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心理健康調查,中國抑鬱症的終生患病率為68%,包括 3 例抑鬱症4%,目前,中國有9500萬人患有抑鬱症,每年約有28萬人自殺,其中40%患有抑鬱症。
首先,我就帶大家去看看抑鬱症的世界,以下是抑鬱症患者的自我匯報:
我累了,但躺在床上睡不著覺,我能清楚地感覺到腦子裡的石頭在瘋狂生長,但我無法控制它。
走在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讓我感到孤獨,突如其來的眼神碰撞讓我感到害怕,我只想逃回自己的巢穴。
很多時候,吃飯對我來說是一種折磨,每一次咀嚼和吞嚥都是一種負擔,我吃的所有東西都是一樣的,只是為了獲得能量。
起初,我將其定義為“短暫的不快樂”,直到我看到兩個惡棍打架,直到一方撕裂另一方,我意識到我不能再過正常的生活了。
去醫院後,我被診斷出患有重度抑鬱症。 在藥物的幫助下,我睡了個好覺,那是我那段時間最快樂的時刻。 後來,藥物讓我昏昏欲睡,我感到非常困惑,幾乎無法思考。
有時,我的手會不受控制地顫抖; 有時,我被窒息的感覺侵蝕,呼吸困難,像溺水一樣痛苦; 有時,食物讓我感到噁心,我經常幾天不吃太多東西,只能喝水或吃液體。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忍不住打碎桌上的玻璃,手裡緊緊攥著玻璃碎片,看著鮮紅的鮮血順著手流下來,真正的痛苦讓我意識到自己還活著,不是傀儡。
醫生說,這是軀體化的症狀,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沒有及時化解,積累後反映在體內。
抑鬱症可能由臨床引起的原因有很多,包括:
1.家庭因素。
雖然科學研究否認了基因是導致抑鬱症的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抑鬱症家族史確實會增加風險。
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家都認為,抑鬱症的一些情緒和思維特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其他家庭成員。
尤其是作為父母,如果出現抑鬱症,難免會影響到孩子。 例如,抑鬱症患者的消極思維模式和情緒低落不僅影響了他們撫養和照顧孩子的能力,而且使孩子更容易學習這樣的“症狀”,這自然會增加他們未來患抑鬱症的風險。
對於沒有抑鬱症的父母來說,如果他們在撫養孩子的方式上有問題,或者他們有其他家庭問題,也會增加孩子長大後患抑鬱症的風險。
2.身體疾病。
有時,身體疾病也會導致抑鬱症,尤其是慢性疾病,這種疾病會持續很長時間,引發一些身體不適,並影響正常的工作、社交和娛樂。 時間長了,容易磨滅人的意志,造成精神疲勞和情緒低落。
糖尿病、心臟病、關節炎、腎臟疾病和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疾病都可能導致抑鬱症。
好訊息是,慢性病通常可以通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和藥物來控制。 抑鬱症有時可以幫助改善身體疾病。
3.死亡和損失。
人們在面對死亡和失去生命時不可避免地會感到巨大的悲痛。 經歷過親人或朋友去世或失戀等打擊的人,知道這有多痛苦。
失去生活中重要的人或關係,在短時間內可能難以接受,甚至覺得生活中沒有什麼可愛的。 通常這種痛苦和抑鬱是暫時的,即使事件發生後的悲傷程度很高,大多數人也會逐漸走出來。
然而,這樣的事件很容易引發抑鬱症,如果在此期間使用一些不好的應對方法,抑鬱症的風險就會增加。
4.壓力事件。
壓力事件,顧名思義,是容易產生精神壓力的事件,需要我們高度集中注意力來處理。
比如在工作中,如果你突然要接手乙個高難度和高風險的專案,如果你做得不好,你甚至可能會發現很難穩住自己的位置。 或者對於乙個面臨高考的學生來說,已經有了考試焦慮,考試日期一天比一天近,而且越發消極,想到自己可能上不了學,他就偷偷哭了。
有時候,結婚生子等喜事也會變成壓力大事,因為這些事情需要精心策劃,而且比平時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然會增加心理負擔。
5.虐待和欺凌。
身體或情感虐待或校園欺凌的受害者通常更有可能患抑鬱症的風險增加。
特別是,在幼年時在家庭中遭受長期的虐待和言語虐待,或成年後處於虐待關係中,遭受伴侶的控制和惡意攻擊,會嚴重影響乙個人的自尊和安全感。
過去,因校園欺凌而抑鬱甚至自殺的悲慘事件頻頻發生。 如果您正在經歷這樣的創傷,重要的是要先找到一種方法來保護自己的安全,然後尋求幫助和支援。
6.重要的人際關係不和諧。
哈佛大學做過一項研究調查,發現影響人們幸福指數的不是收入或社會地位的多少,而是重要人際關係的和諧程度,尤其是親密關係。
另一方面,如果乙個人重要的人際關係,尤其是婚姻、孩子等出現問題,就會嚴重影響乙個人的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
重要的人際關係不和諧,頻繁的家庭衝突和衝突,會產生不良情緒。
因為我們的生活離不開這些重要的關係,這些關係本身就有問題,必然會導致長期的情緒困擾,如果這些關係得不到改善,情緒得不到表達,抑鬱症就可能利用它。
不過,抑鬱症也可以說是你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它真的無法忍受你對自己的身體和情緒如此忽視,所以它竭盡全力讓你停下來,讓你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讓你學會真正愛自己。
所以,請你放鬆,不要再對自己的處境感到無助和害怕,這只是你的身體做的一種非常無助的自我保護,也許這種方式是極端的,但請不要害怕,深吸一口氣,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比我的身體和情緒更重要的了,請盡力照顧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