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走了? ”
沈逸飛在農曆新年的第二天就發出了這個“靈魂折磨”的朋友圈。
在沈亦飛站b**的評論區,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催婚”。 有網友表示,春節期間相親太多,相親的過程中,被乙個又乙個關鍵詞“量化”,在這種情況下,幾乎不可能產生愛情。
由於今年春節假期和情人節“成雙成對”的出現,在最近的社交**上,催婚戀的話題一直頻頻衝上熱搜。 在“這個年輕人真的不想結婚嗎?”的討論區,有網友評論:“不結婚,結婚就沒有好處了。 而這個評論也是所有討論中最受歡迎的。
沈逸飛可能比評論員更仔細地關注這些抱怨。 作為一名長期研究親密關係的社會學家,她將這些陳述視為了解社會情緒的視窗。 除了檢視評論的內容外,她還想了解評論者為什麼發表評論。
有人曾評價沈逸菲是“孤獨的勇者”,因為作為女權主義者,她一直在鼓勵更多的人進入愛情; 也是因為她作為學者,花了大量的時間寫劇本和錄音**。 從錄製《社會學思維愛情課》課程,到出版《什麼樣的愛情值得勇敢一次》一書,她不僅花費了大量的精力,還聽到了不少尖銳的批評。 那麼,是什麼讓她如此下定決心要成為乙個“孤獨的勇敢者”來為愛情辯護呢?
帶著這樣的問題,《晨報》採訪了沈逸菲,請這位“網路戀愛導師”在情人節那天和我們“聊聊”。 “你為什麼不找乙個合作夥伴”?
在春節晚宴的餐桌上,面對著長輩們一輪又一輪的“靈魂折磨”。 有些人選擇逃避,他們寧願留在陌生的城市,也不願回到家鄉; 有的人開始選擇“逆婚催婚”,他們不停地催促父母幫他們去相親,直到父母無聊了,不再主動催婚; 有些人選擇來到社交**上,在心裡吐槽,吐出剛認識的“精彩”相親。
但要真正回答這種“靈魂折磨”,大家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因為“996”,沒有時間談戀愛; 因為身邊的人太“精彩”了,談不上戀愛; 乙個朋友可能最近陷入了離婚的“泥潭”,這讓人“怕婚”、“怕戀愛”......
無論給出什麼答案,都是毫無疑問的在現代社會,愛情已經進入了“硬模式”。 沈亦菲也注意到了這種現象,在《社會學愛情思考課》中,她特意把“為什麼今天愛情更難了”? 作為第一課的主題。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她提出了一套概念,稱為愛的新劇本和舊劇本。
愛情的舊劇本強調家庭的利益,個人的需要應該在家庭面前適當犧牲。 在舊劇本中,婚姻被看作是人生必須完成的一件大事,結婚生子的年齡也被具體化,雙方的一切行動都是為了讓家庭變得更好; 新劇本強調個人感受,婚姻不再是人生必不可少的旅程,如果婚姻能讓人感到幸福,那麼婚姻就會成為人生的一種選擇。
新劇本和舊劇本沒有對錯之分,新劇本對愛情和婚姻充滿熱情,但充滿了不穩定。 相比之下,舊劇本婚姻更有可能產生一起變老的模範夫妻。 目前很多人的愛情劇本都是新舊混雜。他們可能為了家庭而想要傳統愛情的長壽和另一半的改變,但他們不想被愛情中的瑣碎事物所束縛。 但實際上,這種“想要和想要”的想法只會讓“戀愛模式”變得更加困難。
很多時候,我們覺得“怪異”的只是對方不符合我們的愛情劇本,但我們沒有去想對方為什麼會這樣想。 沈逸飛說。
有一集,主持人問尚建剛:“你覺得什麼才是理想的妻子? 沈亦菲看了丈夫一眼,期待丈夫高興地誇讚自己,但丈夫卻不明白沈亦菲的心思,他說:“理想的妻子是把她當朋友、哥們,我們會有很多話要說,不管她長得怎麼樣。 ”
但當主持人問沈逸菲:“你覺得理想的丈夫是什麼? 沈逸菲不假思索地看著丈夫,電光火石的說道:“就是這樣。 ”
或許在很多人眼中,這種“送點”很容易回答,而沈逸飛給出的答案,才是大家期待的“標準答案”。 但沈逸飛不同意這種觀點,堅持認為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標準答案”。 尚建剛的回答,正是在他的邏輯體系下誕生的“最優解”。 邏輯體系的差異導致不同的人可能對同乙個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如何處理差異是夫妻從愛情到婚姻一直在研究的“課題”。
當我們開啟社交**時,諸如“舔狗不能死得好”、“愛腦能喚醒一是一”等對愛情有強烈抵抗力的帖子,正在充斥著我們的眼界。 在這個“怕婚怕戀”逐漸成為主流的時代,沈亦菲變成了乙個逆流而上的“孤獨勇者”,她從不害怕表達自己對愛情的需要。
在一期**中,沈亦飛向觀眾透露:“其實我是乙個非常粘人的人,等尚先生出差回家,只要有條件,我都會去接他。 我還每天擁抱尚先生。 這時,有一連串的彈幕直言不諱地說:“沈老師的行為有點像'舔狗'。 ”
