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最”快的退款
冒充收費公司物流客服詐騙
詐騙分子非法竊取、提前購買買家的網購資訊、快遞資訊,以退款、索賠為由,對買家或平台商家進行精準詐騙。
案例一:取消“**業務”VIP會員資格。
10月12日,趙先生收到一條奇怪的**,對方自稱是客服,聲稱趙先生在購買商品時不小心被平台設定為“VIP會員”,現在需要登出“**商家”身份,否則每月自動扣600元。 慌亂的趙先生配合“客服”轉來的“銀行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表示,“**商家”的登出需要轉賬操作驗證銀行卡,並承諾在驗證期間將所有費用自動退還給趙先生。 趙某將銀行卡裡的錢全部轉入對方提供的賬戶。 半小時後,趙先生意識到自己沒有收到對方的退款,於是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於是報了警。
案例 2:明示索賠
11月4日,朱女士收到一則自稱客服的詐騙**,稱朱女士在某平台上購買的衣服有害成分超標,將被要求索賠300元。 朱女士核對了訂單號,確認無誤,於是不再質疑“客服”的身份。 朱女士新增“客服”QQ後,按照提示在支付寶領取了500元的儲備金。 “客服”說,準備金是理賠款,但因操作失誤,多退了200元,要求朱女士轉回去。 以朱女士的賬戶存在風險為由,要求朱女士將銀行卡內的全部款項轉入指定賬戶。 經過多次轉學,朱女士恍然大悟,原來這一切都是**!朱女士共損失35,729人9 美元。
no.2
“最”低門檻
貸款和信用卡欺詐
不法分子打著“無抵押”、“無徵信”、“無息低息”、“快速貸款”、“免費提現”等幌子,以收取手續費、保證金、驗資,甚至提前解凍資金為藉口,或以測試還款能力為藉口,誘騙有貸款需求的受害人轉賬匯款, 調整利率、降低利率、完善信用資訊,從而實施詐騙。
箱
10月22日,樊某生意不景氣,正好看到“無抵押”、“不徵信”、“無息低息”、“快貸”等廣告,因業務不景氣,於是申請了4萬元貸款。 應用程式中的“客服”聯絡了範,說程式已經完成,錢已經到賬。 當范某退出時,他發現自己的賬戶被凍結了。 范某立即聯絡客服,客服表示:由於操作失誤,需要支付解凍費,費用為貸款金額的50%。 范某收了2萬元後,轉入指定銀行賬戶,仍無法提現。 客服以流量太少為由指示範某“刷自來水”,范某轉賬4次,共計18萬元。 客服也表示,條件不滿足,貸款不能發放,必須提供2萬元的保證金。 樊某放棄了貸款,並要求對方轉賬。 然而,他被告知,在貸款獲得批准之前,他無法歸還資金,然後他失去了聯絡,無法登入應用程式。
no.3
“最”容易賺錢
虛假網上投資理財
虛假投資理財詐騙的受害者大多是具有一定收入和資產的單身群體或熱衷於投資理財、理財理財的人。騙徒的主要作案手法是騙徒通過各種渠道瞄準受害人,騙取受害人的信任。 詐騙人在獲得受害人的信任後,通過冒充投資導師、理財顧問,或謊稱有特殊資源獲取高額理財回報等方式,誘使受害人投資受害人提供的假**或APP。
箱
8月15日,張先生**一款交友軟體並註冊了乙個賬號。 隨後,一位名叫林某某的女子主動給張某發訊息,稱自己在成都一家銀行工作,平時主要負責投資理財,兩人很快聊了起來。 面對女人的噓聲和溫暖,張先生深深地投入其中。 該女子告訴張先生,她目前參與投資理財,收益率10%,短短7天就能賺到錢。 不警惕的張先生聽從了女方的話,按照環節客服提供的銀行卡號充值,接連轉賬10次,共計165008元。
七天後,還沒看到收入的張先生,連本金都輸光了!他立即聯絡了該女子,卻發現該女子已經遮蔽並刪除了她所有的朋友,投資理財**無法進入,於是他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於是他報警求助。
no.4
“最”願意合作
冒充檢察院詐騙
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執法機關工作人員,謊稱被害人的銀行賬戶、**卡、社保卡、醫保卡等被騙使用,或身份資訊洩露,或涉嫌洗錢、非法出入境、快遞包藏毒等違法犯罪行為, 從而要求被害人將資金轉入“安全賬戶”,以配合調查或接受監督,進而實施詐騙。
箱
9月20日,劉女士收到一封自稱是福建省公安人員的信,稱劉女士涉嫌重大洗錢案,被通緝。 劉女士起初並不相信,但**詳細說明了劉女士的職業、工作地點等資訊,加上微信後,她給劉女士看了一張“網路逮捕證”,裡面有劉女士的**、身份證號碼和公安機關的“公章”。
