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採取脈位的特點

Mondo 健康 更新 2024-01-31

任何靜脈都必須有乙個位置,包括上下、左和右、淺和深。 “上下”是什麼意思?當我們舉起手時,靜脈的位置會上下波動。 其中,寸上標尺下。 為什麼中醫要分為上下?因為我們認為這與氣血的興衰有關。 因此,從生理上講,它與起伏有關,從病理上講,它可以反映疾病位置的起伏。 例如,上部的英吋脈搏異常反映了人體胸部和膈肌上方的病變;尺骨區域反映腰臍以下的病變;膈肌和臍之間的病變在臨床上是有用的。 我以前跟我們學校現任中醫碩士吳炳才教授學習,吳老特別注意脈搏。 如果他讓病人的脈搏浮動,他肯定會問病人最近是否感冒、頭痛或喉嚨痛。 如果英製脈衝浮動,則表示英製脈衝異常。 如果脈搏異常,往往提示上部有病變。 相反,如果他漂浮到尺靜脈,則意味著下部有問題,所以他喜歡問病人腰部以下是否有不適,如痔瘡、腳癬、排尿不良等。 因此,我在臨床脈搏中經常問這個問題,如果病人的脈搏明顯飄浮,我會問他最近有沒有感冒。 許多患者說他感冒、鼻塞和頭痛有的病人說他們沒有感冒,第二次來找醫生,他們說:“醫生,上次回去的時候才發現我感冒了。 “所以這確實有一定的臨床價值。

讓我們來看看左邊和右邊。 左手和右手是指左手和右手。 我們認為,在中醫中,左右可以反映生理上氣血的偏,病理上可以反映疾病的一面。 在中醫中,我們認為左病灶脈搏一般出現在左邊,右病灶一般出現在右邊,中間病灶一般忠實地反映在兩隻手上。 在《金葵瑤》的“藏風寒積五章”中,張仲景說得很對,當談到病脈時,他說:“積在左邊,脈從左邊出來;在右邊累積,從右邊脈衝出來;積聚在**上,兩邊脈搏“,我就是這麼說的。 另外,我們還有乙個中醫的特點,我們認為我們身體的左右氣血是偏向的,我們認為左邊一般都以血為主,右邊以氣為主,這邊我們說臟腑的病理關係就講到。 因此,這裡的左手和右手主要是指左手和右手。

下面,脈衝位置的第三個特徵是淺深度的概念,這實際上是最重要的概念。 根據中醫的習慣,我們一般將其分為浮、中、下沉三層,包括教科書中提到的脈搏、浮、拔、沉。 那麼,為什麼中醫要分層呢?因為它與氣血的流動有關。 中醫認為,如果善惡鬥爭浮出水面,脈搏就會浮起來如果邪惡與善良之間有鬥爭,脈搏就會下沉。 所以生理上,靜脈的淺淺和深,反映了氣血的流動;在病理學上,它可以反映疾病的表面和內部。 如果脈搏飄浮,說明疾病在表面,善惡之爭在表面;如果脈搏下沉,則說明疾病在內部,善惡之間的鬥爭在其中。 這也是我們《傷寒論》中的麻黃附子細辣湯,關於它的歸屬存在爭議。 《傷寒論》講麻黃附子細麻辣湯,“少陰病,先得,退熱、脈沉,麻黃附子細辣湯大師”。 我們原教材《傷寒論》認為,這篇文章的原文是關於太陽少陰的同病吧?外在和內在的疾病是一樣的。 但並不是說太陽和缺陰是同一種病,他認為這是缺陰的病。 因為脈搏沉重,說明陰陽氣不足,無法抵邪,所以說用附子、細辛、溫,用麻黃穿透少陰表面。 我覺得這個分析比較有一致性,不然你說太陽和少音同病,少音在裡面,但病人沒有證據,沒有立清谷,脈搏絕望。 因此,這與脈搏診斷的淺深度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在臨床實踐中,有時有些脈搏比較重,如果開始向外走,這絕對是乙個好現象,說明疾病是向外的。

