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花瓷起源於唐代,宋代發展緩慢,流傳下來的文物很少。 元青花瓷趨於精緻,尤其是在江西省景德鎮。 17世紀的青花瓷器,無論是景德鎮的官窯,還是各地的民間窯爐,都有許多精美的傑作。
上次唐總給大家講了萬曆時期的青花瓷,由於綠色材料的變化,也分為兩個階段。 二十四年前,綠色材料進口回綠色材料,顏色為藍色和紫色,與嘉靖的藍色和白色非常相似(例如:明萬里青花龍紋梅花瓶蓋)。 萬曆二十四年後,開始使用浙江**材料(如:明萬里青花**觀音菩薩畫碗),器皿的形狀也開始發生變化,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這種風格一直影響著明末甚至清初青花瓷的外觀。 從傳統的水分離法到火燒法,藍白的色質迅速提高,使浙料的顏色青翠藍潤,藍色中灰色,而且有很多暈厥,色調相當平靜。
明萬里青花龍紋梅花瓶帶蓋故宮博物院收藏。
明萬里青花**觀音菩薩畫碗。
風格:明萬曆皇帝四十四歲冰塵仲冬月吉日精製。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明崇禎(公元1628年-1644年,明司宗朱經視年)歷時17年,由於戰爭頻繁,國家衰落,景德鎮官窯基本處於停止焚燒的狀態,但民窯的生產依然興旺發達。 崇禎青白髮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色,既有萬曆時期的影子,又具有康熙時期的風格特徵,呈現出傳承過去、開拓未來的藝術風格。
用浙江材料塗上色彩鮮豔深邃的青花器皿,改變了萬曆時代的濃密風格,裝飾廣泛,既有菩提達摩、羅漢、動物等人物故事,又有寫意山水,具有大膽誇張的寫意畫特點,文人氣息十足。
明崇珍《青花呂東斌》《凡人花瓶》,大都會美術館收藏。
明崇真青花**告別圖長頸花瓶收藏大英博物館。
在綠色材料處理技術上也有所改進,特別是從洗滌精煉法到火燒精煉法,鈷含量明顯增加,鐵含量降低,使青花瓷的色澤更加均勻穩定,青花“水分離”技術也更加成熟, 這為後來清代康熙青花相間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