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儀討厭趁熱吃不下,他也討厭
溥儀是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晚年時常回憶皇帝生涯,但有兩件事讓他經常抱怨。 第一件事是:“我從來沒有吃過一口熱飯。 ”
第二件事是:“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否則龍玉太后會打我的手。 溥儀曾問過龍玉太后為什麼要這樣做,但龍玉太后只嚴厲地告訴他:“這是清朝的規矩。 ”
因為害怕龍玉太后,溥儀沒有多問什麼,直到後來才明白龍玉太后的好意。 有人可能會問,他既然是清朝的皇帝,又怎能不懂皇帝的規矩呢?
其實溥儀不是皇子,更別說繼承皇位了。 這一切都始於慈禧太后。 1906年,也就是光緒三十二年,溥儀出生在京太子的皇宮,是宰豐親王的長子,全家人都把他捧在手心裡。
然而,即使有家人的呵護,溥儀的生活也並非無憂無慮。
由於光緒帝的突然去世,慈禧為了延續皇位,選擇在太子的兒子中挑選繼承人。 最終,她選擇了年僅3歲的溥儀,是太子愛心覺羅在豐的兒子,也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弟弟。
更何況,愛新覺羅在丰是慈禧的親臣,他的兒子繼承了皇位,讓慈禧得以繼續控制清朝。
慈禧太后沒想到,她竟然在光緒皇帝去世後的第二天,即1908年11月15日去世。 半個多月後,年僅3歲的溥儀繼位,成為清朝第十二任皇帝。
與此同時,龍玉皇后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龍玉的太后。 然而,3歲的溥儀並不懂得皇帝的職責和宮裡的規矩,他只知道身為皇帝留在宮中,吃飽喝足,和人一起玩,快樂地度過每一天就足夠了。
到6歲時,他還在宮裡隨意奔跑和玩耍。 由於他平時都是由太監和宮女照顧的,雖然他不遵守皇帝的規矩,但作為皇帝,他們也不敢關心他。
原來,清朝皇帝也有很多吃飯的規矩。 當我第四次拿起自己喜歡的菜時,龍玉太后突然生氣了,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 我嚇得不敢說話。
過了一會兒,太后平息了怒火,我低聲問她為什麼要打我。 她嚴肅地說,這是皇帝吃飯的規矩,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
我明白這是為了皇帝的安全。 然而,皇帝吃飯的規則遠不止於此。 我問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太監後,才知道皇帝吃飯的規矩很多。
接下來,我將詳細介紹皇帝用餐的所有規則。 首先,皇帝的飯菜的流程是這樣的:御膳室接到皇帝的傳飯命令後,會準備皇帝的飯菜。
食物準備好後,宦官會把它們送到皇帝的房間裡。 皇帝開始吃飯,他可以隨心所欲地選擇食物,但每道菜不能超過三口。 當皇帝吃完飯後,太監們會拿走剩下的食物。
這就是皇帝吃飯的所有規則。
清朝時期,皇帝的飲食習慣和我們現代人不一樣。 他們不是一日三餐,而是一天只吃兩頓飯,稱為早餐和晚餐。
早餐通常從早上 6 點開始,到早上 8 點結束; 晚餐從中午12點開始,到下午2點結束。 清朝皇帝的飲食非常講究,以雞肉、鴨肉、魚、鵝、豬肉和時令蔬菜為主菜,還有一些山里海鮮和異國水果。
他們吃的大公尺是專門種植的黃公尺、白公尺、紫公尺,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優質“貢公尺”。 每頓飯,清朝皇帝都有大量的菜餚,從六七十道菜到上百道菜不等。
尤其是慈禧太后,她每頓飯有一百二十道菜,一頓飯要兩銀子。這是清朝皇帝的用餐習慣,他們注重食物的質量和種類,以此來展示皇室的尊嚴和奢華。
原來清朝皇帝的飲食不固定,天天有酒有餐有點心,時間也不固定,需要隨時聽皇帝的召見。 皇上飲食在皇宮內掌管御膳,御膳的管理者是皇上的親信,御膳是皇宮中最機密的地方,事關皇帝的安危,絕對不能出任何差錯。
御膳的每一道菜都非常講究,從食材的選擇,到烹飪,再到最後的皇帝大餐,都有嚴格的規定和檢驗。 食材的採購和準備都有嚴格的要求和記錄,每個灶台只做一道菜,由廚師、配菜、雜項三人配合,確保數百道菜同時製作,第一時間讓皇帝品嚐。
