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突擊步槍是一種輕巧的全自動**,適合在近戰中使用。 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許多國家開發了自己的突擊步槍,以加強步兵的火力。 日本也是如此,其中最著名的是南部桐次郎。
作為日本輕武器設計領域的領軍人物,他設計了“南方”和“大正十一年”手槍和“南方99”自行火炮,這些都是他一手創造的。 他的所有設計都以其簡單的結構、高可靠性和易用性而聞名。 1932 年左右,他開始研究自己的突擊步槍,目的是使其更短、更靈活。
他製造的第一支突擊步槍被稱為南方“一”式突擊步槍,有人稱其為第二型、I型或IIA型。 突擊步槍的握把類似於手槍,其上安裝了乙個彎曲的彈匣,能夠容納 32x8 公釐的日本子彈。 這種設計的優點是,在保持槍身不變的同時,可以大大減少槍的整體長度,從而提高突擊步槍的便攜性和隱蔽性。 南部“一”衝鋒槍的長度僅為740公釐,比美國的湯普森,芬蘭的Somi,瑞士的Sigm 1920,德國的MP18,MP28等要短一些。
南方1型突擊步槍的工作原理是採用反向噴射方法,使機槍的膛室在發射時向後撤退,從而完成裝填、射擊和解除安裝的迴圈。 這相對容易,但缺點是動能要少一點,否則會引起腔室的巨大振動。 南方1式突擊步槍使用的8x22公釐口徑子彈屬於這種型別,初始速度只有350 m s,在破壞力和穿透能力方面都不夠,很難形成對敵人的有效殺傷。
南方“一號”突擊步槍的另乙個特點是彈匣的弧度大,可以更好地匹配手槍的握把,但這也帶來了乙個問題,那就是射擊時,手柄需要稍微向前傾斜,否則會影響槍架的視野。 這不僅不舒服,而且還降低了命中率的準確性和穩定性。 為此,Nanbu Kiraro提出了一種“聰明”的方法,在彈匣下方增加乙個小型伸縮鋤頭,這樣當使用者使用躺著方式射擊時,鋤頭可以支撐在地面上,以增強其穩定性。 這似乎是乙個新奇的東西,但它並沒有真正的意義,它不僅使彈匣更重,而且還使它更複雜,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在各種地形和環境中以不同的方式使用。
南方“一號”突擊步槍在這方面頗具創新性,但未被日軍接受。 1936年至1937年間,日軍對突擊步槍進行了試驗,但由於其機械結構複雜,容易出錯,缺乏有效的槍法,因此沒有被採用。 日本陸軍在1937年左右的中國戰爭中使用了突擊步槍,但也沒有成功。 南崎次郎發現沒有人對他的畫感興趣,於是他試圖賣掉它,但不幸的是他找不到合適的買家。 原因是這種突擊步槍不僅有很多缺點,而且還使用了所有國家都無法接受的特殊子彈。
作為乙個失敗的產品,南方陸軍的1式突擊步槍既沒有正式裝備,也沒有投入戰場。 如果這種**被廣泛使用,對日本士兵來說將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件好事。 好在南崎次郎並沒有因此氣餒,他繼續改進自己的突擊步槍,然後研製出2式突擊步槍和3式突擊步槍,最後研製出優秀而受歡迎的100式突擊步槍,在二戰期間產生了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