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英剛.
海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研究生)。
我來自浙江溫州市下轄的乙個縣,這裡是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這裡的人民以吃苦耐勞、能經商著稱。 今年春節期間,由於奶奶70歲生日,我們一家在除夕夜的晚上從縣城回到了家鄉。 今年的春節很熱鬧,幾乎所有人都說和往年不一樣了,久違的“新年味”又回來了。 為什麼今年的“新年味”更多? 是因為放烟花嗎? 還是回國人數增加? 還是有更多種類的葡萄酒盛宴? 這些因素或許有一定的影響,但都是表象,背後還有更深層次的邏輯,我覺得這種獨特的“新年味道”,伴隨著無處不在、飆公升的村臉競爭。
面對競爭:浙南農村春節的真正“亮點”
買這麼好的車不回家有什麼用? “隨著第一輛豪車進村,今年春節的面子比試拉開了帷幕。 在很短的時間內,村里的小賣部將資訊傳播到整個村莊。 很快,隨著歸軍的到來,面子比賽的第一道菜就上桌了——汽車。 對於很多老鄉人來說,汽車就像自己的臉,基本上老家家戶戶都出去做生意了,車是衡量乙個人一年在外面賺不賺錢,是大老闆還是小老闆最直觀的標尺。 老村子很集中,房子基本都沿著一條主幹道排成一排,每一輛進村的車都像是在檢票似的,這進一步加強了一輛好車能帶來的“面子”。 所以,無論外面多麼混雜,你都得租一輛好車回家過年。 為了能夠開好車回家過年,他年初租了一輛車,一天的費用超過了1000元。 他說春節期間租車店生意最火爆,以後也租不出去,對自己獨特的“眼光”沾沾自喜。 朋友的F叔開著百萬美元的豪車回去,他說今年賺了200萬,花了180萬買了一輛車,因為前兩年生意不好,大家都看不起他。 一輛好車可以產生漣漪效應,很多原本不可能上去的酒桌也可以上去,它能帶來的成就感讓Z和F都覺得很值得。
面子競爭無孔不入的背後,是各種競爭領域,為了展示自己一年來取得的成就,村民們熱衷於開拓更多競爭領域,包括春節賭博。 春節期間,大批海歸聚集,農村賭博業興起。 在我家鄉溪邊的鐵皮屋裡,春節期間每天晚上燈火通明,大家都聚集在這裡打麻將,摸牌九。 然而,那些真正想通過賭博贏錢的人是少數,而那些尋找樂趣和面子的人是大多數。 最初賭博是由一群在家外經營會所的老闆組織的,麻將是他們的日常生活,主要是為了好玩。 這群尋歡作樂的人逐漸形成了乙個圈子,成為村里“有錢人”的代名詞。 村里常說:“富人的朋友就是富人。 於是,越來越多的人想加入這個圈子,希望獲得“富豪”的地位,紛紛競爭。 想要進圈的人,往往會爭先恐後下最大的賭注,以證明自己的實力。 而同桌的其他人也會覺得這種行為很“大”,會很樂意和他們一起玩。 據我父親說,外面其實欠了不少錢的人,但大家都說自己“慷慨”,主要來自賭徒。 於是,原本小小的“娛樂局”逐漸演變成鉅額賭博。
我的家鄉還有乙個有趣的習俗,就是燒糖茶。 農曆新年大二,凡是家裡有十歲(50歲以上)的人,就要把各種零食放在屋子的大廳裡,村里的人在當天7點鐘,每家出乙個人組成乙個團隊, 十人一組到家中長壽的人送上新年賀禮,主人為家裡端上熱茶加糖,故稱“燒糖茶”。我奶奶今年70歲了,父母在家煮糖茶接待客人,我是作為家人代表去過年的團隊。 “燒糖茶”的方式有很多種,彷彿是為面子競爭量身定做的大戲,象徵著面子競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階段。 首先,生活在家庭中的家庭之間存在競爭。 每個家庭擺出的菜都不一樣,如果太差了,過年的人不拿筷子,看起來會很,所以今年很多過生日的人都買了昂貴的櫻桃、巧克力等菜餚。 我家主打“純手工”,媽媽自己的雪花脆、牛軋糖等時尚單品也廣受好評。 孩子們排著隊來我家吃糖果,賺夠面子。 其次,《燒糖茶》有乙個主持人送香菸的過程。 主人會給每組隊長1-2包香菸,最後走完整個村子後,隊長將香菸平均分配給十個人。 還有什麼樣的香菸競爭,現在絕大多數家庭都劃分為“中國”,好像不區分中國就低人一等。 又開始爭奪積分,甚至有人一次直接送了4包“中國”。 而且,“燒糖茶”相當於全村的“茶話會”,走來走去就是騾子或者一匹馬。 這一天,我們溝通得很充分,我們開始比較車、房、商和下一代在閒聊,因為我是我們村里難得的博士生,所以今年的“燒糖茶”閒聊,我爸媽覺得能打的牌都不錯,所以我覺得“很新年的味道”。
“燒焦的糖茶”香菸成為主角。
陷入面子競爭的年輕人
