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浪拍打著岸邊,微信提示滑落在礁石上。 袁巨集拿起手機,因為速度慢,與家人保持距離。 是導演辛玉坤發來資訊:你有空嗎?讓我們談談。
袁巨集的新角色“嶽鵬”。 (受訪者供圖)
那年春節前夕,袁紅一家三口在廈門的沙灘上嬉戲,雖然數量不如以前,但溫馨悠閒的氣氛一如既往。 辛玉坤的“呼喚”猶如乙隻低空飛翔的海鷗,用一聲響亮的啁啾聲喚醒度假時閒置的大腦。
重新擰緊了大腦的發條,袁巨集接通了辛玉坤的**,聽說對方說要拍一部熱搜電影,想讓他在裡面演個反派。 雖然兩人之前合作過,但辛玉坤還是問過他會不會對這樣的角色有什麼顧慮。
袁巨集認為,他從來不考慮自己是正派還是反派,只看劇本和人物是否足夠“好”。 看完劇本後,他對辛玉坤說沒問題,“我覺得我演得不錯。
電影《熱搜》海報。
這部電影叫《熱搜》,袁巨集飾演的角色叫“嶽鵬”,故事讓人想起一些真實事件,正如袁巨集所說,“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其實每天都在我們生活中發生。
對於演員來說,每當他們在銀幕前留下動人的表演時,他們很有可能會得到乙個新的標籤。 袁巨集曾經有過“唐代三寶”、“古裝美男”、“好丈夫”、“好爸爸”等標籤,而這一次,嶽鵬讓他成為了操縱者
袁紅很快就接受了這個新標籤。 在微博上,他以幽默的方式回應,並表現出消除不確定性的高度能力。 “衝浪”20多年,他一直在做這件事,如果非要找點不一樣的東西,或許現在多一點經驗去創造自洽。
《熱搜》首播當天,袁紅接受了《新周刊》的專訪。 (受訪者供圖)
我會保持一定的距離“,袁巨集的自洽感是顯而易見的——無論是在鏡頭前,在更衣室裡,還是在舞台劇開場前,他回答記者提問的語氣總是流暢而輕鬆。
談及演技,袁巨集表示,演員首先要“相信”,相信自己飾演的角色是既定的,相信“自己就是他”。 飾演嶽鵬,相信角色的確立並不難,“因為這樣的人就在我們身邊”,但要相信“我就是他”就不那麼容易了,他必須找到乙個支點和心理基礎。
在生活中,袁巨集看到嶽鵬這樣的人,發現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極端的自私。 但即便如此,嶽鵬在他眼中也不是象徵性的,為了反派而反派。只有當他被刻畫得腳踏實地,不停歇,“讓人覺得會有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讓觀眾覺得真實”,這個角色才成立。
袁紅和宋揚對戰。 (受訪者供圖)
袁巨集說不上如果遇到劇情中的事件會怎麼做,但他很清楚,網際網絡的影響是無處不在的、深刻的、意義重大的,“我們的生活已經徹底改變了,這種變化在未來還會繼續。
截至2024年6月,中國網民人數已達10人79億人。 作為上千名明星驗證使用者中的一員,袁紅難免會受到一些“不一樣”的影響,“很多好東西會把你捧上天,然後可能瞬間從上到下掉下來。
對於大多數公眾人物來說,網際網絡使用的過山車似乎已成為預設規範。 因此,袁紅希望更多的網友能從“熱搜”中得到啟發,不要輕易跟著所謂的節奏走,不要成為“嶽鵬”。
袁巨集自己也在反思:你有沒有做過不對你不太了解的事情下結論?面對許多已經確鑿的所謂真理和真理,你是否保持警惕,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
回想起來,袁巨集覺得自己一直與網路熱點保持著安全距離。 在全民狂歡的時刻,他不會主動過多關注,而是多傾聽,多思考,問問自己是否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如果沒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要妄下結論,不要隨便判斷。
袁紅希望更多的網友能從《熱搜》中得到啟發。 (受訪者供圖)
