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的10年造車計畫已經宣布停止,造車計畫是蘋果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專案之一,這個訊息傳回中國很多人都興奮不已,對美國的造車能力憤世嫉俗,但我認為這對蘋果來說絕對是乙個明智的決定,只有停止蘋果的造車業務才能繼續保持蘋果的傳奇。
蘋果目前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市值為28萬億美元,遙遙領先,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特斯拉的市值僅為6000億美元。
蘋果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但現在連一輛車都沒有生產出來並銷售給客戶,即使蘋果汽車已經登上了世界第一的寶座,也只能增加6000億美元的市值,6000億美元對蘋果來說還不夠, 而新能源蛋糕太小,無法滿足蘋果的胃口。
現在蘋果已經決定停止新能源汽車業務,將所有資源投入到AI領域是最佳選擇,蘋果公司不靠利潤賺錢,他更關心的是公司的市值,股東不看公司的分紅,股東更關注市值。
新能源汽車現在非常不穩定,特斯拉和中國車企已經申請了大量的專利,蘋果要面對很多專利阻撓才能造車,汽車由上千個零部件組成,考驗著乙個國家製造業的實力,而現在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已經不足以支撐工業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了。美國。
另外,新能源汽車不同於其他工業產品,因為車企實力較大,尤其是在寧德時代的新能源電池公司,這才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就算蘋果高,也只能找公司買電池,甚至和公司關係特別好,才會把電池放在優先權上, 蘋果已經習慣了上位的感覺,沒有辦法低頭討好公司。
現在蘋果的年營收在4000億美元左右,淨利潤在1000億美元左右,淨利潤率已經達到了25%,即使特斯拉是全球最賺錢的新能源汽車,利潤率也只有15%,比亞迪的銷量也很好,但可惜比亞迪的利潤率只有5%,如果蘋果繼續造車的話, 蘋果的利潤率會特別低,就算蘋果未來能賺錢,但低利潤率會造成市值,這對蘋果來說是乙個無法彌補的損失,要知道,1000億美元的營收和250億美元的淨利潤,和2000億美元的營收和250億美元的淨利潤是不一樣的, 利潤率為25%,利潤率為125%的差距,蘋果將變成一家利潤率低的普通製造企業,蘋果的神話將不再能夠保持其神秘而高的地位。
蘋果現在不想在汽車領域浪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蘋果將資源集中在AI領域,因為只有人工智慧才能繼續保持蘋果的神話,汽車領域對於蘋果的技術含量來說太低了,小公尺3年就能造出一輛車,蘋果已經10年沒建好了, 倒不代表蘋果的研發能力不高,而是蘋果太追求完美了,因為蘋果知道,自己研發的產品一旦沒有跨世紀的影響力,就不會發布,如果新產品不能達到投資者的理想狀態,就會造成大規模的市值**。它甚至影響了蘋果手機的銷售。
現在大家都知道,未來的方向是在人工智慧領域,英偉達用實際行動來說明投資者對人工智慧的瘋狂,英偉達600億美元的營收有300億美元的利潤,利潤率已經達到50%,蘋果也知道,如果想要高利潤率, 你必須保持遙遙領先,沒有對手可以與自己競爭,這樣你才能控制自己。
汽車領域太多的競爭者,導致蘋果無法遙遙領先,壟斷了汽車領域的市場,無論汽車怎麼包裝,都只是工業產品,而美國汽車工業的勞動力成本特別高,現在每個工人每小時掙300元, 而蘋果汽車因人工成本造成的利潤率不會太高,一旦蘋果做到了,就會影響到它的未來。
現在蘋果就像乙個成功人士,他對自己要求很高,不願意把劣質產品推向市場。 不是因為蘋果的性格有多好,而是因為讓蘋果的神話保持活力。 一旦破局,蘋果的市值就會瘋了**,這是任何投資者都無法承受的後果,蘋果的市值是比亞迪的30多倍,可想而知蘋果面臨的壓力有多大。
我們必須明白乙個道理,任何產品推向市場都注定是不成熟的,只要經過市場的不斷考驗和產品迭代,成為市場認可的品牌,蘋果現在已經非常成功了,消費者和市場都對它充滿了高期望和高要求,它不再允許在劣質產品上重新開始, 蘋果放不下姿態是其緩慢下滑的重要原因。
2014年,蘋果以為手機業務已經到了極限,希望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占有一席之地,但10年後,它還是選擇了放棄,現在卻把所有的資源都投入到了AI領域,不知道10年後蘋果還會繼續在AI領域探索嗎?
現在蘋果被資本脅迫,沒有耐心冷靜下來做乙個產品,被投資者牽著鼻子走,投資者目光短淺,沒有長期價值投資,做有熱點的事情,熱點一過去就退出,這種行為對蘋果來說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