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中國電視公司拍攝的古裝劇《包青天》,讓全國觀眾認識了宋仁宗在位時期開封府的尹寶錚。
《陳詩梅案》《狸貓為王爺》《真假勇士》等一些著名案件也廣為人知,並被改編成電視劇集。
1000多年後,寶錚的第29代孫子包玉剛成為舉世聞名的一代“船王”,在商業領域,他秉承著先輩的態度,多次捐獻給祖國,而這些行動的背後,是乙份“遺產”的支撐。
1.純潔的心是正道的根本原因,是個人的策略。
鮑正,本名希仁,生於公元999年,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人。 與電視劇集的劇情不同,包拯的父母一直都活著。
公元1027年,鮑崢28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考入金士,並被任命為大理的法官,擔任建昌縣知府,也就是今天的江西永秀。
工作地點離家鄉幾百里,古代交通十分不便。
又想了想,寶錚讓皇帝在家鄉附近服侍,宋朝一向以仁孝治天下,對寶拯的孝順心存感激,讓他去離家稍近一點的賀州。
賀州離合肥還很遠,鮑錚不甘違抗聖令,不願遠離父母,最後選擇了辭職,寧願棄官也不願做,也要留在父母身邊。
幾年後,包拯的父母相繼去世,他在父母的墳墓旁邊蓋了茅草屋,住在那裡為父母守孝,直到1037年,包拯到北京聽選舉,被授予天長治縣。
作為兒子,寶錚對父母忠心孝,作為父母官員,他也是正直、誠實、誠實。
據《宋史》記載,端州以出產硯台聞名,端州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黑亮,溫潤如玉。 朝廷規定,端州每年要定期向朝廷獻上一定數量的硯台作為貢品。
從此段硯的價值急劇上公升,當地**看到其中的巨額利潤,便做了絆腳石,讓工匠們生產了十倍的貢硯,用來與朝廷權貴交朋友。 這無疑加重了當地民眾的負擔,不敢發聲。
鮑崢到任後,立即糾正了這種不正之風,切斷了獲利之路。 鮑拯離任時,端州百姓送他一塊硯台,以表達對包拯的尊敬。
他的屬下一直都知道包拯討厭普通的禮物,但是這硯台不是金銀首飾,所以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就私下裡為包拯收下了。
途中,鮑徵找到硯台後,不僅大發雷霆,訓斥了部下,還親自將硯台扔進了河裡。 這樣,我露出了我的心,不屬於我的東西,我永遠不會有絲毫的貪婪。
鮑錚嫉妒恨,一生忠心耿耿,如果有親戚朋友做不忠不義的事情,他絕不會容忍,對親戚更是嚴格。
公元1062年,包拯去世,當時朝廷內外、各郡的人都傷心欲絕,宋仁宗為了哀悼,退出王朝一天,給包拯起了個綽號“小蘇”。
第二,最珍貴的“遺產”。
幾千年來,寶錚的後代長盛不衰,分散在全國各地,從事各行各業。其中,成就最深的是第29代孫寶玉剛。
包玉剛1918年出生於寧波,世代經商,父親包兆龍繼承了家族企業。
從包玉剛記事起,父親就經常教導他要誠實忠心耿耿,以後不管做什麼工作,都一定不能貪得無厭,包玉剛一直把父親的話記在心裡。
13歲那年,包玉剛到漢口平河鞋帽村學做生意,這也是寧波商人多年的傳統,邊做邊學。
1949年,包玉剛隨家人赴港,開始經營航運業務,1955年,包玉剛從英國購置了一艘舊貨船,創立了環球公司。
到1969年,訂購了57艘20多萬噸油輪的包玉剛,已經成為世界無敵的船王。
在商界,他是最值得信賴的商業夥伴,因為包玉剛絕不會為了利益而背叛朋友、背叛道德,這個樣子就像案件判決時的鮑錚一樣,無私卻又深情正義。
行為標準上的相似,在包玉剛看來只是巧合,因為此時的他並不知道包拯後人的身份。
1984年,他去寧波參觀天一閣時,發現自己是《亨河巖鮑家譜》上包拯的第29代孫子。
在天一閣中,包玉剛還發現了包拯自己寫的包家座右銘:“後世太監,若有髒虐者,不得放回自己家; 死後,不允許葬在大聖中。 不是出於我的意志,不是出於我的後代。 ”
短短37個字,卻每乙個字都美,包玉剛恍然大悟,原來是年輕父親對自己的教誨,來自這句家座銘。 原來,這才是包家後代最寶貴的“遺產”。
是家族的座右銘教會了他做乙個正直的人,也是家族的座右銘使他的事業成為今天的成就。
包玉剛也以身作則,將這些品質和經驗傳授給子孫後代。
在大女兒包青青的印象中,父親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節儉,不穿新鞋就不買。
可貴的是,這種勤儉是內向的。
對自己小心翼翼的包玉剛,對國家、社會、朋友都非常慷慨。
1984年,包玉剛率先以2000萬美元創辦了“寧波大學”,並捐贈1000萬美元給上海交通大學捐贈給基層社團,為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巨大貢獻。
父親的言行也深刻影響了女兒包北卿,鮑北卿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美國普渡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精通法語、德語、英語。
為了紀念父親,鮑北清於2004年捐資在浙江大學創辦了“包玉港國際**”
她亦延續父輩的奉獻精神,在香港創立了手幫會,旨在為孤獨寡居的老人提供照顧和照顧。
鮑玉剛,氣質和鮑錚一樣,卻是盡力而為、盡力而為的態度,體現在每乙個受家訓影響的人身上。
參考鏈結:《世界船王》包玉剛傳奇人生 中國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