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炮是美國在2024年代研製的75公釐榴彈炮,二戰後經過一系列改進,更名為“M116榴彈炮”。
在太平洋戰爭中,M1火炮因其出色的山戰效能,在叢林島戰場的戰鬥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感受到戰爭帶來的強大破壞力,世界各國都非常重視火炮的發展,特別是榴彈炮效能的提高。
美國陸軍委託韋斯特維爾德開發下一代近距離支援榴彈炮,以滿足複雜地形作戰的需要。 軍方的要求極其苛刻,要求射程約4600公尺,口徑75公釐,要求最高的是火炮可以攜帶或由四名士兵在拆卸狀態下攜帶。
1927 年,韋斯特維爾德成功完成了該槍的原型,該原型很快被美國陸軍安裝並命名為“M1 榴彈炮”,儘管它尚未經過全面的效能測試。
當時,美國作戰師的編隊由三個師步兵團組成,其中乙個團裝備了M1榴彈炮,另外兩個步兵團裝備了155公釐榴彈炮。
在美國加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M1槍並沒有受到太多關注,直到2024年,它只生產了90臺。 M1槍在太平洋戰爭開始後正式批量生產。 直到 1944 年才停產,總共有 8400 扇門。
M1榴彈炮是一種組合式火炮,可以快速拆卸成幾個部分,供火炮隨身攜帶。 整門火炮僅重 653 公斤,可以用威利斯吉普車拖曳進行道路機動。
M1榴彈炮口徑為75公釐,槍管重110公斤,大仰角為45度,俯角為4度,長度為368公尺,寬122公尺,而高度是同類產品中最低的,只有094公尺。
當M1榴彈炮**時,由於後坐力過大,槍管也會離開地面,所以在正常情況下,它會在尾部增加一些沙子,這樣不僅可以防止槍管跳躍,還可以加快裝填速度。
M1榴彈炮採用M48手榴彈,重約7kg,滿裝射程可達8778公尺,只需3人即可完成實際操作和射擊。 與美軍其他榴彈炮相比,M1榴彈炮並不為人所知,但它在太平洋戰爭中的作用卻不容忽視。
M1榴彈炮體積小,機動性強,非常適合山地戰鬥。 美國人最看重的是它的機動性,無論是在山上,還是在森林裡,哪裡需要火力,哪裡都能派上用場。
M1榴彈炮不僅適用於常規地面火力支援,也適用於空降特種作戰。
此外,M1火炮也非常適合美國的各種裝甲車,再加上二戰初期,美國的坦克在質量和數量上都無法與德國相提並論,因此攜帶這種火炮可以大大緩解美軍戰場上坦克不足的困境。
所有這些使M1榴彈炮在二戰期間成為盟軍陣營的常青樹。
它的結構比較簡單,所以在製造方面,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為了適應山地作戰,美國空軍第10山地師對M1火炮進行了大量改進。
由於不可能在山上使用吉普車,他們簡化了M1榴彈炮的部件,由四頭軍用騾子攜帶,還設計了乙個帶有四個掛架的背包,可以攜帶火炮零件,彈藥甚至傷員。
M2榴彈炮是美國在二戰期間研製的105公釐榴彈炮,二戰後更名為“M101榴彈炮”。
M2槍因其成本低、設計簡單、火力適中而受到各國的青睞,至今仍被一些國家採用。
美國石島兵工廠於2024年開始研製M1105mm榴彈炮,但由於次年經濟危機,美國**缺乏資金,這項研究被擱置。
2024年,石島兵工廠首次引進M2105mm火炮,到2024年6月,只建造了14門M2火炮,實驗階段終止。
2024年3月《租借法案》通過後,美國開始將工業能力轉為軍事用途,M2榴彈炮於2024年由盟軍大規模生產和支援,主要作為各戰區的師支援火力。
到 1953 年美國停止生產時,總共製造了 10,202 門 M2 榴彈炮,許多 M2 榴彈炮獲得了盟軍的授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榴彈炮和105公釐口徑炮彈被許多國家的炮兵採用。 2024年,當美軍對其裝備進行重新編號時,M2榴彈炮更名為“M101榴彈炮”。 後來,一些槍架和槍盾設計被修改並命名為“M101A1”。
除美國外,榴彈炮還被其他60多個國家武裝起來。
M2槍使用兩個縱向分離的雙尾拖曳框架和木輪,由貨車牽引。 該槍可發射M1高爆彈、M67反裝甲高爆彈、M84彩色煙霧彈、M84煙霧彈、M60煙霧彈、M60生化彈、M1訓練彈和M14訓練彈等彈藥,最大射程11270公尺。
M2榴彈炮對於其他國家的火炮來說不是太好,但它結構相對簡單,生產零件相對容易,而且美國提供的運兵車可以給盟國帶來機動性優勢。
M198榴彈炮是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研製的155公釐榴彈炮,主要使用者是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 拖曳榴彈炮已被美國陸軍和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多年,效能優異,可靠性高。
20世紀60年代,美國提出研製一種可由CH-47攜帶並具有戰略機動性的155公釐火炮,以取代已經服役20多年的M114A1火炮,要求火炮的射程必須達到3萬公里。
新型榴彈炮的開發始於9月1968,並於2024年生產了名為“XM198”的原型。 2024年4月,進行了原型槍的系統鑑定,同年10月完成了設計工作。
1972 年 4 月至 5 月交付了 10 架原型機,並於 1972 年 10 月至 1975 年初進行了可靠性測試。 從2024年2月到2024年10月,製造了4 9號改進型槍,並進行了第二階段的開發和使用試驗。
2024年12月,它被正式定型為M198榴彈炮。 1972 年 4 月至 5 月期間交付了 10 臺原型機,並於 1975 年 10 月至 1975 年初進行了效能測試。
改進的4-9號原型槍於2024年2月至2024年10月之間完成,並進入開發和應用測試的第二階段。 2024年4月,M198榴彈炮開始正式裝備步兵師、空降師、空中機動師,以及海軍陸戰隊的炮兵營和一些軍用炮兵部隊的炮兵營,每連8門火炮。
除美國外,澳大利亞、比利時、希臘、巴基斯坦、沙地阿拉伯、泰國、土耳其、突尼西亞、厄瓜多尔、宏都拉斯、黎巴嫩等國家也有裝置。
M198是傳統火炮,它包括M199炮體、M45防坐、瞄準裝置和M39炮架瞄準裝置4個部分。
由於大量使用輕金屬材料,貨架、箱形貨架、座托均採用鋁合金材質,大大減輕了噴槍的重量。
槍尾裝有三種不同顏色的報警裝置,射手可以隨時調整射擊頻率,防止槍管溫度過高。 當槍管溫度超過 350 攝氏度時會發出警報,此時應立即停止射擊。
雙腔槍口制動器重1134公斤,效率為17%,但炮手工作區域超壓噪音大,炮手需要戴DH-178型頭盔。
使用充電 8 時,需要充電 75公尺長的拉火繩被拉開一定距離,避免炮手受到衝擊波的嚴重影響。 行軍時,需要將槍體向後旋轉180度,並固定在大框架上,以縮短行軍的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