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新年即將來臨,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節日之一,進入臘月乙個月,家家戶戶都開始收拾和準備過年物資,雖然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有很多不同的地方, 但“貼春聯”一定是流傳最廣、全國人民統一的習俗。
過年期間,除非有特殊情況,否則家裡會貼上春聯,貼上祝福的話語和窗花,除了增添節日氣氛外,還寓意著迎吉祥,告別舊迎新,也代表著對來年美好生活的祝願。
那麼,貼春聯的由來和意義是什麼呢? 有哪些細節和禁忌?
一、春聯的由來及意義
北宋大作家王安石曾寫過一首名詩《元日》,其中有兩句話:“千家萬戶總以舊換新桃。
其中,“桃符”是北宋春聯的別稱,桃符最早可以追溯到周。 桃符就是用桃木來描繪“神屠和余磊”兩神,用來驅除汙穢,辟邪。 其實這與《山海經》有一定的關係,傳說古代有一種極其**的妖獸,每年過年都會出來作惡,危害百姓。 後來,有兩位專門闢魔的仙人,分別叫沈屠和余磊,他們用桃枝制服妖獸。 於是,民間就有了在門上掛上刻有兩位神仙名字的桃樹枝的習俗,以驅趕妖怪。 後來,這種桃枝被稱為“桃福”,“桃福”開始流行起來。 後來,桃子吊飾被標準化,演變成長六英吋、寬三英吋的長方形桃花心木板,掛在大門的兩側。 當時,桃花符不是在春節期間掛的,而是通常掛在門口。
五代十國時期,桃花飾演變為春聯。 後來,紙出現了,人們用紅紙代替了桃木。 在朱元璋時期,每家每戶都要在除夕夜用紅紙寫上春節,貼在門框上迎接新年。
畫神像的主要意圖是闢鬼辟邪,寫春字的主要意圖是祈福吉祥。 從此,原有桃符所承載的避災、祝福、祝福的使命,逐漸被貼春聯、貼福字、貼年畫、貼門神等紅色喜慶春節元素所取代。
二、如何將春聯分為上聯和下聯
彈簧對聯分為上下對聯和橫對,上下對聯分別貼在門的左右兩側,橫對聯貼在門楣的水平木上。 我國古人都是直線寫的,都是從右到左寫的,所以也從右到左讀對聯。 如果怕犯錯,最正確的貼上方式就是看橫批的方向,如果春聯從右到左讀,那麼上面的對聯貼在右邊,反之亦然。 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當我們說左和右時,我們的意思是面向門時的左和右。
春聯,也叫對聯,所以戰鬥比較整齊,從層次上就可以看出上下對聯的區別。 根據網格規則,上環的最後乙個字必須以單詞的發音結尾(普通話為三聲和四聲),下字的結尾必須是平音詞的結尾(普通話中的一聲或兩個聲)。 意思是說,在貼春聯的時候,看春聯的最後乙個字,如果以三四個音調結尾,一般是上聯,如果以一兩個音調結尾,一般是下聯。
而且,春聯的上下聯基本屬於因果關係,原因為上環,果為下環。 一般來說,寫過去時間的那個代表上環節,寫新年的那個代表下環節; 較小的範圍是上鏈節,較大的範圍是下鏈節。
春聯是我們的生活習俗,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是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希望和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