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與食的新消費 圖片 “這可能是中國唯一一瓶1954年的茅台酒。” 在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的國家002號茅台收藏館內,收藏館館主、知名收藏家、中國第一人壟斷茅台酒的徐大同談到了酒和美食的新消費。
在徐大同的帶領下,酒食新消費有幸參觀了他建造建立的茅台收藏館。 在收藏大廳裡,徐大同珍藏著每一瓶茅台酒的歷史和來龍去脈。 但對於這瓶1954年的茅台酒,他卻非常重視。
徐大同說,在收集這瓶茅台酒之前,他曾收集過一瓶1954年的茅台酒,只是在搬家時不小心打碎了。 因此,當他第一次拿到手中那瓶茅台酒的資訊時,就以550萬元的“天價”拍賣了出來。
今天,這瓶茅台酒被徐大同作為市政廳的珍寶放在收藏大廳的中間。
熟悉徐大同的人都知道,他一生都痴迷於茅台,他對茅台發展歷史的了解和對茅台的欣賞,更是行業內的佼佼者。
上世紀80年代,當時還在山東陸豐做採購員的徐大同,第一次見到茅台。 40多年來,他開了茅台店,建立了茅台收藏,並撰寫了《國酒茅台收藏》。許大同和茅台相識,風雨同舟。 正如許大同自己所說:“我的人生有兩次美好的邂逅,一次是1969年遇見愛人,另一次是1981年遇見茅台。 ”
徐大同相信緣分,他相信自己與茅台的相遇是一種緣分,而他收藏的茅台更是如此。
說起這瓶1954年生產的茅台酒,徐大同頗為感動,既是出於這一年茅台酒的失落與恢復的喜悅,更是因為這瓶酒上流淌著歲月的痕跡。
舊物不說話,時間震撼。 破碎的瓶口,磨損的標誌被時間標記,老式的字型刻著歷史的永恆。
酒類食品新消費 圖“550萬”在外人眼中是一大甩,但對於痴迷茅台、熱愛酒文化的徐大同來說,這瓶只有700克的酒,重達1萬多金。
自從競拍了這瓶老酒之後,已經贏得寶物的徐大同就開始研究它了。 看到我們對瓶子的好奇,徐大同向我們介紹,這種瓶子叫做三節端蓋粘土陶瓷瓶,又稱竹瓶,是早期茅台的核心特徵之一,1956年被兩節粘土瓶所取代。
酒類和食品的新消費注意到,這瓶茅台酒在1954年的一般風格與今天的茅台酒非常相似,但仔細觀察後發現,它的商標圖案和文字與今天的茅台酒大不相同。
茅台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有不同的商標和廠名,公眾對“飛天”和“五星”的商標可能比早期的“金輪牌”更熟悉。
食品和飲料的新消費圖片 “金輪”,又稱“輪牌”,其圖案由金燦燦的麥穗、齒輪和紅色五顆星組成,於1954年註冊成功。 雖然金輪品牌於1954年5月1日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正式批准,但金輪商標在1953年底就已經投入使用。 徐大同說,“右下角的'地方國有茅台酒廠出產'字樣,也是酒廠正式宣布更名前印製使用,是'國有仁淮酒廠'更名後的第一批茅台酒。 ”
對於《貴州毛苔蘚酒》中“苔蘚”字的寫法,在場的參觀者都很好奇。 徐大同告訴我們:“這是1954年以前貴州茅台書寫的獨特方式,'茅台'這個名字是拼寫錯誤,是個別學者的意見,一直沒有得到認可。 因此,酒廠後來採用了常見的“tai”字書寫。 ”
酒食新消費了解到,為了更正這一寫法,茅台酒廠於1954年4月19日特意向貴州省人民**工業廳報告,以備日後參考,並於1955年正式由“苔蘚”改為“台灣”,而“當地國有茅台酒廠生產”的付款也在此時正式更正。 直到1966年,葡萄酒標籤正面的“毛”一詞的“++字首”才改為草字首。
值得注意的是,這瓶茅台商標**在1954年出現時出現了“中國產”、“牟臺酒廠”、“kwaichow China”等英文單詞,讓人聯想到“茅台出海”。
徐大同的話,印證了這個猜想。 他說這是出口產品,並示意我們看看瓶底的“中南公司”ltd.singapo“,”此標籤表明這是出口到新加坡的產品”。
酒、食新消費 說起茅台的出口銷售,徐大同就像個寶貝。 通過徐大同的敘述,我們了解到,1953年,茅台開始生產出口,而在1955年之前,由於貴州省沒有出口權,出口海外的茅台只好在懷人裝瓶,在重慶貼上標籤後銷售。 這瓶茅台酒於1954年由“重慶中南有限公司”出口到新加坡,直到1958年茅台才出口註冊飛天商標,使用白瓷瓶,茅台才正式開始了大規模出口的歷史。 “1954年茅台年產量163噸,其中用於出口的較少,這也可見這瓶酒的珍貴。”
我們無法知道這瓶老酒是如何流傳海外的,又是如何回到祖國的懷抱的,但我們所知道的是,它是現存最早的貴州茅台酒,甚至可能是唯一一瓶。
在徐大同的精心調研和行業專家的多次鑑定下,這款老酒獲得了茅台收藏家協會頒發的“收藏家協會獎”,徐大同也獲得了2023-001證書。
酒食新消費 看著這瓶1954茅台酒,徐大同眼中滿是得意,又提到了“緣分”二字,在他看來,這瓶老酒就像是失散多年的老朋友,重逢就夠歡樂了。
從酒食新消費的角度來看,有這樣乙個“一輩子只專注於一件事”的行業內人士,就和這瓶老酒的存在一樣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