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拒交定金!印度可能正準備轉向美國,共同實現“有軌電車計畫”。
據了解,印度**近期為履行氣候保護的“脫碳承諾”,在全國範圍內推廣使用清潔能源,試圖擺脫傳統的“高汙染模式”。 除了在太陽能領域取得進展外,去年,印度還宣布在未來10年內在169個城市引進10,000輛電動公交車,以取代傳統燃料公交車。 雖然該計畫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印度面臨著乙個重大挑戰:如何採購9,700多輛電動汽車,這給財政計畫帶來了壓力。
據訊息人士透露,莫迪委託印度國有能效服務機構尋找合作夥伴,該機構曾在今年上半年試圖與中國比亞迪達成收購協議,要求支付10%的定金(約2%)。1億元人民幣)全部購置1000輛電動公交車。然而,中方拒絕了這一要求,這引起了印度**和一些投資機構的不滿,他們公開反駁比亞迪“損害了印度的聲譽”,並表示將抵制。 隨後的報道表明,印度國有的能源效率服務公司***似乎沒有繼續尋求與中國的進一步合作,儘管中國的電動汽車更具成本效益,但中國似乎正在尋找其他國家的合作夥伴。
近期有報道指出,莫迪的“有軌電車計畫”得到了美國的回應。 在COP28期間的會議上,美國和印度**達成協議,美國**和私營公司願意提供總共39億美元的補貼,用於在印度訂購5萬輛電動公交車。 美國氣候問題特使約翰·克里(John Kerry)肯定了這一點,強調美國和印度需要“共同應對脫碳挑戰和氣候危機”。 據推測,這項補貼可能是美國公司向印度交付整車時的首次減少,而不是以現金支付的形式。
然而,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舉面臨三大挑戰。 首先,如果美國按照約定提供5萬輛公交車9億美元的減產,即使減幅仍高於從中國進口,也會成為“虧損生意”;其次,印度財政難以一次性付款,因此美國公司可能會拒絕接受定金付款,如何籌集資金成為關鍵問題最後,如果美國大力介入印度的“有軌電車計畫”,將對印度本土電動客車製造商的發展造成嚴重損害,目前印度前兩大電動客車製造商都與中國有合作,但由於產能問題,其訂單生產跟不上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個月有報道稱,比亞迪計畫與印度基礎設施巨頭Megha成立合資公司,建立一家新能源公司,投資高達10億美元,有望解決印度緊迫的產能問題。 然而,印度以“安全”為由拒絕了比亞迪的投資。
印度**指出,莫迪**與中國企業的關係越來越“格格不入”,呈現出對立的趨勢。 有評論家認為,印度目前最重要的任務是迫切提高競爭力,以防止國內市場遭受巨大損失,不顧意識形態問題,不要過多考慮與哪個國家合作。 即使他們轉向美國,也可能因為商業信譽問題而無法獲得美國公司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