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欄避免了非根本性、長遠性的硬衝突和直接衝突,而邊界是有原則的,既有行為邊界,又有意識邊界,體現了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 要劃定經濟發展的界限,不要繼續擴大限制範圍,以維護中美關係的根本。
近幾年來,中美關係一直徘徊在建交以來的低谷,雙方都在努力尋找推動雙邊關係反彈的途徑和思路。 2021年7月,美國副國務卿謝爾曼訪華,在天津提議在美中關係中設定“護欄”,預防和避免衝突。 乍一看,這個提議似乎有一定的合理性,雙方也就此展開了討論。 但令我沒想到的是,美國在台灣、南海、人權、經貿、投資等領域,繼續做一系列不利於中美關係的事情。 事實證明,美國修建護欄的目的不是為了保護雙方,而只是為了阻止中國。 這種居高臨下的做法顯然是行不通的。
中方一再表示,三個聯合公報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是穩定中美關係最重要的“護欄”。 促進中美關係健康發展,沒有必要建立只允許國家官員放火、不讓老百姓點燈的霸權設施,而是首先要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原則,明確基本問題。 事實上,美方已經逐漸意識到這一提法在觀念和實踐上的不足。 此後,美國形成了一些新概念,比如接受歐洲提出的“去風險”,但並沒有跳出居高臨下、零和博弈的老觀念,效果也很難令人滿意。 然而,穩定雙邊關係的任務仍然繁重而緊迫。 ** 拜登指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兩國關係關係,事關世界前途命運,是兩國必須回答的世紀問題,拜登還表示,美中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雙邊關係。 兩國也必須坐下來,繼續接觸,找到相處的方式。
2024年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在曼谷與美國事務助理沙利文舉行了新一輪會晤。
在此形勢下,要及時抓住兩國元首溝通中閃現的智慧火花和雙方工作層面。 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事辦公室主任王毅在曼谷與美國事務助理傑克·沙利文舉行會晤。 王毅指出,各國都有嚴重關切,但必須正當合理,不能搞泛政治化、泛安全,更不能以此來遏制和壓制別國的發展。 雙方同意進一步討論***與經濟活動之間的界限。 雖然這裡提到它是世界的邊界,但它也是引人注目的,它可能被擴充套件為一種引導中美關係的“方式”,並應用於更大的範圍。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搞泛政治化、擴大安全,限制雙邊經貿、人文、投資往來,這是中美關係下滑的主要標誌,從根本上侵蝕著中美關係的基本面。 目前,美國仍有一股繼續收緊限制的衝動,一些限制性做法正在等待立法,其他更惡劣的想法正在測試中,可能很快就會實施。 如果不及時踩剎車,中美關係的基本面將進一步受損。 踩剎車的一種方式,就是設定世界與經濟發展的界限,而不是繼續擴大限制範圍,從而保護基本板塊。
202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劉建超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舉行會晤。
護欄是有形的,避免了硬碰撞和直接衝突,不是根本的和長期的。 如果碰撞太激烈,可能會衝破護欄。 由於價值觀不同,護欄對雙方的心理和決策影響不同。 邊界是有原則的,既有行為邊界,又有意識邊界,是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原則的體現。 邊界的作用不是在衝突發生時通過外交“設施”阻止它們,而是從根本上扭轉觀念並在衝突發生之前防止衝突發生。
今年是中美建交45周年,尼克森總統與基辛格總理、國務卿半個世紀前的會晤,首先從世界觀、認識論、認識論、 以及世界的大勢所趨。**和拜登**有過多次會晤,會談的主要內容也是中美關係的基本方向、基本原則、基本邊界,以及中美關係的世界觀和方向,要善於從中尋找靈感。
邊界也是底線和價值觀,認知邊界比物理護欄更強。 作為乙個負責任的大國,中國在涉及對方核心和關鍵利益的問題上始終嚴格遵守國際法,不僅與美國接壤,而且與任何國家都有邊界。 換句話說,美國不能在沒有國界的情況下行事。 例如,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關係政治基礎的基礎,如果為維護台海和平穩定而設定了護欄,美國必須在不干涉別國內政的邊界內,在非中國底線之上行事, 這比強加給中國的任何護欄都更有效。
作者:韓立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中美焦點微信公眾號注: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文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