劉女士相信了,急於證明自己沒有參與洗錢,她要求對方提供虛假的“最高人民檢察院”和**中的“資金清算軟體”。 劉女士隨後在軟體中輸入了銀行卡賬號、支付密碼和手機驗證碼,然後對方以資金結算需要保密為由關閉了電腦螢幕,劉女士操作30分鐘後,對方將銀行賬戶上的20萬元全部轉入20次。
no.5
“最多”有**
線上刷卡和基於任務的詐騙
返利詐騙:詐騙者通過網頁、簡訊、社交軟體、短**平台等渠道發布兼職廣告,或以色情內容、免費贈品為誘餌,招募“刷卡客”、“點讚者”和“推廣者”,一旦被害人“上癮”,就會被拉入“做任務”的聊天群。 加入聊天群後,詐騙者會發布“任務”,受害人完成“任務”後,詐騙者會迅速返還一小筆佣金,騙取受害人信任。 誘使受害者做一項“高階任務”。 當受害人想取款時,詐騙分子會以各種藉口扣留取款,誘騙受害人增加投資,從而騙取更多資金。
案例一:
11月5日,李女士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掃碼免費領取電飯煲的***,於是掃碼新增客服,客服表示安裝APP並完成任務後即可領取。 安裝APP後,李女士聯絡了“接待員”,完成任務後,李女士獲得了20元的佣金。
支付的金額越高,返還的佣金就越高。 李女士已經完成了5個任務,認購了100元到1000元的本金,每次佣金返還到她的APP賬戶,她總共投入了11萬元的警戒。 然而,當李女士未能取款時,她立即聯絡了“接待員”,後者告訴她操作錯誤,導致“刷卡訂單”,她需要做另乙個復合任務來取款。 意識到自己被騙的李女士向對方索要本金,但對方已經刪除了***,無法登入APP。
案例二:
10月17日,王先生收到了一條色情簡訊。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他**app。 註冊登入後,應用內客服“小房”聯絡了王先生,發了一些美女**,問王先生是不是看中了他。 當王先生表達意向時,對方表示:可以免費預約做充值投注任務。 王先生充值了兩次,完成任務後領取了福利。 根據客服指示,王先生在APP上充值,共轉賬15萬元。 完成任務後,他發現自己存入的金額無法提取。 客服提醒,需要支付5000元“稅費”才能提現。 王先生轉賬5000元後,依舊提不出,客服說需要提交“解凍基金”才能解凍。 這時,王先生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no.6
“最多”是信譽
虛假信用欺詐
虛假徵信詐騙是指詐騙者冒充銀行、網貸、網際網絡金融平台的工作人員,聲稱被害人以前的貸款或支付工具被使用有不良記錄,會影響個人徵信,誘騙被害人轉賬。
案例一:
8月11日,李某收到一位自稱是支付寶客服的朋友的驗證,對方如實陳述了自己的個人資訊和大學,稱李某在本科期間有一筆校園貸款記錄沒有被登出,需要立即登出賬戶, 否則,他的個人信用將受到影響。相信屬實的李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新增了對方的QQ,對方聲稱可以通過多次刷銀行對賬單來抵消借款記錄,讓他在網貸平台借錢並轉入對方指定的賬戶, 並表示,在抵消完成後,他會把錢全部退還。於是李先生按照對方的要求操作,將12000元轉入**。 **刪除李先生並拉黑後,李先生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於是報警。
案例二:
10月7日,李某接到一位自稱 JD.com 的客服,稱李某有一筆 JD.com 名下的20萬元貸款沒有被登出,如果不登出,會影響他的信用資訊,將他拉入黑名單,並準確寫明李某的身份證號碼, 手機號碼和其他詳細資訊。李某相信這是真的,於是按照要求開啟了螢幕共享軟體,然後按照對方的要求設定了多個借貸APP。 這時,他讓李某把App裡所有的借貸線都拿出來,李某在操作的時候,拿到了螢幕共享中的所有密碼。 李某在銀行賬戶被轉303925元後,意識到自己被騙了,立即報警。
no.7
“最”虛假的交易
網路遊戲產品的欺詐交易
遊戲交易詐騙通常以獲取玩家高階遊戲賬號的名義,誘騙玩家登入釣魚**或虛假交易**進行交易,從而獲取玩家的銀行卡資訊,並以各種理由要求玩家支付相關費用,或直接將玩家銀行卡中的錢轉入。
箱
