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拉薩2月14日電(記者王磊)春節期間,40歲的格桑卓瑪和合作社成員歡聚一堂,歡聲笑語。
“氆氌”是藏族人民生產的手工羊毛織物的總稱,常用於縫製藏袍、藏帽、藏靴等,其中**日喀則自治區江孜縣生產的“和諧馬”為上等,以綿羊脖子下的細軟羊毛為原料, 而且編織技術精湛,是老**貴族的衣服。近年來,得益於國家對民族手工藝品的保護,“江孜諧波馬迪織技”已成為自治區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案。
走進江孜縣阿甲格桑農民專業合作社,映入眼簾的是10多台新款針織機。 格桑卓瑪坐在長凳上,腳下踩著四個踏板,讓360度垂直分布的羊絨線分成奇數和偶數兩半,拉動羊絨線的梭子穿過它們,逐漸交織成細膩的紋理。 這個過程會重複,直到乙個長 24公尺,0公尺寬6公尺產品-“新風格”。
2023年4月,上海**江孜縣某公司啟動“振興”計畫。 得益於這個援助專案,今年1月,工藝在巴黎時尚家居設計展上首次亮相,格桑卓瑪也出國參加了設計展。 在這場極具影響力的國際設計家居裝飾展上,格桑卓瑪現場展示了編織技藝。 她的手藝吸引了天下人,民族手工藝品紛紛展現出風采,受到了國際上的關注和讚譽,這讓格桑卓瑪對“新風”充滿信心。
這是江孜縣阿佳格桑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臨時工作地點。 新華社記者洛卓嘉措攝。
* 日喀則自治區日喀則市江孜縣商務局局長楊吉介紹,新型紡織機可織造不同尺寸的產品,“新款式”採用羊絨、犛牛毛等原料,質地柔軟光滑,圖案多樣,迎合國際市場需求, 從而實現了傳統氆氆的公升級,“最重要的是提高附加值,帶動人民增加收入。 她說。
目前接到的訂單,一條羊絨圍巾**在3000元左右,比傳統的更賺錢,熟練的工人一兩天就能織出一條。 格桑卓瑪說,現在合作社正忙於訂購100多條圍巾。
這是合作社的一名女工在編織羊絨圍巾。 新華社記者洛卓嘉措攝。
來自江孜縣江孜鎮的尼瑪普池,在上海經過專業培訓後通過了考試,從事“新式織造”已經三個多月了。 她說,她以前在合作社當牌墊,但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產品積壓,“新式氰”在上海援藏的幫助下開啟了國際市場,合作社成員收入穩步增長。
2023年4月,在第十批援西藏江孜集團的支援下,包括格桑卓瑪在內的第一批“阿家”來滬進行為期乙個月的交流培訓。 楊驥表示,培訓從設計理念和現代美學入手,通過毛氈技能、設計設計、裝置操作、美術鉤針等實踐教學,提高他們的自主設計和實際操作能力。
這是格桑卓瑪幫助指導當地人民學習如何使用新織布機。 新華社記者洛卓嘉措攝。
此外,上海還計畫在江孜幫助建設標準化的山羊養殖場,實現穩定的羊絨,保障農民收入的穩定增長。
將時尚現代元素融入傳統技藝,擁有近30年紡織技藝的格桑卓瑪,逐漸打通了創作靈感和發展思路。 她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優化織造技術,引進先進裝置,讓最好的產品得到國際高階市場的認可。
從江孜到上海,再到巴黎,伴隨格桑卓瑪一生的傳統民族手工藝品正在書寫著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