年輕人是父母面子競爭的工具,是村里面子競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圍繞年輕人的競爭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能不能說話,能不能有禮貌。 父母的人生經歷告訴他們,要想在工作和學習中保持優勢地位,必須會說話,而說話是後輩最寶貴的品質。 我屬於會說話的年輕人,見到大家都打招呼,不會說話的哥哥,可能和我們兩個人的學歷有關係。 弟弟經常因為不愛說話,不打招呼,不給面子,所以不敢說弟弟,哪怕弟弟是個勤勞的年輕人,但村民們都不吃。 我因打招呼和說方言的能力而受到稱讚。 第二,是否找到物件。 現在,晚婚甚至不結婚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有伴侶的青年男女會讓父母感到驕傲,有些家庭會羨慕。 第三,教育和工作。 浙南農村學習氛圍濃厚,很多村重視下一代學習,成立了助學會。 受過高等教育和乙份好工作可以讓你在面對父母的競爭中佔據優勢。 毫無疑問,大多數年輕人都是被迫捲入老一輩的面子競爭中,他們對大部分競爭本身都感到厭惡。 父母經常按照自己熟悉的順序仔細檢查年輕人,要求他們說話並給家人乙個長臉。 但對於年輕人來說,父母的圈子和他們無關,他們的家鄉只回來過年假期,他們的個人感情和工作都是私事,他們不想成為過分私密的資訊,更不想成為別人討論的物件。 就像汽車、房子一樣,年輕人在春節期間在村里爭面子的競爭中成了“商品”,被貼上了各種標籤。 父母對面子的爭奪傳遞到了年輕人身上,讓年輕人感受到壓力,而這些壓力不是來自家庭之外的人,而恰恰來自家庭內部的期望。 為此,一些年輕人也開始主動迎合村里的面子競爭,以求在家庭中尋找安寧。 比如,年輕人試圖通過一些競爭優勢來彌補劣勢,從而減輕父母在村里的壓力,進而減輕父母轉嫁給自己的壓力。 比如他的朋友小A不願意結婚,但他在學業上刻苦學習,不斷提高學歷,同時又彬彬有禮,這逐漸改變了村里對他的方向,從“讀書傻”變成了“思想超前”。 再比如我的朋友小J,他很早就輟學出去打工了,但他待人為人,努力工作,馬上就結婚了,也得到了“腳踏實地”的正面評價。
村里“改革派”和“老派”之間的鬥爭:氏族村里的面子競爭
去年農曆新年的第二天,村里實施了一套改革方案,就是把“糖茶”還給過生日本身,不讓壽主們把整包昂貴的香菸分了,而是開啟一包放在桌子上, 吸菸者自己服用。親戚之間交換豬腿等習俗也被廢除了。 我非常支援一系列的改革,也為此在朋友圈上表達了一些看法。 在幾個德高望重的叔叔**之後,他在村子裡獲得了一些影響力。 有一段時間,我成了改變村里習俗的“改革派”的代表。 當所有改革都順利推進時,卻出現了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燒糖茶”不抽菸,最好不要燒,沒有年味。 隨著舅舅越來越以“老派”隊伍為代表,今年過生日的家家戶人家雖然還是支援改風改道、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但又怕在村里丟臉,所以自覺加入了“老派”陣營,就連我爸媽也不例外。 因為對於村民來說,年輕人雖然有道理,但比起原因,面子才是最重要的。
毫無疑問,“改良派”和“老派”之間的這場爭執的結果,是在全村自覺加入競爭之後悄然宣布的。 其實,這個結果一點也不意外,改變傳統本身是很困難的,如果乙個人不同意,最後也很難實施。 事實上,“改革者”和“守舊派”都是村里的活動家。 之所以提出這兩個命題,是因為思維方式不同,以年輕人為主導的“改革派”有現代思維方式,注重個人,公私界限分明,對所謂“年味”和“人情味”沒有深切的感受,在這件事上追求事物的“有用性”。 以老年人為主的“老派”深受傳統觀念影響,無法接受傳統被打破,重視人際關係,認為一切禮儀都是必要的,“新年味”是禮儀交流的“人情味”。 夾在中間的中年人左右搖擺,成長於結構性劇烈變化的轉型社會中,心中充滿了傳統與現代的衝突。 理性認識年輕人,在情感上支援老年人,所以“隨波逐流”“無所不能”。
我的家鄉是宗族村,村民們對宗族有很強的認同感,能幹的晚輩常被稱為“全村的希望”,這也反映出我們有“本族人”的思想,沒有家政。 所以,我家鄉的村里雖然競爭愈演愈烈,但都是以家庭為單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不是政治性的,村里的力量是無法形成的。 客觀地說,為了在面子競爭中取勝,人們絞盡腦汁,想方設法在“春節舞台”上展示自己,讓今年的春節確實更熱鬧,更有“新年味”。 我們反對浪費資源,反對違反法律和紀律的行為,所以一些無序的鄉村競爭需要規範、調整,春節是家庭幸福的傳統節日,過度的鄉村競爭不符合節日的初衷,也會對鄉村文明產生負面影響。 然而,面對競爭是客觀的,永遠不會消失,適當的面對競爭是中國農村的特色,它不斷書寫著我們自己獨特的“新年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