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北窒息 2008年1月,當在美國上市的藥明康德向1以51億美元純現金收購美國Apptec Corporation。
當時,藥明康德剛剛在美國上市,總市值為177億美元,約2億美元現金,全資收購還是有點難的。 不過,藥明康德顯然非常重視此次收購,其中乙個跡象是,藥明康德在收購完成後更改了英文簡稱從無錫改為無錫apptec按理說,這種收購完成後,對方的名字不會被保留。 藥明康德不僅讓此次收購看起來像是合併,還因為原來的公司簡稱為無錫,所以加進去後,似乎就成了藥明康德的無錫子公司。
藥明康德似乎並不在乎被降級一代,非常喜歡這個名字,一直保留到現在。
2007年,藥明康德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名稱為WX)。
客觀地說,以Apptec的名義並不是一種損失。 首先,Apptec並不弱,主要從事生物藥物和醫療器械CRO,在美國擁有大量客戶。 2007年,藥明康德的營收為7000萬美元,藥明康德的市值是其他公司的10倍以上,當年營收僅為1。35億美元。
當時,Apptec還有乙個李歌無法拒絕的優勢:公司在費城、聖保羅和亞特蘭大都有分公司。 2001年,李戈從美國回國創業,用了六七年時間,他奠定了上海外高橋和天津兩個研發中心和上海金山乙個CDMO生產基地的基礎。
收購Apptec是李歌在美國土地上重新站穩腳跟的關鍵一步。 從藥明康德成立的第一天起,李戈就計畫做全球(主要是美國)業務。 2008年,知名CRO公司科文斯計畫與藥明康德在蘇州成立合資公司,但雙方並未達成協議,據報道是因為科文斯希望合資公司主要接管中國業務,而藥明康德堅持新公司必須是全球性的(美國)。
2008年的中國醫藥行業是什麼樣子的? 我能做多少生意? 李歌很清楚; 即使在15年後的今天,藥明康德在中國市場的收入也不到20%。 總結近十年來,CRO行業,只有美國人的錢才能賺得最好。
李歌從一開始就堅定了這個計畫,可惜人不如天。 2008年藥明康德成功後不久,全球金融危機悄然來臨,國外藥企紛紛削減研發投入,藥明康德業務一落千丈。 李歌沒有悶悶不樂地發財,反而吃了一頓啞巴。
這場金融危機對製藥業最直接的結果是,大量中國科學家失去了工作或失去了用處。 這些科學家中,有的陸續回國,帶來了美國掌握的先進技術,為中國創新藥產業創造了一輪大繁榮。 當然,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 當時藥明康德受到嚴重影響,藥企沒有研發費用,CRO也賺不到錢。 2010年,李歌下定決心,以16億美元**的價格將藥明康德出售給以動物模型聞名的Charles River公司。
李戈並不認為這是自己出售公司,而是認為這是藥明康德與查爾斯河的互補。 當時CRO行業做臨床前和臨床服務較多,可以拿到大型製藥公司研發總投入的40%; 藥明康德的早期研發服務僅佔製藥企業研發投入的8%。 查爾斯·里弗也做臨床前端,兩者合併後,查爾斯·里弗可以給更多的美國客戶服用藥物明,這是李戈的想法。 藥明康德賣多少是次要的,主要是因為它想通過Charles River來維持和拓展藥明康德在美國的業務。
而且,CRO行業的併購很常見,大多數公司並不珍惜獨立公司的假名。 例如,前面提到的科文斯被萊博收購,崑泰和艾公尺斯合併並更名為艾昆緯。 無錫康德被查爾斯河收購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只是不知道新公司會不會叫無錫查爾斯河。
好在查爾斯河當時沒有足夠的現金,交易最終流產了,否則就不會有今天橫跨化學藥、生物藥、ADC、CGT的橫向和縱向整合的大型CXO集團藥明康德。 可以看出,近20年來,藥明康德沒有偏離初心,牢牢扎根於全球業務量最大的美國市場,並取得了今天的成績。
沒想到,這樣一家堅持在中國為世界(美國)的公司,將在2024年初被美國徹底打擊。 所謂提案的內容就不用重複了,美國人寫提案的水平並不比大五高多少,拖著幾個論據來證實指控,實在不值得反駁。
但藥明康德可以被列為提案的事實不言而喻。 20年來,李戈不斷努力,帶領藥明康德在總成績上達到世界第四。 排在第一位的LaBlog、IQVIA、賽默飛世爾科技都是通過大規模併購形成的,只有藥明康德不斷被拆解。
說藥明康德是分裂融資圈,是資本市場的觀點。 業務方面,藥明康德、藥明生物、藥明辛康德......這些公司一直在澄清彼此之間的關係。 我怕被盯上。
摘自《魔方醫學》,但無錫的財富仍然被注意到。 2022年財報顯示,藥明康德核心化工業務毛利率高達40%,而業內被認為最接近藥明康德的Charles River毛利率為36%; 相對接近的DD業務的毛利率僅為14%。 藥明康德的秘密,這是中國的低成本
截至目前,藥明康德海外營收佔比81%,在全球擁有26個基地,員工近4.5萬人,但海外員工人數不到5%,業務主要由中國低成本吸收。 藥明康德必須在美國做生意,也必須在中國做生意,否則就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這就決定了一旦出現問題,藥明康德企業就被夾在中間,不是人。 今天可能是所謂的《生物安全法》,明天就會有其他矛盾。
惠譽在去年10月對藥明康德的評級中警告稱,2023年上半年,藥明康德的美國和歐洲客戶分別佔公司總收入的66%和12%,風險敞口過高,任何監管壓力都可能影響業務。 目前,藥明康德很難用PE估值、業績預期、手頭專案等傳統方式來評估藥明康德。
美國科學家李戈可能不得不更多地考慮如何將商業實體遷出中國,就像他去年計畫在新加坡建立基地時所做的那樣。 或者,就像查爾斯·里弗(Charles River)10多年前所做的那樣,尋求尋找美國的“合作夥伴”。