從小上網長大“,袁紅觀察並經歷了網際網絡和公共生活的變化。
高中一年級,騰訊發布了聊天軟體OICQ,也就是現在的QQ;大學畢業後,部落格網路建立,個人部落格開始興起,資訊門戶進入個人門戶階段出道當年,**.com和支付寶上線,貼吧成立,他主要寫部落格“與世界交流,與大家聊天”。
當時,很多藝術家在與外界交流時,還是有一種距離感。 而袁巨集覺得,出道前怎麼在網上和人聊天,出道後沒必要刻意憋著。
在粉絲成員**上,他經常“和大家聊一些有趣的事情”,但話題畢竟有限,所以一有機會就聊一聊:“你看到的光鮮亮麗的我,都是包裝出來的,我自己就是普通人。 我特別感謝大家對我的欣賞和喜愛,但我會和你保持一定的距離。 ”
袁巨集在《步步為營》中。 (圖豆瓣)。
如今,每個人都可以在網上發聲,人、事、事被歪曲、誤解、破壞的情況並不少見。 袁巨集意識到,對於演員來說,“神秘感”不再是選擇是否保持,而是演員的表情要“去**”很多時候是幸運的,因為表演可以完成被撤回的部分。
知道你最終想追求什麼。
作為乙個注重細節的人,袁巨集在表演時,經常會為小細節下功夫。 2024年拍攝劇情片時,他拿著劇本去找初次合作的辛玉坤,但對方也想到了他提出的問題,他已經做出了選擇和解決方案。
從此,辛玉坤在袁巨集心中樹立了控制力強、敘事能力和審美能力強、能夠平衡商業規則和個人表達能力的導演形象。 無論是《熱搜》中的第一次合作,還是第二次合作,袁巨集都能完全信任辛玉坤,通過辛玉坤對演出的判斷,更好地了解業績。
熱搜》,袁紅與辛玉坤第二次合作。 (受訪者供圖)
不問“什麼是理解”的決定是由記者做出的。 因為,袁巨集的語氣和表情,已經傳達出一種茫然的感覺。 他的回答,包括其他問題,在“指向”和“具體”之間取得了平衡。
比起把這種平衡理解為與**“保持一定距離”,記者更傾向於認為,袁巨集並不認為自己是解釋概念和定義的最佳人選。 但是,當演繹的物件變成具體的東西時,他會坦率而生動地回答,比如對舞台劇的理解。
舞台是演員的一種養料。 “所有演員都可以這麼說,但你經歷過嗎?袁巨集:是的。 近3年,他出演了一部革命歷史劇《前哨》和一部改編自同名科幻**的中文舞台劇《弗蘭肯斯坦》。
《前哨》由袁紅的母校上海戲劇學院製作。 能夠回到學校和老師、同學、校友一起演戲,對袁紅來說是很開心的;《弗蘭肯斯坦》是乙個巨大的挑戰,也是一次有趣的冒險,他要感謝所有來看這部劇的人,以及所有給他建議的人。
袁巨集在排練中文版《弗蘭肯斯坦》時。 (圖豆瓣)。
與影視作品不同,舞台作品基本上是在演戲的同時打磨的,演得越多,越是越完美。 不過,袁巨集還是邀請親朋好友觀看了第一輪演出,他覺得此時大家給出的意見非常可貴,“會直接影響到我以後的所有演出。
當時,袁紅剛出生的小牛不怕虎,邀請徐凡去看《弗蘭肯斯坦》。 謝幕後,他腦海中的戲劇藝術家提醒他在扮演“人形”角色時,要盡量少用空氣,把聲音傳達給真實,讓觀眾因為放鬆而進入戲中,否則會下意識地坐直聽,因緊張而退縮。
在這些具體而微妙的好意見的滋養下,袁巨集的精力逐漸達到了“一天演兩個不同角色”的水平,用他自己的話說,“如果我們是習武術人,每天都要練,那麼拍影視可能有點消耗,但演舞台劇是你每天都在積累的東西。
袁巨集在《前哨》中。 (圖豆瓣)。
內外,袁巨集每天都能感受到他的變化——不僅是演技,還有他的認知、控制力、自信,以及他對演員職業的感知。
演員職業的處境千變萬化,平衡藝術、商業、**學位是袁紅的必修課。 目前,影視製作的很多方面都把資料和熱度作為重要的考量,其優先順序甚至比“你是不是好演員”還要高。
這很殘酷。 袁紅說,“這個沒辦法,你今年可能影視作品比較少,所以你需要通過更多其他的方式來獲得**,這樣你才有機會得到那些(喜歡的)角色。 ”
這樣的現狀,不會打擾袁巨集的專注,也不會違背他的初衷,因為那是20年前的事了,他搖擺不定,在乙個沒有純資料理論的時代。 此刻,他要做的就是“順其自然”,記住“他到底想追求什麼”。
