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人民網。
王一典.
雨燕飛越中軸線:張璐著;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兒童文學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才、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 源遠流長的中國傳統文化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 近年來,多部兒童文學作品以傳統文化題材為題材,如以戲曲藝術為主的《九歲紅》、呈現瓷都發展變遷的《為你建瓷窯》、以賽龍舟民俗為題材的《龍舟》等。 作家張璐的《雨燕飛越中軸線》講述了北京中軸線的故事,是又一部以傳統文化為題材的兒童文學新作。
北京的中軸線由北向南延伸,猶如城市的脊梁,挑起北京厚重的歷史和現實。 在《雨燕飛越中軸線》中,中學生羅艷玲救出乙隻受傷的雨燕,然後能夠從雨燕從南到北的角度俯瞰中軸線,了解和感受她的魅力和傳承。 這是一次在想象力的支援下不斷開拓視野的中軸線之旅。 作者巧妙地選擇中軸線上的樹木作為線索,用樹木的歷史故事,將中軸線的文化脈絡串聯起來:永定門前熾熱如烟花的黃色銀杏葉,天壇“九龍柏”樹幹上的九個縱褶, 社記壇中的“淮柏擁抱”,太廟......中的“樹上柏樹”這些古樹屹立千年,見證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見證了古都的變遷和發展,也展現了今天美麗的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成果。
將生態文明理念融入中軸文化是作品的亮點。 作者之所以選擇雨燕作為故事的敘事視角,一是欣賞空中中軸線的壯麗,二是因為雨燕喜歡在古建築中築巢,成為北京的標誌性物種之一。 基於此,古建築保護與生態保護這兩個看似遙遠的主題,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作品中。 **採用雙線結構,一條線從南到北依次介紹建築和古樹的來龍去脈;另一行則展示了羅燕玲從偶爾救助雨燕,到積極了解雨燕,最後加入雨燕保護行動的過程。 兩條故事線,一條可見,一條隱藏,相互交織,相互映照。 永定門公園的綠地、城南公園的桃樹林、育才中學操場的百年榆樹**,都是當代中國努力在城市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平衡的典範。
作者不僅描繪了中軸線上宮殿和寺廟的莊嚴和神聖,還將筆觸延伸到立交橋和大柵欄的烟花上。 天橋是老京劇和雜技的發源地,大柵欄是前門外著名的商業街,它們所代表的市場文化和商業文化豐富了老北京文化的內涵。 書中對老北京的民俗風情和老字型大小店鋪有很多有趣的介紹,從中可以看出作者對北京的歷史文化很熟悉,也很熱愛。 如果說氣勢磅礴的紫禁城樹立了少兒讀者的民族自豪感,那麼充滿生機的立交橋和大柵欄則讓中軸線生動立體、親近可觸,讓孩子們以無聲無息的方式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延續城市歷史脈絡的意義。 如今,經過北京老城的整體保護和振興,重點文物、歷史建築、老城街巷動肌理得到較好的保護,老城居民過上了現代生活,古都的魅力煥發了活力。
充滿生機的中軸線,向世界訴說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新面貌。 《雨燕飛越中軸線》不僅突出了中軸線的文化內涵,也啟發了我們思考古代文化遺產在現代社會中的價值和意義。
人物** 2023 年 12 月 12 日第 1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