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讓我們的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
誰說科研不賺錢?”
這是張雪峰在直播中對天文學家馮毅的反問。 馮毅是一位非常優秀的青年學者,剛剛獲得了2024年達摩院青年學者獎,這是一項旨在扶持青年科學家的獎項,獎金高達100萬元,可以自由使用。 馮毅的成就讓很多人都感到驚訝,因為他不是乙個典型的學者,他曾經去過清華大學,但後來選擇創業,兩次失敗後,他又回到了學術界,專注於天文學的研究。 他從小就對科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受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錢學森等偉大科學家的啟發,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 他對在校生的建議是“睡個好覺,保持健康”。
馮毅的故事給了我們乙個重要的教訓,那就是我們應該讓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這聽起來很簡單,但許多父母實際上並沒有這樣做。 在我們的社會中,有乙個普遍的信念,即孩子的教育就是讓他們進入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賺很多錢,這樣他們才能被認為是成功的。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很多家長會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讓他們學習很多自己不感興趣的東西,強迫他們參加很多自己不喜歡的活動,甚至剝奪他們玩耍和休息的時間。 這種教育不僅會讓孩子感到壓力和痛苦,還會扼殺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他們失去學習的熱情和生活的樂趣。
我們應該明白,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有自己的興趣和長處,他們有自己的夢想和抱負。 我們不能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它們的價值,也不能用固定的模型來塑造它們的未來。 我們應該尊重孩子的個性和選擇,給予他們足夠的自由和空間,讓他們探索自己的興趣,發展他們的才能,發揮他們的潛能。 我們應該鼓勵我們的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做別人期望的事情。 這樣,孩子們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和目標,擁有自己的動力和信心,展現自己的風格和魅力。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讓孩子為所欲為,不給他們任何指導和幫助。 我們還是需要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環境,讓他們接觸到各種知識和資訊,讓他們認識各種各樣的人和事,讓他們學會如何思考和判斷,如何表達和交流,如何合作和競爭。 我們仍然需要給孩子一定的規則和紀律,讓他們明白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什麼是可以的,什麼是不可以的,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和道德,讓他們尊重自己和他人,對自己的行為和後果負責。 我們仍然需要給孩子適當的壓力和挑戰,讓他們不斷超越自己,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讓他們面對困難和失敗,學會堅持和努力,讓他們享受成功和成就,學會感恩和奉獻。
我們需要做的是給孩子必要的支援和引導,同時也要給孩子留出足夠的自主權和選擇權,讓孩子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和理想。 這樣,孩子才能真正成長為乙個有思想、有能力、有個性、有情感、有責任感、快樂的人。
談及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張雪峰也認為:“培養孩子的興趣,讓他們從小有上進心,更有用“我非常贊同他的觀點,我認為這是一種科學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種人文主義的教育態度。 希望更多的家長能夠意識到這一點,不要再用自己的期望和要求來束縛孩子的心靈和未來,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和支援來釋放孩子的潛能和創造力。 相信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多像馮毅這樣的優秀科學家,才能培養出更多快樂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