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以來,中國共產黨擁有了自己的軍隊。 在隨後的二十多年革命鬥爭中,許多最早加入紅軍的士兵在戰鬥中陣亡。
他們中只有一小部分倖存下來,見證了新中國的建立。 能活到今天的人屈指可數。 如今102歲高齡的馮子根,就是這樣一位見證了中國共產主義革命全程的老紅軍。
馮子根,原名贊昌林,1918年出生於四川省廣元市。 家裡有六個兄弟姐妹,馮子根是家裡的第五個。
因為家庭的貧困,馮子根和當時大多數男生一樣,在他們成為未成年人之前,他們必須自己謀生。 也正是因為如此,年輕的馮子根在很小的時候就經歷了下層人民的艱辛和艱辛。
15歲時,出身貧寒的馮子根被革命徵召加入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第31軍第93師獨立團,成為一名光榮的紅軍戰士。
入伍後不久,馮子根趕上了紅軍最困難的時刻。當時,紅軍在川陝地區被國民黨“圍剿”,革命鬥爭形勢極為艱難。
入伍後不久,馮子根就參加了八廟亞、南坎坡、孔山壩、王倉壩等地的“三方圍攻”戰鬥。
但即便如此,大家還是英勇奮戰,因為革命的信念支撐著每乙個紅軍戰士。 入伍僅一年,馮子根隨軍參加了宣寒、大縣、廣元、蒼溪、閬中、巴中、萬元、南疆、宜隆等諸多戰役。
入伍僅一年,馮子根就已經是戰鬥經驗豐富的老紅軍了。 後來,紅軍開始進攻川北在一次戰鬥中,馮子根中槍傷,退到基地醫院。
養傷後,舊部隊已經調來,於是在組織的安排下,馮子根被分配到紅四方面軍第9軍第25師第75團第7營第7連擔任警衛。
不久後,馮子根因為戰鬥經驗比較豐富,被調到軍93師第264團第8連擔任班長,作為骨幹力量填補了隊伍。
1934年,紅軍第五次反“圍剿”鬥爭失敗,被迫長途跋涉。 張國燾趁機又立了**。 未經**同意,他擅自行動,拉兵放棄川陝根據地。
這時,馮子根跟著部隊離開了家鄉。 離開川陝根據地的紅四方面軍打得極為艱苦,直到1936年7月紅四方面軍在甘孜與紅二方面軍會合,情況才有所好轉。
由於紅二方面軍領導人的參與,張國燾很難獨立處理紅四方面軍的戰略決策。 在**的催促下,張國燾終於同意隨紅二方面軍北上。
但對於馮子根這樣的普通戰士來說,向北走意味著必須第三次攀登雪山和穿越草地。每次爬雪山,穿越草地,都很危險,很多紅軍戰士倒在雪山上。
有無數的紅軍戰士因為高寒、缺氧、飢餓而倒在雪山上,就算他們僥倖從雪山上趕來,也都死了。
而馮子根在隨軍爬雪山後,也留下了嚴重的眼疾。 與寒冷的雪山相比,一望無際的草地是最致命的。
馮子根回憶起自己在草原上時的場景:“草原有600多公里長,最快要走七八天。 ”
許多紅軍戰士因為沒有食物而餓死在草原上,僅馮子根一連,在穿越草原時,從170多人減少到30多人。
我剛走出草地,一刻也沒有休息馮子根在危險的拉齊口與他的部隊進行了一場艱苦的戰鬥。在這場戰鬥中,胡宗南的乙個團被全殲,紅軍也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經過三個月的艱苦跋涉,馮子根終於隨紅四方面軍抵達陝北。 長征終於結束了,到了陝北的時候,馮子根已經瘦如柴了,但能活下來已經是福氣了。
抵達陝北後,部隊終於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馮子根的身體狀況也逐漸恢復。 但沒過多久,一場更殘酷的戰鬥就開始了。
1937 年 7 月 7 日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國民黨和共產黨終於在全民族生存的關鍵時刻達成了抗日統一戰線。
1937年8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改稱國民革命軍八路軍。 馮子根所在的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3師也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第772團。
1937年9月6日,第129師冒雨在陝西富平縣石橋鎮召開抗日誓師大會。
1937年10月26日,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第772團奉命在娘子關以南的祁前村設伏。馮子根和他的戰友們迎來了他們北上後與日軍的第一次戰鬥。
當日軍進入八路軍設定的伏擊圈時所有戰士都在這一刻釋放了他們壓抑已久的憤怒。對國家和家族的仇恨充滿了每個人的心,每個人都不怕生死。
最終,八路軍在祁謙村迎來了抗日軍在北方的第一次勝利,徹底殲滅了400多名日本侵略者。 這一戰打敗了日軍的囂張跋扈,也發揮了八路軍第129師的威望。 身為第129師的軍人,馮子根無比自豪。
在祁干村的戰鬥結束後,第129師隨後在黃崖底部對日軍發動伏擊。 日軍萬萬沒想到,剛剛在祁錢村打勝仗的八路軍,竟然重演老把戲,在黃崖左側的山丘上設下埋伏圈。
當時,馮子根奉命在黃崖地村設下埋伏。 “敗退是不可逆轉的”是大家都懂的常識,埋伏圈裡的馮子根心裡也沒底。
但正是這樣一場出乎意料的伏擊戰,再一次讓敵人措手不及。 這一次,第772團殲滅了約300名敵軍,整個第772團的士氣無疑達到了極致。
