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傣族新年節是整個西雙版納地區最重要的節日,將舉行盛大的潑水慶典。 潑水節,又稱“沐佛節”,每年陽曆四月舉行,為期三天。 小A和他的朋友們今天將分享潑水節是如何產生的,以及潑水節期間的習是什麼樣的。
1.潑水節起源的傳說:
關於潑水節的起源,傣族人中有乙個感人的故事。 傳說在古代,農業季節由一位名叫達拉查·達拉查的神統治。 然而,滿臉麻子的達拉卻大顯身手,為所欲為,造成了世間寒暖的不平衡,雨旱的混亂。 因達拉蒂神決定懲罰他,於是他化身為英俊的年輕人,去勸說達拉查的七個女兒除掉她們十惡不赦的父親。 七個美麗善良的姑娘義憤填膺地殺死了自己的親人,在勾引出父親生死的秘密後,趁著父親睡覺的時候,悄悄地拔掉了父親的一根頭髮,做了乙個“弓塞殺人”,勒死了他的脖子,但頭一落地,就到處蔓延。 為了撲滅邪火,七個女孩輪流端水潑水滅火。 從此,為紀念七位為民殺親人、消傷的姑娘,傣族人在過年時都會舉辦潑水除災消困活動,祈求新年風雨順水、豐收、人畜興旺。
2. 潑水節習:
現在的潑水節是傣族最莊嚴的節日,也是雲南少數民族節日中影響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節日,傣族潑水節持續三到四天。
第一天,也稱為Mai Day,類似於中國除夕,傣語"萬多還是少見的",意思是送舊的。 這時,人們要收拾房屋,打掃衛生,為節日期間的年宵和各種活動做準備。
第二天被稱為“煩惱日”,意思是“空”,根據習的說法,這一天不屬於前一年或後年,所以它是"空曠的一天"。
第三天是元旦,稱為“麥帕雅晚馬”,將這一天視為“天王降臨”的日子是習。
第四天是新年,稱為“喇叭網馬”,是一年中的第一天,人們把這一天視為最美麗、最吉祥的日子。
節日的清晨,男女老少都身著節日盛裝,人們採花摘綠葉到佛教寺廟祭拜,在寺廟裡築沙建塔。
四、五、世俗眾生圍坐在塔上,聽佛陀誦經,然後抬著佛像上院,全村婦女抬著青碧清水為佛像洗去灰塵。 佛寺儀式結束後,人們開始互相潑水玩耍,民間認為這是吉祥水,福水,可以消除災病,所以人們想潑多少就潑多少,想倒多少就倒多少,到處都是歡聲笑語。 人們用銅碗、盆甚至水桶盛水,衝出大街小巷,嬉戲追逐,遇見人濺水,互相祝願吉祥、幸福、健康。 人們手舞足蹈,高喊“水!水!水!鼓聲鑼聲響徹雲霄,四處飛濺的祝福,場面實在是太壯觀了。
除了潑水,最熱鬧的還是群眾歌舞活動。 從七八十歲的人到七八歲的娃娃,他們穿著節日的服裝,來到村里的廣場,男女老少圍成一圈,隨著鼓點跳舞,熬夜,有的甚至在舞場上喝醉。
節日期間,除了沐佛、潑水、跳舞外,還有抓鐘擺、花車遊行、龍舟賽、放水燈、丟包、放高舉、放孔明燈等習活動。
衝擺,“衝擺”是傣家的習俗和習,傣語是”。盛大的節日或聚會到了鐘擺的日子,村里的人聚集在佛寺裡誦經,男人們敲鼓鑼迎接佛像。 佛像一到,身著盛裝的婦女們立即獻上鮮花、水果、熏香和蠟燭。 場內攤位眾多,商品種類繁多,令人眼花繚亂。
花車巡遊,潑水節的一大亮點就是在市區舉行的花車巡遊,不同的特色廣場展現了西雙版納的當地文化和民族風情,洶湧澎湃的人群擠滿了街道,畫面無比壯觀,成為街道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各方身著五顏六色的少數民族服飾,載歌載舞,一路歡騰,引來無數路人駐足,節日的歡樂與喜悅像震動天空的鑼鼓聲一樣傳遍了城市的每乙個角落。
龍舟賽是在寬闊的瀾滄江上舉行的龍舟比賽。 數十名青年男女與數十名青年男女划船前行,兩岸的觀眾如雲,鑼鼓聲和歡呼聲響徹天空。
潑水節第一天白天的端午賽後,晚上在瀾滄江岸邊舉行提燈祈禱活動,傳說傣族人利用放水燈的傳統,紀念一位名叫“五霸湖”的海神龍王。 水燈獨特的傣族特色是手工製作,外觀多樣,如蓮花、寶塔等,以及以花為基座的,會放置一些供品,點燃水燈的蠟燭,放入河中,隨水順流而下,表達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潑水節之夜過後,人們手捧天燈,點燃放在燈內的蠟燭,利用熱空氣的浮力,將“孔明燈”放到天空中。 橙紅色的希望之光在人們的歡呼聲中緩緩公升上空中,穿透漆黑的夜色,飄向遠方。 通過放天燈的傳統,傣族人希望孔明燈帶走一切汙垢,為未來帶來一片光明和希望。
放高高,即傣族人在晚上燃放自製烟花,用一根幾丈長的竹子,在根部填入火藥等配料,放在竹子做成的高架上。 當導火索點燃,火藥燃燒時,竹子像火箭一樣沖天而起,烟花在空中噴灑,花朵綻放出耀眼的光彩,以格外的美感點綴著節日的夜空。 那些登上最高點的人也會受到讚賞和獎勵。
丟包是指在潑水節期間,傣族青年去林間空地玩丟包遊戲。 花袋由美麗的帆布製成,也是男女之間愛情的象徵,年輕男女會通過丟失袋子而相互了解。
3、潑水節疫區:
根據傣族的居住範圍,主要分布在雲南省德巨集、西雙版納、耿馬、蒙蓮等地的河谷平庚地區,以及京谷、京東、元江、錦屏縣、金潮河流域。
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