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列艦被航空母艦擊落。 即使沒有飛彈,戰列艦仍然會過時。
最主要的是,航母投射的火力、投送距離、投送靈活性都遠遠超過戰列艦。
海戰本質上是如何在更遠的距離和更高的精度上向對方艦艇提供足夠的火力。
不管是航母還是戰列艦,本質上都是定位艦隊的核心火力來投送戰列艦,即如何向對手投送火力最大、距離更遠、精度更高、效率更高的火力,從而消滅對手。
戰列艦使用火炮,而火炮作為古代的火力投送手段,最大的優點是反應速度快,精度相對較好,成本低。
但缺點是,如果要增加航程和功率,建設成本和使用成本會迅速增加,實際上存在交貨限制的問題。 管子再大,炮彈能扔多遠?在期末,406 460mm巨管的射程達到了40km以上,這是極限。 事實上,在這個極限下的精度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其實炮轟是視線作戰,這也是原因。
航母的火力投送方式是飛機,即使不考慮後來的飛彈,飛機本身也會投下炸彈和魚雷,比火炮的優勢太明顯了。
首先是範圍。 飛機火力的距離等於飛機的射程,至少幾百公里,遠遠超出了水面艦艇的視距。
首先是威力,飛機使用的炸彈上限可以很容易地增加,靈活性也非常高,這比火炮有明顯的優勢。
事實上,正是因為飛機的打擊距離和打擊能力,才使得飛機出現後的第一堆防禦就毫無用處了。
在戰列艦時代,主炮的威力是有上限的,所以也可以考慮裝甲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對手的攻擊,所以還是可以有來有回**的戰鬥。
然而,飛機使用的高當量炸彈和魚雷無法用裝甲帶來防禦。 防空只能主動防守,被動打死是肯定的。
也就是說,飛機改變了攻防模式,最終使**放棄了裝甲被動防禦的道路。
回到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的比較,即使沒有飛彈,戰列艦在純粹比較航空母艦和戰列艦的有效性方面也沒有優勢。
二戰初期,戰列艦主力艦的地位很快被航母取代,二戰中後期的戰列艦基本淪為護航或地面火力支援艦,同時戰列艦以航母為主。
至於飛彈,這是一種彈藥或攻擊手段,它本身取代了火炮和炸彈。
飛彈比炮彈和炸彈具有更長的使用範圍,使用精度高,自然可以迅速取代火炮和炸彈的主要陣地。
如果沒有飛彈,飛機對水面艦艇的攻擊優勢還是一樣的,海軍的火力投射中心還是航母,然後另乙個**是以航母為核心服務,那麼它的作戰就是防禦其他航母的攻擊,即防空和反潛戰。
考慮到沒有遠端飛彈,那麼飛機攻擊**或延續二戰的炸彈和魚雷模式,那麼它的水面艦艇防禦圈可以比較小,其效能也會提高。
這麼大的水面艦艇大概是乙個裝滿高射炮的防空火力平台。
其實和現在的航母編隊模式沒什麼區別,只是火炮和飛彈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