10月5日,高中生小陳在家玩手機遊戲時,有遊戲好友主動將他加為好友,並提出以300元的價格購買他的遊戲賬號。 在蕭晨爽快的答應後,對方發了乙個鏈結,要求蕭晨與第三方進行交易。 小陳在**註冊後,對方表示自己已經向平台賬戶轉賬了300元,但小陳始終無法退出平台,諮詢平台客服後,客服表示小陳賬戶中的銀行卡資訊填寫錯誤,導致資金被凍結, 資金需要充值和解凍後才能提取。在客服的指導下,小陳用父母的支付寶和微信三次充值共計1萬餘元,卻發現自己還是提不出現金,這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no.8
“最”好的關係
冒充領導和熟人進行詐騙
冒充領導、熟人實施詐騙:犯罪嫌疑人冒充被害人領導、公司老闆、上級經理、親友通過**、簡訊、網路社交工具等方式,以被害人急需錢為由,誘騙被害人轉賬匯款,實施詐騙。
案例一:
8月9日,劉總微信收到好友申請,對方自稱是沈經理,因為劉總今天來和沈經理有業務往來,所以沒有多想。 第二天,對方聯絡了劉先生,說他想和領導臨時約好,做事需要給領導送禮,但是自己轉賬不方便,於是讓劉先生幫忙轉賬1萬元,事後還。 劉先生也沒多想,便按照對方的要求,通過支付寶分兩期轉賬。 過了一會兒,對方說錢不夠用,需要轉賬。 這時,劉先生覺得有些不對勁,於是用手機聯絡了沈經理,沈經理否認向劉勝借錢。 經過核實,劉勝發現自己被騙了。
案例二:
11月3日,欒女士在微博上收到好朋友徐某的私信,徐女士表示自己在國外,身上的錢不夠,所以需要欒女士給他轉賬6萬元買了一張票,並說票務系統的有效期只有十分鐘,非常著急,要求欒女士趕緊把錢轉過來,回國後立即還給欒女士。 因為徐某是欒女士的好朋友,而且此人確實在國外,所以該賬號確實是徐某常用的微博賬號,所以他毫不懷疑地按照對方的指示將錢匯到了對方提供的賬戶上。 後來,欒女士打電話給她的好朋友徐某,但徐某對此一無所知。 這時,劉女士開啟微博檢視,發現私信並非好友發來的,而是乙個讓頭像與微博介面非常相似的賬號,欒女士才意識到自己被騙了。
no.9
“最”的竹筍很漂亮
虛假購物服務詐騙
虛假購物和服務欺詐,不法分子通過網路社交工具發布產品廣告資訊,通常以優惠折扣、海外**、低價轉賬、0元購物等為誘餌,或謊稱可以為受害人提供正常生活型服務、技能型服務等(如:申請駕照、**製作、**發布等),誘使受害人付款後, 受害者將被塗黑或失去聯絡。或以支付額外押金、押金、關稅等為藉口,誘騙被害人轉賬,實施詐騙。
箱
10月26日,小高通過微信好友以4000多元的價格購買了一款蘋果13pro手機,由於價格低於市場價,直接向對方下單。 通過掃碼,小高將錢轉給對方,不久後,對方說需要辦理發票,需要再轉賬1000元,處理完錢就退了。 小高又向對方轉賬了1000元,但對方表示沒有再轉賬的言論,小高又把賬戶轉給了對方。 這次轉賬後,對方發了截圖,說已經退款,沒有收到錢。 他還以提交審核費為由要求小高轉賬4000元,並表示轉賬後可以拿到退款。 對方開始以各種理由要求小高轉賬,直到他轉賬2萬多元,小高才發現自己被騙了。
no.10
“最”大的企業
訂餐騙局
點餐詐騙主要針對餐飲業商家,冒充領導、軍警、學校老師、顧客,聯絡商家,批量下單,新增微信請求幫忙訂購“特定物品”,提供**商家****的物品****對方傳送虛假的銀行轉賬截圖,欺騙受害人的信任,要求商家提前付款。
箱
9月15日,餐廳老闆顧先生接到“大生意”訂單。 一位自稱是老師的人說,他想在餐廳點三桌飯菜,並在餐廳連續14天續簽。 顧總立即加了“客戶”微信,以便進一步溝通。
顧客“送了一瓶紅酒**,並說他們需要在用餐時提供。 通過“客戶”的推薦,顧先生聯絡了**商家,向**商家下了40瓶紅酒的訂單。 然而,“**商人”說需要先交定金,顧先生與“客戶”溝通,沒想到“客戶”說財務立即將餐費和紅酒的錢轉給了顧先生,並將轉賬記錄發到了微信上。
顧先生交了2.32萬元定金後,“顧客”說某領導要再買50瓶紅酒,並要求顧先生多買幾瓶紅酒,這次“顧客”主動記錄了購買紅酒的轉賬情況。 遇到這樣一位開朗的客人,顧先生又向**商家支付了15000元的定金。
興奮過後,古先生發現自己沒有收到轉賬款。 他匆匆聯絡了“客戶”,對方說要24小時才能到賬,同時,“紅酒**商家”也無所蝣,顧先生震驚地發現自己被騙了,損失了38200元。
執行製片人 |董毅.
主編 |王冬梅.
責任編輯 |謝凡琪.
編輯 |盛浩林.
* |聯網。
發布 |酒泉市公安局榮**中心。
投稿須知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