僅僅五天後第772團再次趁著大勝之機,在廣陽設下伏擊對日軍第20師團的輜重部隊造成了沉重打擊,殲滅了250多名敵人。 這一戰之後,馮子根也光榮地負傷了。
在後方休養期間,只要有機會,馮子根就會講述參加這三場戰役的故事。 因為772的連續勝利,成為了震驚全軍的英雄團。 每個人都為能夠在第 772 團作戰而感到自豪。
在後方休養了半年後,馮子根從陝北調往八路軍洪東司令部。 在這裡,馮子根的任務是擔任總司令的警衛班隊長。
在這段時間裡,** 總司令代號“同信”。在馮子根等人的保護下,經陽城、元曲、洛陽改道到習,最後到達延安參加軍事會議。 會後,**在馮子根等人的保護下悄然回到了“大會”。
1940年,馮子根被派往抗日軍政大學學習,擔任連隊的骨幹。 兩年後,馮子根的政治素養和軍事技術有了很大的提高。
康大學畢業後,馮子根晉公升為第55團第2營營長,率領八路軍約700名士兵,在太越第一師團發起武裝抗敵鬥爭。
後來,他去了太岳軍區第二師,擔任師武術隊教官。 在馮子根的帶領下,武公旅100餘名士兵在晉(城北)、長子、高平、世民(今秦水)等地作戰,給日軍造成巨大損失。
後來,在1944年冬天,馮子根在率領軍事工程隊進攻高平縣的日軍據點時負傷。
抗戰結束後,馮子根決定在杏林村定居。 當時很多八路軍都是這樣,因為他們的家鄉在國民黨的控制之下,遠在千里之外。
八路軍的士兵們,沒有回家的希望,往往選擇在常年戰鬥的地方度過餘生。 在八路軍中,大部分退伍的傷病兵都會留下來照顧這些孤零零的老人這似乎已經成為當時八路軍部隊的傳統
因為多年的生死,彼此早已成一家人。 秦水是馮子根當武林隊長時戰鬥的地方,在秦水,他自然對馮子根有著特殊的感情。
在秦水興林村,有一位姓馮的老人,他的兒子因為參加抗戰被日軍殺害。 回到杏林村後,馮子根聽說後主動照顧老人。
每天,馮子根都幫老人挑水劈柴。 後來老爺子乾脆認了馮子根是自己的乾兒子,於是就有了讚長林改名馮子根的事情。
在以後的很多年裡,馮子根一直以馮姓老人的兒子的身份照顧老人,並將他們送入生命的盡頭。 馮子根介紹,在秦水地區,有很多老人因為孩子的抗戰而死,變得孤獨寡居。
在杏林村安頓下來後,馮子根雖然已經不在軍中了,但還是把自己當兵當了。
無論是在小區還是小巷裡,在人們的印象中,馮子根一向一副軍人的樣子,不管怎麼走,都要保持軍人的風範。 解放戰爭期間,馮子根在興林村擔任軍隊部部長。
只要有空,馮子根就會給村里的孩子們講他服兵役的故事,同時配合當地黨委宣傳黨的政策。 轉眼間,馮子根已經在杏林村待了70多年。
在馮子根的家裡,一張泛黃的出院證明被馮子根老人小心翼翼地珍藏著。 在這份出院證明上寫著:“經調查,讚長林同志是四川省廣元縣人......”
簽賬台上寫著王金山司令員和劉忠政委的簽名。 時間是“中國35年2月26日**(1946年)”。
對於馮子根來說,這張泛黃的出院證明承載著一段難忘的多事歲月。 它所見證的,是乙個入伍十餘年的老紅軍的光榮。
晚年,馮子根經常坐在自家院子裡,多年的征服,在老頭子子根的身上留下了不少傷痕。
馮子根老人在爬雪山時,由於雪山的反射,眼睛患上了白內障,左眼幾乎失明。
在他的左手掌、右股骨和右小腿上,他仍然有戰鬥時的傷勢。 最嚴重的是右小腿上有一塊彈片,至今還沒取出來,老頭馮子根因為這塊彈片致殘而離開了部隊。
但即使滿身傷痕,馮子根在談到自己的傷勢時,還是無比得意,這都是老革命家的證明。
1996年10月,在紅軍長征勝利60周年之際,馮子根作為老紅軍代表參加了山西省紅軍座談會。 會後,馮子根將當年退伍時軍隊留給他的手槍捐贈給了自己。
作為紅軍老兵,馮子根晚年多次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在2005年紀念中國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會上,馮子根應邀與當時的國家領導人一起坐在主席台上,合影留念。
會後,馮子根在家人的陪同下看到我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的手槍,我感到非常興奮。 時至今日,這支承載著輝煌過去的手槍,依然每天受到無數人的讚嘆。
2015年,在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馮子根獲得了國家頒發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勳章”。
作為為數不多的倖存的老紅軍戰士之一,人們經常來看望老人。 有時候老爺子不想打擾,就把拜訪老爺子的禮物留在門前,匆匆離去。
當有人問馮子根老人還有什麼願望時,馮子根老人說最多的就是想回到延安和四川的老家。 但這位100多歲的老人,卻經不起這樣來回的顛簸。
自2015年以來,國家提高了對老紅軍和抗日老兵的補貼。國家每年給馮子根發放的生活費和傷殘津貼加起來約8萬元,他晚年的生活無憂無慮,經濟上有保障。
希望老爺子能長生不老,因為像老爺子這樣像“國寶”一樣的老紅軍戰士已經很少了。 今天的繁榮,正是馮子根這樣的老紅軍,是用生命和鮮血買來的老革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