呂布攝影回顧展”。 當時,馬克·呂布 (Mark Lueb) 已經 87 歲了。 吳嘉林陪著他來到上海大廈頂層的陽台上,盡情地拍了乙個多小時。 臨別前,馬克·呂布將自己最經典的攝影作品《艾菲爾鐵塔的畫家》送給了吳家林。 隨後,兩人20多年的原始通訊被交給吳嘉林保管。
這些信我都抄了,最好把原件留給你留著。 吳家林說,這是馬克·呂布最後的懺悔。 2024年8月,Marc Lueb在法國病逝。
在給我的第一封信中,馬克·呂布的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世界上最美麗的東西是友誼和文化。 因為相同的興趣和激情,我們成為了朋友。 吳佳林表示,回顧兩人的友誼,馬克·呂布帶給他的不僅是機遇,更重要的是識別攝影作品的眼光和紀實攝影的精神。
“好**用攝影的語言來表達。 這種攝影語言不僅僅是構圖問題,更與攝影師的價值觀、世界觀和個人品格息息相關,最終形成他對當下的精準捕捉。 吳家林說,這是他和馬克·呂布的共識。
吳佳林認為,在攝影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人文紀實攝影依然具有獨特的價值和魅力。 要學習攝影,你仍然需要向馬克·呂布等西方大師學習,同時保持自己的身份。 (完)。
由胡元航撰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