每道菜都由三個人處理,他們互相監督,以確保每道菜都完美無瑕。 如果出現問題,他們會對此負責,因此他們會小心翼翼地工作。
如此繁瑣的程式,可以大大降低中毒的可能性,而且每個環節都有明確的負責人,無論是表揚還是懲罰,都可以追溯。 接下來是皇帝吃飯的詳細過程。
凌晨五點,天剛濛濛亮,幾個太監和宮女就已經在陽心宮後面的宿舍門外等候。 平時,皇帝的貼身太監會在門外輕咳一聲,提醒皇帝起床。
一進屋,幾位宮女就會幫皇帝洗臉、梳頭、編辮子、剃頭髮。 洗漱後,太監會背著一件用黃雲龍緞包裹的龍袍,宮女會幫皇帝穿上。
皇帝穿好衣服後,早餐會享用一碗白木耳湯或燕窩加冰糖。 這種湯的味道通常是根據皇帝的個人喜好來決定的,比如乾隆皇帝曾經在醒來後喝一碗冰糖燉燕窩。
然後,皇帝會離開養心宮,前往慈寧宮迎接太后,這種儀式被稱為“假禮”,即將辮子扔在背後,單膝跪地,右手放在地上,然後進行簡單的跪拜。
這是通常的問候過程。 通常,皇帝在向皇太后打招呼後後,會去御花園散步或回宮看一會兒書。
早上六點鐘是皇帝享用豐盛早餐的時間。 此時,御膳廳已經忙碌了好幾個小時,只等著點菜"遞餐"。乙個太監鋪好桌布,其他太監依次捧著紅漆盒進殿,迅速將各種菜品和湯品放在餐桌上。
之後,他們乙個接乙個地撤退,只留下侍餐的太監。 這是一頓真正的皇家大餐,充滿儀式感和威望。
皇帝吃飯的時候,他坐在東邊,面朝西邊。 為了保證皇帝的安全,他侍奉了四個太監。 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任務。
其中,第一太監負責檢查食物是否有毒。 他會使用銀色測試標籤,並在每個盤子上輕輕滑動。 這張測試卡長約三英吋,寬約半英吋。
如果銀牌變色,說明食物有毒,相應的廚師將被追究責任,甚至可能面臨死罪。
二太監接過測試卡,確認無誤後,親自品嚐了這道菜。 在他身體不適後,第三位太監會把這道菜帶到皇帝面前,這被稱為“品嚐”。
然後四太監把菜夾進皇帝的碗裡,皇帝開始享用了。 如果皇帝特別喜歡一道菜,說了一句“賞賜”,那麼做這道菜的三位御廚僕人就會得到豐厚的賞賜。
這個繁瑣的過程保證了皇帝的安全,卻常常導致食物變冷,讓末代皇帝溥儀感嘆自己一口都沒吃過一口熱公尺飯。 雖然這個繁瑣的過程給皇帝帶來了諸多不便,但為了皇帝的安全,清朝的所有皇帝都不得不嚴格遵守這些規定。
這些規定在清朝的法律中都有明確規定。 更嚴格的是,這道菜再好吃,皇帝也不能連續吃三次以上,一旦超過三次,就會立即收回,幾個月內不會再出現。
這是清家的規矩,要求皇帝行事慎重,不要貪吃,以防中毒。
皇帝的飲食非常受關注,因此受到了很多關注。 這些預防措施的目的是保護皇帝的安全,防止任何人在皇帝最喜歡的食物中下毒。
為此,清宮的“飯底檔案”專門記錄了皇帝的飯,事事都一絲不苟,一絲不苟。 然而,皇帝的飲食偏好是絕對的秘密,不會被記錄或公開。
因為皇帝知道自己的喜好可以成為別人謀殺他的藉口,所以他會盡量保持低調。
在皇宮中,嚴禁宦官和宮中人員隨意討論皇帝的飲食,這是一大禁忌。 如果有人洩露了這些資訊,他們至少會受到一棍子的懲罰,最壞的情況是面臨死刑。
就連皇帝後宮的妃嬪們也不知道皇帝的個人喜好,這在電視劇集中可能很少見,但實際上,皇帝通常只在特殊的日子和嬪妃們共進晚餐,這也是他稱自己為“孤漢”的原因。
皇帝的飲食總是難以捉摸,他們嚴格遵守規則,以防止任何人在飲食中下毒。 從歷史上看,雖然有人試圖毒害和謀殺皇帝,但很少有人成功。
這是因為在飲食方面,皇帝有一套獨特的規則和程式來保證他們的安全。 據末代皇帝溥儀說,小時候不懂這些規矩,一直想吃自己喜歡吃的食物,龍玉太后都會攔住他。
這一方面是為了遵守清朝的規矩,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溥儀的安全。 晚餐的流程和規則與早餐相似,只是菜餚不同。
從這些規矩可以看出,清朝皇帝的一生受到許多繁瑣規章制度的束縛,不僅有皇帝吃飯的規矩,還有後宮的禮儀、前朝的國事、祖先的繼承。
晚年,溥儀多次表達對清朝規矩的不滿,認為自己雖然擁有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力,卻不願意經歷被各種規矩束縛的生活。
奇妙知識的季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