隨後,一期題為“為什麼我鼓勵大家多做'舔狗'? (被憎恨的勇氣)》上線。 在**中,沈逸飛無辜地說:“這和舔狗有什麼關係? 我只想對他好一點,在這個過程中我很開心。 ”
沈逸飛在書中多次引用美國學者子科祖賓的觀點愛情的特徵之一是傾向於幫助自己的伴侶。 如果你在一段關係中,付出多少成為需要仔細計算的“商業成本”,那麼這可能是對愛情本質的侵犯。
在電影院的銀幕上,詭異的畫面呈現出扣人心弦的情節,但很多電影都同樣刻畫了“渣男”的角色,他們在玩弄另一半的感情。 當許多觀眾走出劇院時,他們可能會留下一句話:“我不再相信愛情了。 沈亦菲也注意到了這些言論,於是在自己的社交**號裡開了乙個“沈逸菲聊聊影視”專欄。 這不是為了粉飾“渣男”,而是為了給愛情辯護,傳達更健康的愛情觀。
沈亦菲認為:“'渣男'和'渣男'都是將個人擴大到群體的歧視性標籤,而當這些標籤形成時,可能會讓人覺得,只要是男人,就會有暴力傾向,只要是美女,就會踩上兩條船。 ”
她的觀點是基於她20多年的研究:只有少數人會從事這些“渣滓”行為。 而他們的“渣滓”並不是因為性別,他們的行為只能代表一些品德不好的群體。
我們甚至一直在認真地談論離婚。 在結婚20周年的快速問答中,尚建剛平靜的說道。
沈亦菲和妻子結婚20周年的快速問答**剛入婚時,沈亦菲和丈夫頻頻爆發衝突,反覆的爭吵讓雙方不止一次談離婚。 談及這場衝突,尚建剛說:“我們曾經認真想過,如果真的離婚了,我們會去找什麼樣的人。 如果我們進入下一段婚姻,我們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嗎? ”
冷靜思考後,雙方都認為,即使離婚了,也可能在下一段感情中重蹈覆轍。 既然分離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處理當下。 夫妻倆分別澄清了他們絕對不可觸碰的“雷區”和“踩雷”的後果,可能是吵架,也可能是離婚......
情侶之間的初戀,可能只是多巴胺作用下的“頭腦發熱”。 隨著愛情的時鐘指向愛情的第18個月,這種帶來即時幸福的化學物質悄然崩潰,乙個“分水嶺”突然擋住了每一對情侶的去路。 對於《桑葚CP》(《桑葚CP》是粉絲們對沈亦飛夫婦的稱呼),如何跨越這個“分水嶺”,也耗費了兩人不少精力。
很難讓別人考慮到你的需求,所以我更傾向於直接問。 沈逸飛說。 當她提出要求時,丈夫尚建剛也會想:“我能不能完成這個要求,在什麼情況下能完成。 久久之後,夫妻倆達成了默契——即使雙方發生衝突,吵架後,兩人都會理智地坐下來,把訴求說清楚。 很多時候,他們也會把討論的結果寫下來,形成協議。 談起家裡那厚厚的協議,沈逸飛說:“感性是提高理性的溫度,理性是為感性保駕護航。 ”
白紙黑字的協議見證了我們的理性,但情感的缺失也不會使人快樂。 頓了頓,沈逸菲補充道。 很多時候,解決問題的邏輯和幸福的邏輯是不同的。 當我們專注於問題時,更多的問題隨之而來,但當我們專注於如何“創造”幸福時,許多問題都可以解決。
“有時,我們甚至忘記了我們最初建立關係的目的。 我們進入愛情的原因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為了快樂。 沈逸飛說。我不是唯一的乙個,但有同事對採訪沈亦菲的過程有評價:“體力很強。 ”
邏輯話語系統和極快的語速,都讓我的大腦在面試過程中處於“高速奔跑”的過程中。 但當採訪完成,材料梳理完畢後,我突然意識到,沈逸菲的日常生活可能和我們差不多。
沈亦菲和丈夫經常吵架,兩人經常需要擔心經濟問題,每天也忙於工作,兩人還忙於扶養老人、照顧孩子等瑣碎的事情。 那麼,是什麼讓這對曾經差點離婚的夫妻,依然相愛呢? 我心中不禁產生了乙個問題。
於是,我試探性地問沈逸飛:“你處理矛盾的方式是什麼? “當沈逸菲說到她有時候選擇和丈夫寫協議來處理矛盾時,我不禁有些驚訝。 在黑白中,這種方法對我來說似乎有點冷酷。 沈逸飛似乎也看出了我的驚訝,然後說道:“好看也沒關係,能解決問題就好了。 ”
如果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就好了。 這句話在我腦海中縈繞了很久。 在如今的快餐式關係中,很多人把愛情看作是可以帶來短期快感的“消費品”。 當愛情不能帶來幸福時,分手和離婚是最好的選擇。
也許每個人在面對情緒問題時都有過情緒宣洩。 然而,在情緒平靜下來後,人們理性地處理和分析問題並不常見。 而這對23歲夫妻的愛情“防腐劑”,就是“理性”二字。 也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防腐劑”,無數網友才會感嘆:“'桑葚CP'比很多影視劇裡的'工業糖精'甜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