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金日成打掃內部時,中國和蘇聯保持沉默?揭開朝鮮的大秘密。
2024年,在蘇聯軍隊的護送下,33歲的金日成回到朝鮮半島,三年後他建立了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朝鮮早期面臨複雜的局勢,由於蘇聯對金日成的支援,南韓李承晚傀儡政權和美軍的壓力,朝鮮共產黨書記樸憲勇不得不將組織搬遷到線以北地區, 由蘇聯控制。
在此期間,以武婷為代表的“延安派”、以許嘉義為首的“蘇派”、以朴鎮哲為代表的“嘉三派”等不同派別回國,希望共同重建現代朝鮮國家。
然而,由於他們的出身、經歷、思想和利益不同,金日成在該國的地位並不穩定。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盡快實現國家統一,2024年,金日成在與史達林協商後,發動了大規模的南進,以雷霆萬鈞之勢進攻了線以南地區。
在朝鮮人民軍南進期間,他們一路行軍,韓美軍隊被迫撤退到釜山。 朝鮮人民軍控制了半島90%的土地和92%的人口,金日成的威望達到了頂峰。
然而,隨著美軍在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一分為二,局勢急轉直下。金日成率領殘餘部隊北上江邊,同時伏貞被指責在戰鬥中不利,被免職。
隨後,金日成趁著大**對美軍的打擊,清理了許家義的“蘇派”、慕廷的“延安派”和樸憲勇的“南方勞工派”。
這些派別往往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特別是“蘇派”和“延安派”。
令人費解的是,當金日成在該國進行大規模清洗時,他旁邊的中國和蘇聯對此保持沉默。 那麼,是什麼讓中國和蘇聯在金日成大清洗時如此冷漠呢?
2024年,史達林去世後,赫魯雪夫在朱可夫的支援下,成為蘇共第一書記,登上了權力的頂峰。 赫魯雪夫上台後,他立即開始去史達林化,並將他曾經親密的盟友馬林科夫、莫洛托夫和其他人從黨內清除出去。
朝方對赫魯雪夫的舉動給予了充分的支援和肯定。 赫魯雪夫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對金日成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
不久之後,中蘇關係開始惡化,雙方的思想和外交分歧加深。 為了爭取外部國際勢力的支援,中蘇兩國向朝鮮提供了大規模的軍事和經濟援助,金日成此前的行動被淡化了。
因此,儘管金日成在國內進行了廣泛的清洗,但當時的國內外形勢意味著中國和蘇聯只能對他的行為發出象徵性的警告。
這為金日成後來確立主體思想奠定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