在這一點上,我想再談一點。 正如我們剛才所說,脈衝一般分為浮動、中動和下沉三部分但三部分是不夠的,至少五部分,即浮、中、下沉、微浮、微下沉,也就是要分成五個層次去體驗,這樣才能基本滿足臨床需求如果你想更詳細一點,你可以把它分成七層。 在大多數情況下,像我這樣的人可能能夠在五個層面上做到這一點。

說完脈搏位置,這裡其實有乙個大家最熟悉的內容,就是我們的嘴巴和臟腑之間有什麼對應關係?其實,我們中醫認為,口腔和臟腑的對應關係是以脈搏位置為依據的。 正如我剛才所說,脈搏有六個位置:上下、左和右,如果我們把上下和左、右結合起來,我們的脈搏有六個位置:左上、左中、左下、右上、右中、右下、右下。那麼,兩隻手又分為寸、關、尺,它們和內臟有什麼對應關係呢?如果我們只學教科書的水平,那麼我們以為左寸關尺對應心肝腎,右手對應肺脾。 很多人通過學習脈搏來學習這個層次,然後他實際上可以開始對別人的心臟、肝臟、腎臟、肺、脾臟和診所的生活做出判斷。 其實這還不夠,因為我們這裡只講五臟六腑的對應關係,那麼六臟六腑又是什麼樣的對應關係呢?古籍中關於五臟的對應關係幾乎沒有爭議,但對大腸等六臟的對應關係卻一直存在爭議。 有人說肺和大腸在同乙個面上,所以大腸應該在右寸上,所以大腸的問題應該體現在右上腹部。 不過,也有人認為大腸在下方,按照我們中醫的原理,大腸應該反映在右尺骨。 因此,這個問題在不同的醫學書籍中有不同的討論。 由於我們古代對中醫的認識並不統一,這意味著其實大家對結直腸病變在脈搏上的表現並不是很清楚。 同樣的問題是小腸,你說是在左尺還是在右尺?

在這裡,我們總結了三句話,我認為這比我們原來的總結要好。 第一句話,就五臟六腑而言,叫“左手的心、肝、腎水,右手的肺、脾”。 第二句話叫“上臟腑與下臟腑對應,腸子從內外相互跟隨”。,這句話是什麼意思?我們。

我喜歡說六經辯證法,六經辯證法中的每乙個器官除了六經脈外,還對應著它的六經脈,也對應著它的六經脈。 因此,根據上下水平對應的方法,如果是大腸本身的結構有問題,則為異常,脈搏應反映在尺骨中。 反之,如果大腸經有問題怎麼辦?它應該反映它應該在正確的英吋中。 這裡我們再舉乙個例子,就是小腸。 如果是小腸本身的問題,按照這個原理,上髒和下髒相對應,小腸應該在尺骨內。 但是,如果是小腸經絡本身呢?那應該在左邊的英吋。 再舉個例子,我們來談談膽,位置正好在中心,對吧?它位於臍部和橫膈膜之間,所以也應該從上到下相應地閉合,但如果從內經看,它也是閉合的。 所以,歷代醫生對膽囊的討論並不矛盾,大家都認為肝膽主要在左觀。 第三句叫“三分三中,左右同步”。你是什麼意思?對三交的認識與歷代略有不同。 我們把三臟看作是內臟,也就是說,它是六臟髒中乙個有形的,而不是乙個分布的概念。 然後對於三個病灶器官,分配三個部分,即上病灶的病灶對應寸,中灶的病灶對應近灶,下灶灶對應標尺,稱為“三個灶點對應三個部位”。 “左右同步同源”是指三個病灶的病灶一般同時反映在兩側的靜脈上。 例如,上焦點有問題,同時在兩英吋有異常中間焦點有問題,兩個層次同時有異常。

好吧,今天講完這封信,我覺得對大家應該有點啟發。 也就是說,我們的寸與內臟的對應關係非常複雜,一寸右一寸可能反映出肺、大腸或上焦炭。 那你還相信醫生可以用脈搏來判斷乙個人的心臟、肝臟和腎臟嗎?難道他不是腸子或三可樂的問題嗎?所以,為什麼我們在中醫上強調四種診斷的結合,因為生命的現象太複雜了,單靠乙個診斷就了解疾病的全過程太不靠譜了。

