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學習一門語言?
可以分兩節討論。
第一部分是知識的學習和技能的提高。
第二部分是智慧的啟蒙和道德的修煉。
前兩篇文章討論了:第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技能的提高。
這是第三篇文章,將討論:第二部分,智慧的啟蒙,道德的修煉。
2024年下半年,浙江省開展均衡教育檢查,檢查各學校教育教學情況,檢查德、智、體育、藝、工五大教育落實情況。
五育並舉,德育先行。 德育是智力教育、體育教育、美育勞動的基礎,也是生命的基礎。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的道德教育水平呢?如何培養孩子的道德品質?
目前,系統內各學校也開設德育課程,積極開展德育,但從效果上看,似乎還不夠。
在社會上,也有很多教育機構和文化團體,也在積極探索德育。
比如“*規矩”派的推動者,他們熱衷於將“*規矩”中的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應用到孩子身上,他們樂於向孩子推廣,其實他們不只是被提拔,而是更貼切地用監督來形容,最後演變成“警察抓賊”模式,老師、家長都很累, 孩子們也很累。我的老師博義老師曾經說過:“*規矩”不一定適合孩子,因為其中的道德行為準則可能不適合孩子,比起大人,老師和家長都比較理性。 因為以身作則的教學大於雄辯,當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說話時,效果很小,遠不如父母和老師自己的效果,孩子很聰明,你去做,活出來,他會從心底裡佩服你,否則,他不會聽你的, 說白了,他不佩服你,甚至看不起你。
又比如:社會上有很多機構舉辦夏令營、冬令營、學習營等學習營,在學習營中,大力倡導“感恩教育”,弘揚“孝道文化”,讓孩子給父母洗腳、寫告白信,甚至跪下......我有乙個朋友,曾經生動地描述過最後的效果:孩子哭得很厲害,孩子認為自己錯了,父母也哭得很厲害,父母也認為自己錯了,父母和孩子,互相道歉,互相懺悔,抱頭哭泣,最後互相擁抱。 夏令營結束了,結束了。 這種形式往往治標不治本,在那“三分鐘熱”中是有效的,但當孩子從學習營回到家,回到學校,回到他平時熟悉的環境時,他往往被打回原來的形態,彷彿學習營沒有發生過一樣, 而且沒有痕跡。這個時候,可能會有人說,我給他種了一顆種子,這顆種子遲早會發芽。 誠然,一粒種子可能已經種下,但惡劣的環境往往會殺死種子,土壤、水、光、養分等都不夠,甚至又尖又毒,那麼這麼弱的種子又有什麼用呢?
那麼,你究竟如何教育你的孩子關於道德的知識呢?如何治療症狀和根本原因?
我想為您提供乙個參考和討論的方法。
要從根本上做好德育工作,有兩點:
一是外部環境。
讓我們從乙個簡單的外部環境開始。 眾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也是孩子的監護人,是孩子的最終負責人,家庭是孩子的根源,家庭教育是孩子終身成長的底色,父母教給孩子勝於言語,孩子確實是拼爸爸媽媽,父母的能力和修養是孩子的起跑線, 父母的能力和修養來源於真正的鍛鍊,來源於父母真正能做到的,從父母真實的樣子到生活,我們倡導“雞寶寶不如雞本身”,父母改變1%,孩子改變100%“,父母先成長自己!真正地成長自己!同時,還包括家庭環境的布置、家庭氛圍,比如把客廳的電視拿掉,把客廳布置成書房,書香家庭的氛圍就會慢慢營造出來。
第二,內在修身。
內在的自我修養是根本。 如何培養孩子的內在靈魂?古人說“凡事低人一等,讀書高”,“天下第一就是讀書”。 秉心老人說:好好讀書,多讀書,好書讀書。 高爾基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無數的聖賢、前人、巨人告訴我們,讀書是我們修煉自己、修煉心靈的必由之路。 你讀什麼書?我們提倡多讀經典書籍,東西方都有經典書籍,如《論語》、《孟子》、《老子》、《易經》、《詩經》......在東方西方《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斯賓塞十四行詩》《仲夏夜之夢》......經典書籍的最大價值是什麼?經典是記錄最崇高的行為、真善美的書籍!而且沒有人!經典書籍,千百年來,依然閃耀著鮮豔的光芒,如果你不多讀這樣的書,你還應該讀什麼書呢?家長自己讀,老師也要讀,孩子也要在家長和老師的影響下讀
讀經典的孩子是有福的,讀經典的家庭是有福的,讀經典的社會是有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