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中山大學附屬中學舉行建校30周年活動。 同日上午,學校舉行了“攜手學院館會,創新教育模式”——中山大學附屬中學建校30周年暨教育教學成果展暨“三一一拔尖教育工程”頒獎典禮。 在學校開學30周年之際,學校26年來一直教人育人,閆勤熙校長用七個字總結了學校精神:平等、尊重信任和愛。
閻勤熙與畢業生們愉快地交談。
與中大近10間學院合作,培育學術創新頂尖人才
在“三一一拔尖教育專案”頒獎儀式上,記者了解到,在復課30周年之際,中山大學物理學院、生命科學學院、人工智慧學院、法學院、政治與公共事務學院等近10所學校, 以及廣州市文藝評論家協會、廣東省氣象學會、南越王博物館(西漢南越國家歷史研究中心)、北京德國文化中心歌德學院(中國)等博物館和研究所將開展中等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工作。學校實施“一學科群、乙個專業學術群、乙個專業學術群開設跨學科特色課程”的計畫,旨在有效利用以中大為核心的一流教育資源和創新元素,構建具有中大特色的頂尖人才育苗體系, 探索中小學校融合培養路徑,構建人文課程體系,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早期培養提供全方位保障。
在頒獎典禮上來自香港中文大學中學的索宇女士和謝可軒女士主講了九年級語文與數學融合課程《深入推理:反證據在辯論中的應用》,鐘竹傑老師主講了STEM特色課程“創意照明設計與製作”。這是近年來在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礎上,積極推行新課程標準跨學科教學的課堂教學實踐的探索和嘗試。
華東師範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研究所原所長楊曉偉教授作了《以創新特色課程培養創新人才》為題主旨演講,釐清了創新、創新人才與創新特色課程的關係並提出創新教育是對真正的“慢養”的回歸:基礎先行,常態即安全,簡約即美;創新型課程寓意目標與環境重構,提出“學習與創新”的核心素養以學習為中心重建課程組;注重創新思維、創造性人格評價等具體方式。
科學技術教育應與所有學科相關
事實上,自學校復課以來,科技教育一直在運作。 “2024年復課之初,學校確立了'科學精神,科技育人'為辦學特色注重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閆勤喜說,學校的科技教育是普及與改進相結合、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閻勤熙與畢業生們愉快地交談。
教育如果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基本上就不叫教育。 閆勤喜認為,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並不侷限於科學,而是包括所有學科。 因為,從廣義上講,科學素養,包括質疑精神,存在於每個學科中。
作為一所初中,我們強調培養學生對是非的看法和價值觀。 辨別的基本能力是建立在是非觀念的基礎上的。 閆勤熙說,學校對學生的要求是身心健康性格健全,有一定的認知能力。學校會通過各種活動,如科技節、藝術節、社會實踐活動,以及學生每週在國旗下的演講、剪報等,稍微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是建立在常識、邏輯和理性的基礎上的,這也是一種科學精神。 “
有良好的學習態度,從容接受結果
中大中學一直是社會上最受追捧的學校之一,那麼如何審視家長的期望,如何讓學校教育與社會需求保持一致呢?
閆勤喜認為,學校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 擁有良好的學習態度意味著什麼?首先,是學生不抗拒學習願意學習,願意跟著老師上課,聽課認真程度達到80%到90%;根據您的需要做筆記;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如果您犯了錯誤,請願意進行審查。 如果你這樣做,在我眼裡,你對學習的態度很好。 “只要學習態度端正,校長、老師、家長都要冷靜地接受學生的任何考試成績。 在閆秦熙眼裡,每個學生,除了智力因素外,還有很多其他因素是不同的,只要有考試,100名學生考同乙份試卷,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排名注重過程比注重結果更重要。
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本領”
除了上述的身心健康和認知能力外,中大中學還強調培養學生的技能。 作為一所普通基礎教育學校,如何理解“技能”?閆勤喜表示,技能是學生未來選擇的“專業”。 “就像我們是老師和校長一樣,教學也是一種技能,即為學生打下知識基礎、為學生服務的技能。 ”
你如何在中學培養學生的技能?閆勤喜表示,老師和家長要尊重孩子,照顧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良好的判斷力和認知能力讓孩子以後在大學選擇專業時不會感到困惑,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作為自己喜歡的專業,從而成為孩子的一門技能。
為了達到上述效果,閆勤熙認為,校風可以概括為七個字:平等、尊重、信任、愛。
作者:南都記者梁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