我常說醫生是修理工。 對於其他電器維修工來說,人修東西,我們修人。 世界上還有什麼比人類和生命現象更複雜的結構嗎?目前不行。 所以,其實我們做的維修工作可以說是最難的維修工作。 這就需要我們大家努力學習,這樣才能解決和解決更多的問題。 如果你喜歡看古代的《小林廣濟》,其實不要說我們現代人中有些人是反中醫的,其實古代很多人也是反中醫的。 《小林廣濟傳》中有很多調侃醫生的笑話,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閻王派小鬼去很多城鎮拜訪名醫,小鬼說我怎麼知道哪個醫生更有名,層次更高?哈迪斯說,你去找找吧,他身邊最不冤魂的那個應該是最高階別的。 小鬼果然發現,醫生面前的鬼很少,過去問的時候,醫生才剛剛開口。 當然,這是對我們笑話的批評。 我覺得這應該給我們乙個鞭策,因為我們學醫並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誤診、誤治病人的情況,所以我們只能說,我們應該盡量少誤診。 醫學是無止境的,你學得越多,你就越謙虛,我相信這一點。

說到脈位,我再說一遍,就是我們很多患者對中醫比較感興趣,也知道“左手有心肝腎,右手有肺脾生命門”,然後擺了擺手,嘿,醫生,你拿我的心臟幹什麼, 肝腎、肺脾生命門?其實,我平時不會對內臟之間的對應關係表達這種看法,因為我個人覺得太複雜了。

相關問題答案

    中醫脈搏的奧秘在於你觸控到什麼

    在中醫診斷中,脈搏檢查是最重要的環節之一。那麼,中醫在把脈時究竟會觸及什麼呢?其實,中醫觸及寸步脈。寸口位於手腕前側,是橈動脈和尺動脈的復合脈搏,也是中醫脈搏診斷的主要部位之一。在中醫理論中,寸口被認為是一扇窗戶,可以反映人體內臟器官的功能和氣 血 陰 陽的平衡。中醫通過觸控寸的脈搏,可以判斷病人的...

    中醫把脈,探尋脈搏與健康的奧秘

    通過觸控患者的脈搏,醫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身體狀況,判斷病情,做出更準確的診斷。.中醫脈控的基本原理。中醫認為,人體內氣血的流動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脈搏是氣血流動的外在表現,醫生通過觸控脈搏,可以感知氣血的執行情況,從而判斷病情。因此,中醫脈搏控制的基本原理是觀察和分析脈搏模式的變化,以了解機體的健康狀...

    用於液位儀表的射頻導納液位開關的特性

    很多朋友問射頻導納液位開關為什麼這麼受歡迎,它有什麼特點今天,Tsu JZYB 就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射頻導納液位開關的特點。射頻導納液位開關是一種用於測量液位高度的裝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射頻技術測量導納值的變化,從而確定液位的高度。該裝置具有許多特性,下面將詳細描述。.非接觸式測量。射頻導納液位開關...

    中醫根據病症的深淺,將病分為表型和內型

    中醫根據病症的深淺,將病分為表型和內型上瞳症候群是指位於肌肉表面 經絡等部位的疾病,而內眺症候群是指位於內臟 骨骼 血液等深部部位的疾病。這兩種情況都有不同的表現和方法。該症候群的症狀通常比較輕微,主要表現在 經絡等部位,如感冒 咳嗽等。最好的表現方法一般採用出汗止寒 排風禦寒等中藥湯劑,或針灸拔罐...

    逝前的預感 一位老中醫的精彩告別

    在乙個溫暖的下午,陽光照耀著這個熟悉而寧靜的庭院。這位歲的爺爺像往常一樣悠閒地享受著他的下午。他剛吃完,喝了兩兩白酒,臉色微微泛紅,看起來精神更充沛了。可是他突然對我叔叔說 今天是個好日子,我一會兒就走了,你們要照顧好自己。我們全家人都對此感到震驚。爺爺雖然年紀大了,白髮蒼蒼,但身體一直很好,精神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