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甘肅省臨夏州集石山縣大河家鎮大河村安置點,零下5-10攝氏度夜間,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民眾走訪慰問安置受災民眾。
帳篷內,木炭在爐子裡燃燒;帳篷外,排氣管冒出的白熱驅散了冬夜的嚴寒。 安置點位於大河家鎮中心廣場,是鎮上難得的空地。 在各方努力下,這裡搭起了帳篷,受災群眾有了臨時的“家”。
定居帳篷。 攝影:Yu Sinan。
下午6點,安置點工作人員送來了防潮墊。
下午五點半,天色漸暗。 “進來坐下。 何少奇招呼記者進帳篷,在火堆旁坐下。 記者張開手掌,冰冷的手指頓時暖和起來。
何少琪是大河村三個社群的村民,這個“家”有四張行軍床,11人,三戶人家。
雖然很擁擠,但帳篷內部很整潔。 “安置點儲備充足。 何少奇指著桌上的水果說,“下午,安置點的工作人員還給我們送了橘子。 ”
* 之後,何少奇一家很快被重新安置。 “19日早上,我們早餐吃了雞蛋、牛奶和一口熱粥。 何少琪的妹妹何少卿說:“人好了,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的。 ”
傍晚6點左右,工作人員送來了防潮墊。 “我們有很多需求,我們希望走在安置工作的前面。 何少奇說,帳篷裡通電的溫馨提醒是供電公司下午發的。
當天下午,何少琪4歲的女兒胃部不適,很快在安置點的流動醫院開了藥。 看到孩子們的精神好多了,甚至還跳起了不久前學來的舞蹈,一家人松了一口氣。 ”
晚上 7 點,無人機公升空,照亮了定居點。
7時許,記者走出何少奇的“家”,發現外面天色漸亮。 原來,救援人員操作的無人機像探照燈一樣盤旋在定居點的四個角落和人口稠密的地區。
燈亮了,受影響的人們正在排隊吃晚飯——一碗熱牛肉麵。 救援之初,定居點只有一處提供牛肉麵,現在有四處。
受影響的人吃牛肉麵。 攝影:楊喬初、狄靜源。
七點半左右,記者來到陝西榆林一戶大戶人的帳篷前,是大河村的一名村民。 陝西玉林的一位嫂子是個不錯的義大利面師傅。 她和家人經營著一家商店,主打的特色饅頭很受人們的歡迎。
請嚐一嚐,很好吃。 她遞給記者一袋蒸餃,“大河村人愛吃麵條,一碗牛肉麵,一口蒸餃,生活就會回來。 ”
**事件發生時,陝西玉林還在雞石山縣。 20日,在消防員的幫助下,陝西玉林一家在夜幕降臨前搭起了帳篷,“孩子今晚可以睡個好覺了。 陝西玉林的妻子告訴記者,安置點保障好,物資充足,一家人可以安心留在這裡。 “黨和**幫助我們渡過難關,今後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 ”
晚上9點,孩子們收到了乙個熱騰騰的漢堡包。
晚上八點半,安置點的帳篷裡傳來了切菜的聲音。 這是第76集團軍某旅的官兵們準備第二天的食材,白蘿蔔切成薄片,裝滿了幾個大籃子,菜架上的塑料籃子,還有洗好的雞蛋。
官兵們說,今晚要早點下班,然後搭帳篷。 自救援以來,他們一直忙於重新安置受災人員,他們都睡在車裡。
物資繼續運抵安置點。 9點左右,一批漢堡包來了,孩子們手裡拿著熱騰騰的漢堡包,你追著我,笑著玩著。 帽子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分發。 “晚上風很大,很周到。 其中一名受影響的人說。
隨著夜色的加深,安置點的工作人員一一提醒他們注意消防和用電安全。 由於爐子燃燒木炭,因此必須防止一氧化碳過量,工作人員必須經常進行檢查。
救援部隊的士兵幫助受災民眾燃燒木炭。 攝影:Yu Sinan。
晚上10點左右,孩子們給救援官兵送來了飲料。
採訪中,記者見到了今年上小學二年級的孩子蘇磊。 蘇磊家在大河村第六社,與陝西玉林的長子邵霞明和另一位同學馬玉辰是好朋友。
蘇磊蹲在小板凳上,睜著大眼睛,聽了一會兒我們的談話,告訴記者,他今天和乙個軍人兄弟握手。 “我想成為一名保衛祖國的士兵。 ”
經過一天的疲憊,晚上10點左右,帳篷裡的人慢慢輪流休息。 此時,還有一群孩子還在玩耍。
晚上,孩子們在蹺蹺板上玩耍。 攝影:Yu Sinan。
記者見到馬雨辰時,他和朋友們正在給救援官兵送飲料。
你為什麼要給我叔叔喝酒?記者問道。
他們在保護我們。 他說。
記者與馬宇辰交談了解到,他和蘇磊一樣,也有當兵的夢想。
乙個孩子給救援人員送飲料。 攝影:Yu Sinan。
凌晨,救援部隊仍在忙碌。
夜晚並不平靜。 **除了救援,村民們也在積極自救。 整個晚上,陝西玉林都在村里幫忙分發物資。 快到11點了,他才回到帳篷裡休息了一會兒。 大河村三個社群共有86戶500餘人,共組織了10多名中青年志願者。 20日上午,村民馬曉東在帳篷裡睡了三個小時,一直在外面幫忙。 第一天,他一大早就躺下了。
晚上11點左右,前來支援的工程師正在為帳篷鋪設網線,“受災群眾很快就能使用無線網路了。 “工程師說。
凌晨,當他準備離開安置點時,記者再次在安置點周圍走來走去。 有深夜送來的物資,有還在忙碌的救援官兵,還有空氣中還未完全消散的牛肉麵香氣。
21日4時02分,又有4人1 級**。 記者聯絡到何少奇,向他詢問了安置點的情況。 何少奇說,這次雖然有震動,但大家都很平靜。 4點左右,他也起床在安置點轉了一圈,看到帳篷裡冒出的熱氣,他感覺更暖和了。
此時此刻,一些裝配式房屋正在匆忙建造中,用不了多久,一些受災民眾就能告別擁擠的帳篷,住上條件較好的臨時避難所。 在那裡,他們將看到腳下的土地,並將建造乙個真正的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