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拿著雕刻刀,右手拿著木槌,木屑在敲門聲中飛舞。 在“95後”唐淑慧的雕刻刀下,平木上逐漸浮現出生動立體的影像:人物、山水、花草......
12月14日,唐書慧正在做木雕。 新華社(樊成柱攝)。
在安徽省黃山市佘縣,唐書慧幾乎每天都沉浸在雕刻中,雖然只有20多歲,但雕刻技藝已經相當有名了。 目前是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惠州三鵰(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
12月18日,唐書慧正在做木雕。 新華社記者周木攝。
徽族建築是中國傳統建築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徽族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被譽為徽州三鵰,於2024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裝飾精美的木雕,具有古樸典雅的藝術風格和豐富的人文內涵,是徽族建築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
我兩個舅舅是回墨製作技藝的無形傳承人,舅舅是硯石製作技藝的非物質傳承人,他們從小就接觸了各種非遺技藝。 唐淑慧表示,他與非遺的關係,離不開家庭風氣的影響。 2024年,他在惠州三堯(木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快正華門下拜拜,此後四年,他一直向師傅學習,“一開始很辛苦,雙手總是疲憊不堪,幾次想放棄,但最後還是堅持了下來。 在師傅的指導下,在自己的堅持下,唐書慧的雕刻水平不斷提高,淺浮雕、深浮雕、鏤空雕......他的技術越來越嫻熟,作品多次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獎項。
12月18日,唐書慧視察自己的木雕作品。 新華社記者周木攝。
2024年,唐淑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在繼續學習雕刻藝術的同時,也把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 他組建了一支10多人的團隊,負責產品開發和電子商務運營。 “我想拓寬市場,接觸更廣泛的受眾,尤其是年輕人。 唐淑慧創作了豐富多彩的文創產品,試圖在網際網絡上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現在,唐書慧的團隊每天在網路上進行六到八個小時的直播,他自己每週還擔任幾次主播。 唐淑慧說,“只有有市場,才能更好地保護和傳承非遺專案。 ”
12月14日,唐淑慧在工作室推介木雕產品。 新華社(樊成柱攝)。
現在,唐書慧也收了兩個徒弟,乙個是“95後”,乙個是“00後”。 他說,“當我接受學徒,傳授我的技能時,我真切地感受到了肩上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也體會到了當年師傅教我時的感覺。 ”
唐淑慧表示,未來除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技能外,他還會通過多讀書、多看展覽、多與不同行業的人交流,為自己的作品找到新的靈感。 “我希望我能繼續學習不同風格的作品,在設計創作和工藝上變得更加精湛。 ”
策展人:章子雲、劉俊熙。
記者:周穆.
記者:范成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