袁巨集始終牢記“他到底想追求什麼”。 (受訪者供圖)
我希望我能簡單一點”。
近年來,袁紅經常出差到廈門工作,比如以不同的身份參加《Hishorts!廈門短片周”。 對於短片這一影視型別,他更多地站在短片周的評委和大使的角度思考,鼓勵新導演多拍短片。
對於近幾年風靡一時的又乙個與“短篇”相關的影視型別——“短劇”,袁巨集真的沒在意。 或許內心深處更接近傳統與經典,他會要求自己做到完整,不要以雙倍速度開啟**長劇),也不要在短**平台上看電影。
即使快餐文化沒有被歸類為“問題”,也應該是時代發展下值得我們思考和討論的話題。 包括他關注的袁巨集的AI,他覺得這是乙個可以改變世界的偉大發明,但因為暫時沒有情感和感覺,所以不能完全取代人。
它能感覺到這個空間裡的溫度,它能感覺到我們的音量、心跳、血壓,但它感受不到人與人之間的氣氛;它知道一道菜裡放了多少鹽和糖,但當涉及到整體呈現時,它不知道這道菜是熱的還是美妙的。 ”
電影《大魚》劇照。
也許袁巨集沒有意識到,他在舉例時提到了很多溫暖的畫面。 事實上,一切都是可追溯的。
十幾年前,有網友看到袁巨集在自己的部落格上說自己很喜歡電影《大魚》,於是留言:哦,你喜歡的好像就是那種美麗的故事。
現在想起來,袁巨集覺得很有意思,因為他也喜歡電影《宇宙探索編輯部》,這部電影和《大魚》都講述了乙個執著的人,最終讓童話成真的故事。 “有點理想主義?“是的,有一點。 ”
不過,有點理想主義的袁巨集,其實很立足當下,他沒有意識到自己出道20年,也從未給自己定過長遠的目標,“希望這部劇能好看,我能演好這個角色,看這個就好。
袁巨集“有點理想主義”。 (受訪者供圖)
在記者的建議下,袁巨集粗略回顧了自己的職業生涯,“很多時候你會不由自主,也會迷失方向,你沒有上帝的視角,你永遠不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你此刻總是迷茫,只能說你可以憑感覺摸索。
而更多的時候,他堅定而有益,因為演員“只要你認真演乙個角色,對你來說就是一種進步,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只要你認真,就會是一種進步”。
對於一路上收到的評論,不管是好是壞,袁紅都希望盡量不被左右和綁架,“你抗拒不被貼標籤的事情,不主動迎合就好了,希望我簡單一點。 對他來說,重要的是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袁巨集認為,所有的標籤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必要撕掉它們。 再說了,人物很豐富,“那你就多了標籤,只會讓你更富有,越豐富,就越真實。
袁巨集認為,所有的標籤都是有原因的,沒有必要撕掉它們。 (受訪者供圖)
當了父親後,袁紅花在工作上的時間少了,花在家庭和生活上的時間多了。 他覺得這也很好,因為孩子給自己的反饋是真實的,父子之間的親情和親密是不可替代的。
40歲以後,袁紅正在慢慢學習習的“享受”。 疫情限制了旅行,他享受著家庭生活;有了行程和公告,他就是喜歡他的工作。 同時,他總是不忘問自己“你為什麼想當演員”,然後在不同情緒帶來的不同答案中,一點一點地接近問題的本質。
隨著新年的臨近,袁巨集對表演對他來說意味著什麼有了更清晰的認識:“這是我的工作,我很幸運,我熱愛我的工作,我喜歡它,我一直在探索它,我能夠玩得開心。 ”
成為演員,袁巨集覺得自己很幸運。 (受訪者供圖)
時間的波浪拍打著黃浦江兩岸。 離開大學校園前,袁巨集和同學們圍成一圈,參加最後一次班會。 老師問大家對上社會有什麼看法,袁紅回答:“我挺滿意的,我覺得通過這四年的習,我有本事,不用啃老了。 我能夠獨立養活自己,而不必擔心我的父母。 ”
對於袁巨集來說,表演就像“飯碗”一樣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