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今天的發展成就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 在科技、軍事、高技術領域,我們都有一席之地,大國地位變得穩固不可動搖。
最近,網上有很多聲音:“我很高興我出生在中國。 “這是祖國的力量帶給我們的福利。 在世界各地,遇到危險的中國人,總能得到中國派出的專機的盡快保護。
甚至,在戰爭頻發的瞬間,中國國旗也成了最好的生命支撐。
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我國積極履行了援助世界各國人民的使命。 然而,我國重返聯合國的旅程一直充滿挑戰。 1971年10月25日,在聯合國大會1976屆會議第26次全體會議上,除馬爾他外,所有歐洲國家都投了贊成票。
為什麼馬爾他反對這一點?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揭開原因。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天安門廣場隆重宣告成立,舉國歡慶,因為中華民族終於站起來,在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然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中國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內部發展能力不足,特別是在科學技術方面。 用“窮白”來形容當時的中國,一點也不為過。
因此,在國際舞台上,我們幾乎沒有立足之地。 面對如此困難的局面,壓力很大,但幸運的是,只有蘇聯願意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新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首次得到提公升。 雖然名義上是對朝鮮的攻擊,但美國的真正目標實際上是我們。
為了幫助鄰國和自救,新中國派出志願者支援朝鮮戰場。 中國志願軍的努力使抗美援朝戰爭取得了勝利,從而提高了新中國的地位。
這個叫做"建國之戰"戰爭結束後,我國開始了一系列改革,以提高自身實力。 ** 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關係。
同時,許多愛國科學家歸國投身科技研究,為我國提高自身能力奠定了基礎。
他們以科技研發為主要陣地,投入大量精力。 從原子彈和氫彈的成功,到東方紅一號的順利發射,他們創造了“兩彈一星”的榮耀,填補了我國科技領域的空白,讓我們在國際科技領域擁有了話語權。
李思光等地質學家的不懈努力,使我們擺脫了“石油窮國”的標籤。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為中國做出改變。 他們齊心協力,1956年,中國基本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在第26屆聯合國大會上,中國以壓倒性多數通過了該動議,恢復了其在聯合國的所有合法權利,促使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產生欽佩之情。
動議通過後,聯合國立即將國民黨代表驅逐出台灣。 喬冠華坐在印有中國名牌代表中國的椅子上,爽朗地笑了起來,他的笑容被載入史冊。
新中國重返聯合國勝利的背後,是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是中國第一代領導人的傑出智慧。 從此,中國在聯合國國際舞台上展現出獨特的風采,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和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我們向聯合國、發展中國家和南非國家提供了援助,贏得了其他國家的尊重。
在1971年關於中國重返聯合國的投票中,我們得到了南非和亞洲小國的76票贊成。 這些國家當時面臨著與中國相似的情況,因此他們的投票是可以理解的。
但更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歐洲大國也投了贊成票,只有馬爾他投了反對票。 畢竟英美一直站在同一邊,中美兩國還沒有建立外交關係,所以可以期待英國投反對票。
然而,令我們驚訝的是,投反對票的國家是歐洲小國馬爾他。
馬爾他是歐洲的瑰寶之一,位於地中海的中心地帶,以其美麗的風景而聞名。 雖然馬爾他是乙個小國,但它以其戰略位置而聞名"地中海之心"。
然而,由於實力薄弱,這個小國飽受戰爭之苦,遭受過許多國家的殖民侵略。 最終,直到1965年美國援助後,馬爾他才成功獲得完全獨立。
可以說,馬爾他的獨立離不開美國的幫助,美國長期以來一直提供經濟支援,幫助馬爾他充分發揮優勢,實現可持續發展。
自1965年獨立以來,馬爾他一直以美國為榜樣。 當中美關係惡化時,馬爾他投票反對中國重返聯合國大會,以表明對美國的忠誠。
儘管馬爾他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次反對票是歐洲唯一的一次,但它也是歷史的一部分。 中美關係惡化的第二年,尼克森**秘密訪華,標誌著中美關係開始解凍。
1979年,中美兩國正式建交,結束了30多年的不正常狀態。 有意思的是,馬爾他作為美國的“小弟弟”,在中美建交後,也積極發展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這頭“睡獅”,在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下,從屹立不倒走向強國。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中國以嶄新的姿態屹立在世界舞台上。
作為中國人,我們為生活在這片偉大而和平的土地上而深感自豪和榮幸。 2020年,在黨的領導下,中國實現了全面脫貧,為貧困人口致富、改善生活提供了新思路。
疫情的考驗,堅定了我們對祖國力量的信心。 星光不問路人,中華後代一定會為中華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