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廁所應盡量開放,儘量減少二維碼掃瞄
掃碼進入公廁,市民一頭霧水。 近日,來自福州的何先生在政治平台“第一幫”的微信小程式上報道,他日前開車到福州鼓陵景區,突然覺得肚子不舒服,於是在附近找了個公廁。 但沒想到的是,想進入掃地的前後都花了兩三分鐘,很不舒服。 (紅星新聞,1月31日)。
人有三急,不掃碼就不能上廁所,讓人急著跳。 據工作人員介紹,這個公廁也是某公司的內部廁所,為了方便遊客,公司與景區協商開放; 除工作日某些時間外,其他時間關閉,只能通過掃瞄二維碼使用。
企業出於公益目的免費向外開放內部廁所是一件好事。 但是,由於景區將其標記為公共衛生間,因此應充分符合便利的原則,並最大程度地向公眾開放廁所。
廁所限時開放,惹了一些麻煩,不能再惹麻煩了。 在便捷的服務中植入廣告是可以理解的,但廣告要適度、適度地做,要注意時間和場合。 如廁往往“事不宜遲”,當乙個人著急的時候,還要關閉**頁面的自動跳轉,注意***繫結的手機號碼,或多或少的人文關懷; 延長流程,將其變成廣告空間,甚至過度收集私人資訊,使便利措施變得不方便。
如廁引導過程“又臭又長”,疑似強行掃碼,誰能“憋得住”? 遇到不懂手機的老人怎麼辦? 個人資訊會洩露嗎? 廁所管理怎麼能被任意阻塞?
從本質上講,公共廁所不應與私人廁所混淆。 這就要求景區盡快與企業協商改善,或取消“一廁兩用”掃碼,或將公廁與私廁完全分離,以精細化、人性化的管理,讓廁民回歸“如廁自由”; 至於其他公共場所,也應儘量減少使用“半開放式”公廁。
廁所雖然小,但體現了文明。 現在,許多公共廁所的裝置和衛生狀況都得到了改善,甚至變成了智慧型公共廁所。 但需要注意的是,與“硬體”的改進相比,靈活管理才是真正的“智慧”。 熱情體貼的公共服務應該懂得急切地滿足人們的需求,而不是讓人急切。
在生活中,有些廁所除了掃碼上廁所外,還得掃碼才能拿到紙; 除了上廁所,點餐排隊也必須通過掃碼、繫結賬號來完成。 隨著應用場景的增加,本應方便快捷的“掃碼”成了負擔——掃碼有時不是在做“減法”,而是在做“加法”。 不人道和多餘的做法只會增加使用者的阻塞,侵犯個人權益。
治理強制掃碼問題,尤其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嚴格執行使用標識標準。 同時,完善線上線下侵權投訴渠道,建立長效懲治個人資訊侵權行為機制。
公共廁所應盡量開放,儘量減少二維碼掃瞄遊客進出廁所的姿態關係到景區的精細化管理,也是旅遊和城市形象的場所剪影。 (正觀評論員韓京)。
黃河評論郵箱:zghhpl@163com)
統籌單位:陳若松。
編輯:任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