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貧困村第一大學生,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是通江縣龍家邊村新源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他就是張江。
張江的故事始於1988年。 那一年,考入合肥工業大學,成為龍家邊村的驕傲。 為了慶祝他的成就,村里特意為他放映了一部電影。 在那個物質極度匱乏的時代,這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2月** 動態激勵計畫
張江大學學習機械工程,畢業後在上海一家外資公司工作了十幾年,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和經驗。 但他心中始終有乙個念頭,那就是回到家鄉,幫助家鄉的發展。
2014年,他終於下定決心,辭去了上海的工作,回到了通江縣廣納鎮龍家邊村。 他和村民龍愛軍通過土地轉讓種植了800多畝獼猴桃,並採用了公司+基地+農民的模式,帶動數百名村民常年在園區勞作。
張江表示,他之所以選擇獼猴桃作為主要種植品種,是因為獼猴桃市場前景好,經濟效益好,適合在龍家邊村等山區種植。 他說,龍家邊村地勢高,水源條件差,農業種植成本很高,但獼猴桃喜歡這樣的環境,可以長得好。
張江投資2500萬元建設獼猴桃園。 他說,這需要很大的決心,但這也是乙個很大的風險。 他並非沒有失敗的可能,但他表示,即使失敗了,地租也會直接支付給農民,工資也會按時支付。 就算是虧了,也是他個人的虧,對當地農民來說也不會虧。
張江的努力沒有白費,經過三年的前期工作,2018年,他的獼猴桃園成功結出了果實。 目前,他的獼猴桃園生產的紅黃獼猴桃品質優良,年產量超過60萬斤,遠銷上海、福建等地。 同時,他的獼猴桃基地每天固定工人人數達到30多人,年工資支出超過100元,有效帶動了當地村民增收致富,獼猴桃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之果”。
張江的獼猴桃園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改變了龍家邊村的面貌。 龍家邊村是乙個貧困村,村民過去靠種水稻、玉公尺等農作物為生,年輕人也紛紛外出打工。 如今,龍家邊村摘下了脫貧帽,成為鄉村振興的模範村。 村里的道路、水、電、住房等基礎設施得到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張江說,他的目標是把龍家邊村建設成乙個綠色、生態、富裕的現代農業示範村,讓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找到工作,享受幸福生活。 他說,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點力量,為人生增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