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汽車圈的新聞也越來越熱鬧離奇——新能源呈現出席捲而來的趨勢,但新能源帶來的第一場戰爭也令人擔憂; 汽車行業生產銷售蓬勃發展,但行業利潤率卻創下新低。
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在《雙城記》中。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不再是描述汽車市場整個現狀的短語,英國社會學家齊格蒙特·鮑曼”。雖然每個時代都有苦難,但也有它的美麗這是最恰當和最準確的解釋。
1、汽車圈收購高河導致長安汽車股價暴跌?
在就停工向員工道歉並表示“許多公司對高和汽車表現出興趣,可能會進行收購或投資”一周後,丁磊現身重慶參觀長安汽車,並受到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接見。
丁磊和朱華榮的多段友好對話在網上流傳開來,讓很多人以為這是“長安汽車收購高河汽車”的前兆,甚至“善行”也給出了具體資訊:長安汽車將收購高和汽車51%的股份。
一石激起千浪。 但最新訊息是,長安汽車內部人士透露,長安汽車收購高河汽車的訊息並非屬實,而只是“初步溝通”,遠未“談判”。
對於網路上傳播的資訊,車文義認為,客觀上,長安汽車沒有必要和必要收購高和汽車。
對於長安汽車來說,高階定位,專注於純電動和高階智慧型駕駛的阿維塔具有良好的市場影響力,深藍在中端市場表現不俗,“後裔”啟元在大眾市場的地位越來越穩固,成為長安汽車在新能源市場“倔強”朋友的中堅力量。 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形成了“高、中、低”的完整布局; 對於長安汽車來說,高河沒有差異化的“價值”。
至於丁磊,作為高和汽車的創始人,在高和“生死”的時刻,他無疑會頻繁地出現在資本機構和汽車製造商的“會議室”中——這並不奇怪——他會為高和生命危急的高和“奔走”,這是丁磊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他自我救贖的旅程。
今天,丁磊到訪長安汽車後,長安汽車的股價為**607%;截至發稿時,長安汽車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
2.蘋果放棄造車,網友再次喊雷軍“停下”。
據外媒最新訊息,蘋果已經放棄了代號為“泰坦”的汽車專案。
至此,自蘋果2014年宣布造車以來,持續了10年的“蘋果汽車神話”徹底破滅。
起初,憑藉蘋果強大的影響力和無與倫比的技術形象,蘋果汽車一開始備受期待,當蘋果宣布將投入數百億美元和數千名工程師投入到汽車專案時,很多人認為蘋果汽車會像手機一樣,推出革命性的產品,顛覆整個行業。 雖然蘋果車繼續“難產”漏票,但也有不少人認為蘋果會“放大招式”。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稱,蘋果首席運營官傑夫·威廉士(Jeff Williams)負責放棄汽車製造專案"巨頭"該計畫的副總裁凱文·林奇(Kevin Lynch)一起做出了乙個“艱難的決定”。 不難看出,放棄造車,對於蘋果來說,確實是“吃得無味,棄其不歡”的一點無奈。
凱文·林奇
就在上個月,彭博社記者透露,蘋果車難生的主要原因是蘋果車在實際推廣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挑戰——原本打算設計一款全自動駕駛的汽車,但實際的“效果”並沒有開啟與特斯拉的差距。 基於此,蘋果降低了研發標準,準備從最初的L4智慧型駕駛轉向更低的L2+級別。
面對乙個不盡如人意的現實,汽車專案負責人凱文·林奇(Kevin Lynch)和蘋果CEO蒂姆·庫克(Tim Cook)“談”:要麼交付完成,要麼專案被安全取消
蒂姆·庫克
顯然,面對汽車這個極度燒錢的專案,汽車五金的員工會被解雇,一些員工會被調到蘋果的人工智慧AI部門,及時止損是相當明智的。
有意思的是,在蘋果終止造車專案後,不少網友甚至“喊”雷軍:住手!
3、漢唐推榮耀版再降價 比亞迪銷售焦慮
作為中國新能源的“領頭羊”,在新能源市場擁有絕對話語權的比亞迪,依然意識到2024年的嚴峻——推動2023年“冠軍版”降價的策略將在2024年進一步延續——以更低價位的“榮耀版”開啟2024年的“戰鬥”。
在比亞迪秦PLUS和克爾維特05官降2萬元後,漢唐榮耀版車型再次上榜,“官降”2-5萬元。 雖然沒有達到之前的傳聞1598萬元從“預期”,但韓DM-i 1698萬元的起步價,確實和同級別的燃油車在同一起跑線上。 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的“免稅”政策,與非新能源汽車相比,可以算是間接實現了“油比電還低”。
當前,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已進入“悲劇”局面,第一次戰爭已成為常態; 比亞迪的先發優勢和高價效比也遭遇了“阻力”,全面深度改造新能源的中國車企開始“獵殺”比亞迪。
在這種情況下,比亞迪勢必會拿出更大的勇氣,至少保持“銷售領先”,否則比亞迪將面臨更大的下行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比亞迪20萬元車型銷量佔比仍相對較低,20萬元以下車型佔比將超過65%(該資料低於2022年)——比亞迪靠價效比支撐銷量的局面沒有改變。 因此,比亞迪只能選擇“大幅降價”來應對激烈的競爭。
當然,比亞迪僅僅依靠降價是不夠的,畢竟降價是最不技術性的,同時也是最不可持續的“策略”。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比亞迪雖然已經實現了2023年300萬輛的既定目標,但其股價近期一直在跌跌撞撞,這足以反映出資本市場對比亞迪未來的擔憂。
大幅降價看似是比亞迪的主動出擊,但也是緩解銷售焦慮的無奈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