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13”事件後,全國對四戰有關將領發起了批評,當時的批評和攻擊相當廣泛,很多以前沒有提及的方面也被翻了出來。 軍隊中的將領和幹部都以言文材料表達立場。 不過,在眾多名將中,蘇羽的反應卻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據他的私人醫生張宇回憶,事發後,蘇宇將軍心情不好,對相關的關鍵活動並不熱心。 蘇羽甚至曾經對他說過這樣一段話:“。人死了,怎麼能把所有的舊賬都翻過來呢? 比如短襲戰術,明明只是軍事理論,現在卻被全面否定,豈不是讓人摸不著頭腦!未來如何打仗? ”
或許很多朋友都不明白蘇羽的意思。 “短突擊”是一種從歐洲引進的戰術打法,最初由德國**隊創造,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功應用。 在紅軍時期,李德強調這種戰術,但第五次反圍剿、短攻戰術失敗,給紅軍造成了重大損失。 早些年,林總曾寫過一篇文章,評價短攻和短攻的積極作用,從軍事角度進行了綜合分析,其實很有價值,可以借鑑。 只是由於客觀條件,紅軍沒有能力使用這種戰術。 我們連***都不能保證,我們不能以僵硬的方式與國民黨軍隊作戰。
戰術本身很好,但這取決於它們的使用方式和條件。 解放戰爭期間,林帥改進和發揚了短速突擊戰術,東北野戰軍作戰的六大戰術原則都離不開這一軍事理論的影響。 因此,我們不能一概而論,盲目地將政治事件延伸到軍事層面可能是不正確的。 “913”之後,此事又被翻了個底朝天,用來狠狠地批評了這位前四戰司令。 蘇羽的不滿不是沒有道理的,他是著名的軍事戰略家,也是當時的軍事科學院政委,和林先生一樣,對戰術非常了解。
另外,蘇羽和林先生的私交其實還不錯。 他們在戰爭年代並沒有太多的交集,因為1934年林宗隨紅軍長征,而蘇羽留在南方各省打游擊,此後多年兩人沒有合作過。 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林肅和林肅被公認為解放戰爭中貢獻最大、戰術最精湛的我軍高階統帥。 1958年,蘇羽被詬病“反個人主義”,很少有人願意再聯絡他,但林帥卻經常邀請他交流、討論軍事觀點他還說,“如果你有好主意,你可以隨時告訴我,我願意聽。,林總還讓蘇羽繞軍一圈,不要離開前線部隊,這讓處境不利的蘇羽感動了。
林帥和蘇羽都是1907年出生的,別說是早期的軍隊領導人,而是在後來的戰爭中一步步培養出來的優秀指揮官。 兩人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喜歡鑽研軍事戰術,但其他方面並不是他們的強項。 據林帥的情人吳法仙將軍回憶:林先生的性格頗為特殊因此,他與元帥們接觸不多,但他對同樣擅長軍事指揮的蘇羽很佩服兩人交流了很多,林先生很看重蘇羽的意見。
1971年,於玉和蘇羽沒有選擇掉進井裡相反,那段時間他心情不好,也勸身邊的人不要隨便發表意見,尤其是不要寫文章。 至於蘇羽自己在1958年的所謂問題,雖然在他有生之年沒有完全解決,但在1994年,**軍委報告說,將軍的名譽得到了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