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姬失權,董卓亂了。 要篡位殺,先害賢者。 ——《悲憤詩》,蔡文濟
每當提到三國時,董卓,董仲英都是乙個繞不開的人物,雖然嚴格來說,董卓是東漢末期的人物,他不是三國時期的叛臣,也不是英雄,但不可否認的是,如果沒有董卓, 三國可能是另一幅畫。
董卓的罪行是眾所周知的,董卓的形象也深深扎根於人民群眾的心中。
董卓雖然是個身居高位、行惡多端的奸臣,但其實董卓年輕的時候,還是乙個真正的人,勇敢足智多謀,非常忠心耿耿。
董卓出身二代官吏,年輕時也是文武兼備,喜歡做俠義義事,見不公也常做俠事。長大後,他也成為了朝廷的一名小官,負責管理轄區一小塊區域的安全。
東漢末年,劍兵遍地,再加上漢朝內部宦官的叛亂,導致匈奴死灰復燃,頻頻攻打漢朝。 有一次,匈奴人又來鬧事,董卓被派去平息叛亂。 董卓憑藉著自己的英勇,率領漢朝軍隊將匈奴人打回了邊境。
董卓在這場戰鬥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勞,被推薦進入皇府,從此開始了飛揚跋扈的事業之路。
憑藉著武功,董卓很快就在軍隊中立下了不少功夫,地位也得到了迅速的提公升,很快就在宮廷和戰場上聲名鵲起,也進入了何進的眼裡。
當時,何進正在謀劃“鏟獄除惡”的行動,想要徹底消滅太監勢力,但因為沒有機會,只好一直拖延。 而當何進知道董卓的勇敢之後,就親自找到了董卓,希望董卓能和他一起演戲。
當時董卓還沒有嚐到權力的好處,更沒有徹底腐化,還保住了自己的忠心,所以在被何進招攬後,他立刻答應了。
但當董卓率領大軍準備一舉消滅宦官勢力時,卻意外地,賀進早一步被有準備的宦官心腹殺死,皇帝也被太監扣為人質。
急於救車的董卓急忙追軍,最終經過一番激戰,不僅平安救下了皇帝,還消滅了太監勢力的心腹,立下了無上功績。
曾為救援立功的董卓,立即聲名鵲起,名利雙收。 身居高位,權勢滔天,是好事,但對董卓來說卻不一定如此。
嘗到了權力的諸多好處後,董卓頓時敗壞了,他忘記了自己曾經是一名為漢朝而戰的軍人。
獲得權力後,他開始大力擴張自己的勢力,不僅花了很多錢招攬私兵,還把何進的權力據為己有,最有意思的是,當他發現呂布的勇敢時,還騙呂布親手殺死了自己的繼父丁遠。
呂布本來只是乙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好在得到了丁遠的賞識,收他為義子,不然在那個亂世中,膽子大弱的呂布會怎麼樣? 真的很難說。
比方說,董卓麾下後,在呂布的親自保護下,董卓變得更加囂張跋扈,靠著權貴和士兵,開始欺負男女,做各種壞事,甚至在他登基的時候,還公然脅迫天子,用武力威懾大臣們, 成了名副其實的亂臣、飢腸轆轆的賊。
此時,董卓的罪孽早已耗盡,天下有識之士紛紛舉起正義的旗幟,向董卓發起討伐。 董卓雖然也有精銳的士兵和強悍的將領,但他肆無忌憚、殘暴的性格早已失去了民心,因為他的許多將領也紛紛叛逃參戰,或者是被動破壞。 更何況義軍也有能力使出渾身解數,以至於雙方打了幾次之後,董卓也只能匆匆逃竄。
為了能夠保護自己的安全,董卓在逃亡的時候還下令軍隊挾持了數萬人作為人質,在亂世中,百姓本來就又餓又冷,怎麼可能適應如此高強度的遷徙,所以在逃亡的過程中,數以萬計的無辜百姓死在了路上。
叛軍沒有想過刺殺董卓,但有“呂布在百姓中”一路護著他,殺了董卓是沒有問題的。
呂布的勇敢可以抵擋千軍萬軍,要想殺董卓,就必須先解決呂布,為了讓呂布不再保護董卓,王雲想到了乙個聰明的計謀。
他知道呂布也喜歡美貌,和董卓的妃子有染,所以王允在這件事上大驚小怪,以董卓沒有真正解決呂布的問題為由,勸他叛逃。 在王雲的一再勸說下,呂布終於被他說服了。
在後來的一次叛軍暗殺董卓中,董卓在刺殺後下意識地喊了一聲,想要有人來救他,這已經不是董卓第一次被襲擊了,他以為這一次會和之前一樣,喊完之後,呂布會飛來護送他。
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剛喊完,就聽到呂布喊道:“皇帝有詔書要懲處叛徒。 緊接著,他全力出擊,殺死了董卓。
董卓雖然也有武功,但根本不是呂布的對手,更何況這件事發生得太突然了,他從來沒想過,昔日聽話他的陸風仙會對他出手,至今還死在了自己最信任的“義子”手中。
董卓的死是很幸福的,他無疑成為了乙個讓世人笑了幾千年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