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大城市的特殊性一直被忽視。 我不是在談論擠地鐵外賣,我是在談論更深層次的後現代狀態。
事實上,北京已經達到了乙個非常獨特的狀態,那就是基層和中下層階級實際上已經形成了基於網際網絡的非常特殊的社會關係和組織。
這裡是最典型的例子,其實就是豆瓣群。 在豆瓣群裡,關於合租房的新聞很多,甚至還會有合床的海報。 沒錯,就是一張床。 很明顯,可以看出這群人相當不理想的經濟狀況。
同時,這群人往往會基於一種非常後現代敘事的生活方式和民族認同,形成具有鮮明特徵的群體,並會建立微信群,組織線下活動。
通常有彩虹團、青年旅社、旅友、寵物救援幫扶、餐對等,基本都是陌生年輕人形成的亞文化圈。 這些亞文化基本上都是去分類的,畢竟有錢也可以不有錢參加。 但總體來說,絕大多數是北標的基層群眾和普通北京市民。
我幾乎沒有具體的接觸,但我所擁有的少數經歷實際上對我來說非常震撼文化。 首先,最典型的就是他們聊得很瘦,聊天的時候,都是很直接、很直接的,不管是高興的,生氣的,還是其他什麼。 最後,他們具體的生活條件,在我眼裡其實是相當自由的。
事實上,他們總是讓我想起發布它的酒吧朋友。 一種遠離當權派土壤的自由滋味。 但因為它們沒有根,雖然聞起來有泥土的味道,但它們的本質就像漂浮在空中的空氣一樣。
例如,你可能做過十幾份不同的工作,比如租房時換了十幾套房子,比如非常頻繁地更換親密物件,比如鼻釘、眉毛、唇釘。 比如,和我的消費習完全不同,比如太多我從未聽說過的小眾文化,比如住在最偏遠的城中村,卻天天去酒吧。
我仍然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體驗,我覺得這群人真的有他們最珍貴的東西,那就是自由。
但有了這樣的坐標系,我就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 我很清楚,在政治背景下,我更接近右翼。 我其實很在乎秩序,體面,秩序。 我也非常關心我基於工作、家庭和共同特徵建立的社交網路,對我來說,我認可的生活方式仍然是有車、有房子、有辦公室、有工作、有婚姻、有孩子、有朋友、有好鄰居。 我週末去公園美術館,時不時地吃一頓豐盛的家庭聚餐,和熟人一起出去玩,在長假期間去日本和歐洲旅行。 但顯然,因為我的思想太開放了,我和最典型的保守派之間的差異是巨大的。 比如,我真的很難下定決心要考上大陸乙個省的縣城當基層公務員,就像山東的一些候選人一樣。 (但對我來說,生活品質還是比草根漂流好,一點也不讓我苦不堪言,更膚淺)。
因為我的高度開放,除了我認可的傳統生活方式之外,還有另一件事我喜歡,那就是有機會在不同的國家生活。 例如,作為一名外交官,我曾出國到過幾個不同的國家,例如被一家大公司派往馬來西亞、泰國或巴西等地。 (當然,我說的不是華為,它離歐美日企業更近,畢竟華為太嚇人了)。
這個答案有乙個非常非常主觀的因素。 但我想說的是,大多數人甚至不了解乙個盲人對中國社會的多樣性。 光是北京的草根亞文化圈子,就能如此龐大、生機勃勃。 接觸完全不同的社會階層和文化實際上可以幫助乙個人了解自己。 比如,我絕不會主動選擇豆瓣集團的後現代原子化的超大城市生活方式。 從北京到紐約,我的回答都是一樣的,其實我只喜歡紐約的一小部分,對它的大部分方面都感到厭惡。 我仍然喜歡中國南方城市系統中政府單位的生活,或者美國大學城小鎮上擁有獨棟草坪的社群的生活方式。
豆瓣群裡這些非常自由的團體可能會告訴你他們為什麼還在北京。 在一定程度上,與全國其他地區相比,北京可以容忍他們,讓他們自由生活。 這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離開他們居住和熟悉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