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東芝公司於12月20日正式退市。
東芝成立於2024年,至今已有148年的歷史,2024年,即公司成立74周年,東芝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 無獨有偶,在上市整整74年後,東芝將於2024年正式退市。
在近150年的發展歷程中,東芝建立了乙個橫跨家電、電器、半導體、能源、基礎設施的龐大工業帝國,一直被視為日本製造的象徵,有“日本之光”的美譽。
回顧東芝從輝煌走向孤獨的全過程,誤入歧途的核電事業是第一張被推倒的多公尺諾骨牌。
錯誤的核電
21世紀初,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日本許多老牌科技公司開始落後,業務方向亟待調整,因此東芝選擇押注核電能源業務。
核電是東芝的傳統業務之一,東芝參與了福島核電站的設計和建設,該核電站於20世紀70年代投入運營。 在短短幾年內,東芝已發展成為日本最大的核能公司。
當時,全球核電的先驅是美國西屋電氣公司,該公司不僅為美國航空母艦提供核電技術,還設定了世界核電標準。 2024年,西屋公司宣布將拍賣77%的股份,如果能中標,就相當於拿下了世界頂級的核技術。
為了拿下西屋電氣,東芝瘋狂地砸錢和人脈。 同樣盯上對方的三菱和日立這對老對手,在競標過程中不斷惡意競標,強行籌集了25億美元,一路到了50億美元。
最終,八個月後,東芝以54億美元的溢價三倍完成了收購,並繼續將價格提高到70億美元,收購了87%的股份。
這次激進的收購確實動搖了東芝的根基。
然而,東芝當時並不這麼認為,時任總裁的西田隆敏也掩飾不住自己的興奮:“雖然需要十幾年的時間才能收回收購成本,但核電的前景每年都能為公司帶來巨大的回報! ”
收購後,東芝掌握了沸水堆技術和壓水堆技術,成為當時炙手可熱的核電公司,一時間全球核電訂單如雪花般湧入。
然而,好景不長,在2024年全球經濟危機中,東芝因業務量嚴重下滑而虧損3435億日元,不利的現金流開始顯現。 2024年9月0級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發生洩漏,在核電站的六座反應堆中,3號和5號反應堆被東芝損壞,其中3號機組受損最嚴重。 東芝的核電業務遭到重創。
這次事故發生後,東芝成為輿論批評的物件,很多已經接到的訂單也被取消,世界各國緊急叫停核電專案,東芝夢想破核。
無法從未完成的訂單中收回資金以及潛在客戶數量的急劇下降,已經摧毀了東芝的活力。
乙個接乙個的錯誤
無法忍受核電夢想破滅的東芝做出了孤注一擲且不明智的舉動
2024年,西屋電氣繼續加持在西屋公司的倉位,收購了同樣負債累累的CBI(芝加哥橋梁鋼鐵公司)的核電業務,意在進一步擴大核電版圖。
2024年,東芝在美國的核電業務虧損63億美元,導致50億美元的破產和61億美元的商譽減值。 2024年,經營狀況惡化的西屋公司申請破產,導致東芝再次虧損超過60億美元。
在過去十年中,東芝的經營狀況有所下降。 在收入方面,東芝的營業收入從2024年的530億美元增加到2024年的631億美元,然後開始下降,2024年,東芝的營業收入僅為297億美元。
在此期間,東芝繼續靠“切肉”延續生命,2024年,將影象感測器業務出售給索尼; 2024年,家電業務被美的收購; 2024年,電視業務出售給海信; 2024年,該公司將其計算機業務出售給夏普,將其半導體業務出售給美國貝恩資本等企業聯盟。 2024年,暖通空調業務被出售給開利。
生意不好的東芝為了維持賬面上的繁榮,走上了金融造假的不歸路。
2015 年 9 月 7 日,東芝向公眾宣布,它錯誤地誇大了過去七年的收益,比實際收益多出 2248 億日元(19 億美元),是醜聞調查開始時預期金額的四倍多。
欺詐**事件發生後,東芝股價暴跌,市值縮水40%,包括總裁在內的16名董事中有一半辭職。 東芝形象一落千丈,財務狀況進一步惡化,為了擺脫困境,東芝被迫尋找收購方以換取資金和資源,這是東芝退市的直接原因。
2024年11月,東芝計畫將公司按主營業務拆分為基礎設施、器件和半導體儲存器三大板塊,並分別上市。 2024年2月,東芝再次提出分拆其半導體和電子元件業務,但兩次拆分未能在股東大會上獲得批准。
今年9月21日,東芝公司宣布,由私募股權**“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JIP)”牽頭的150億美元要約收購成功,超過一半的股東參與收購,達到了公司私有化的門檻。 JIP目前持有該公司78股股份65%的股份,交易完成後,東芝將從東京證券交易所退市。
JIP的提議旨在在未來逐步提高東芝的企業價值,在公開收購後將東芝從證券交易所退市,並在企業價值恢復後重新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